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華麗蝶變。中國航天人從“藍圖繪夢”到“奮斗圓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航天事業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舉目蒼穹,中國人的“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重量達到百噸級、工作生活空間超過100立方米、綜合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是目前人類在太空僅有的兩個空間站之一,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智慧、中國實力和中國速度。
回望載人航天工程的一路征程,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中國載人航天用30年跨越了發達國家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篳路藍縷的航天征途,彰顯了中華民族一往無前的太空探索精神。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至今對載人飛船研制歷程記憶猶新:飛船由13個分系統組成、涉及300多家協作單位,船上裝有300多根電纜、600多臺設備、8萬多個接點、10萬多個元器件、50多萬條軟件程序,每一個焊點、每一根導線、每一行語言都不能錯。神舟一號研制過程中,僅一個火工鎖就進行了100多次可靠性試驗,飛船第一次聯試用了200多天時間。如此壯舉,被稱為“萬人會戰造神舟”。
實施這樣宏大的工程,沒有黨中央集中統攬,沒有全國大協作,是不可想象的。西安的發動機、天津的太陽能電池、河南的電連接器、上海的推進劑、四川的元器件……只要總指揮部一聲令下,前一天還在各自的工廠里,第二天就能“飛”到北京的總裝車間。
大國重器,橫空出世!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楊利偉搭乘飛船環繞地球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鐘,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偉大夢想是拼出來、干出來的。這背后,凝結著無數勤勞勇敢的中國人的付出。如今,110多個科研院所、3000多個科研單位、數十萬名科研人員通力協作,托舉起了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從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艙發射開始,僅用不到20個月時間,我國就完成了空間站全面建造,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間站組裝建造最快紀錄。
“終于來了!”2022年11月30日,中國航天員在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里,首次實現“太空會師”,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乘組的6名航天員豎起大拇指同聲喊出:“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
這是航天員們情不自禁的感慨,更是中國人民的心聲。每逢重要節點,數以萬計的公安干警、警衛人員和通信、電力、氣象、交通、醫療等行業員工共同筑起堅固的安全保障;成千上萬科研人員的家人,默默為他們撐起堅強后盾……堅如磐石的群眾基礎,是中國載人航天屢創奇跡的堅強靠山和力量源泉?!懊總€人把崗位工作做好了,拼起來就是中國航天,就是偉大祖國。”戚發軔院士的這句話始終是后輩們的座右銘。
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這是中國空間站的重要使命。據統計,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共取得4000多項發明專利,推動航天產業跨越發展,并輻射帶動原材料、微電子、機械制造、化工、冶金、紡織、通信等領域快速進步,極大促進我國科技水平整體提升。
回首飛天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闊步新征程,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一步一個腳印,結出累累碩果。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將不斷創造新輝煌,中國人飛向太空的腳步一定會邁得更高更遠更穩。
?。ㄓ浾?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