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

來源:《求是》2024/22 作者:劉 寧 2024-11-16 09:00:00

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

劉 寧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開放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要求廣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為廣西開放發展指明前進方向、作出精準指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明確提出以開放促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我們要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健全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以下簡稱“雙循環便利地”),加快形成面向國內國際的開放合作新格局,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創造良好環境。

  一、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關鍵一子

  廣西坐擁沿海沿江沿邊和聯接大灣區、聯接西南中南、聯接東盟“三沿三聯”之利,既是開放窗口,也是重要樞紐,具有“融匯天下、便利四方”的優越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要立足獨特區位,釋放‘海’的潛力,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邁上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著力打造雙循環便利地,就是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改革創新,增強內外聯動,大力提升投資、貿易、消費、資金流動、人員往來、物流暢通便利化水平,更好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從而加快把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場景優勢轉化為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勝勢,做活廣西發展這盤棋,推動廣西實現大的發展、大的跨越、大的突破,提升廣西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西“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廣西仍屬欠發達省區,經濟實力和產業基礎偏弱、科技創新不足、開放水平不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較突出,發展亟待提速、提質、提效。打造雙循環便利地,激發區內外各類要素活力,以營商便利度提升經濟活躍度,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有利于廣西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讓市場更有活力、企業更有動力、民生更有保障。

  平陸運河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運河建成通航后,將直接開辟廣西內陸及中國西南、西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幅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能力。圖為2024年8月26日,平陸運河馬道樞紐繁忙施工景象。 廣西日報社供圖 周軍/攝

  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廣西同東盟國家陸海相鄰,是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肩負重要使命。雙循環便利地充分體現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要求,國內國際是其宏大視野,雙循環是其時代特征,市場經營便利是其主旨要義。打造雙循環便利地,促進各類要素靈活高效組合、跨境跨區域順暢流動,加快通道、平臺、物流和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廣西深度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既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又激活國內國際雙循環新動能,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關鍵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深刻指出,“做活廣西高質量發展這盤棋,棋眼就在擴大開放上”。雙循環便利地,本質上是一個指向清晰、內涵豐富的開放體系。打造雙循環便利地,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利于廣西高效銜接協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區域開放布局,與東盟共挽,與大灣區相融,加快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

  保障高水平安全的壓艙之石。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安全護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需要我國推動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既為轉出地產業發展騰出空間,也為承接地產業發展注入動能。打造雙循環便利地,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優化政務環境、要素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對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新布局,深化拓展東西部產業協作,有利于廣西承接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把重要產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筑牢我國西南中南安全屏障。

  二、著力夯實雙循環便利地建設的基礎和條件

  打造雙循環便利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賦予廣西的使命任務。2022年10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關懷下,國家出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重要文件,明確支持廣西打造雙循環便利地。2024年1月,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支持廣西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提出6方面18條支持政策。我們把打造雙循環便利地作為廣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必須肩負的時代使命,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系統謀劃、全面部署,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久久為功的韌勁,舉全區之力推動雙循環便利地建設破局開路、奮楫篤行。

  立體聯通網絡高效建設。我們依托區位優勢,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立健全港口擴能優服、通道高效暢通、物流提質增效、產業融合發展等政策體系和制度機制。骨干工程平陸運河累計完成投資超430億元、項目總投資過半,馬道、企石、青年三大樞紐均進入船閘主體施工階段。全力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新通道海陸門戶北部灣港已通達全球12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運輸貨物超310萬標箱,廣西正加快成為面向東盟、通達全球的開放高地。

  現代產業“筋骨”強勁支撐。我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工業強桂戰略、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培育形成10個千億級工業產業。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抓好“帶土移植”、“厚土培植”,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組建自治區產業園區改革發展辦公室,深入實施深化園區改革發展專項行動,高質量辦好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在建項目超萬億元。

  內外開放能級持續提升。我們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推動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鑲鉆成冠”、升級發展,成功舉辦制度型開放主題邊會、“生態原產地保護(PEOP)助力中國—東盟區域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投資貿易促進活動,揭牌設立中國—東盟商事仲裁協作中心和廣西首批境外知識產權服務站。建好用好開放合作平臺,提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南寧國際商事法庭、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東盟國家標準化合作交流中心、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等平臺功能。高標準打造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累計形成169項制度創新成果并得到復制推廣。

  對外貿易動力加快培育。我們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深化通關便利化、跨境電商等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政策紅利落地。外貿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保稅物流、邊境貿易、加工貿易各貿易方式占比呈“4321結構”。今年1—9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市)經廣西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5.6%;廣西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9.1%,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4.7%、18.2%,東盟連續24年保持廣西最大貿易伙伴??缇橙嗣駧沤Y算總量在邊境和西部省份中多年保持第一。

  服務實體經濟走深走實。我們聚焦便利政策集成創新,培育打造“營商廣西·桂在便利”服務品牌,出臺全國首個線上線下企業開辦省級地方標準,率先推行企業跨區域遷移登記“一次辦”,建立實體經濟服務員制度,累計派出600多名干部常駐14個設區市,同題共答推動解決審批審查、用地用能、交通物流、政策兌現等一系列制約經營主體發展的困難問題,廣西社會物流總費用連續3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營商環境多項重點指標達國內一流。全國工商聯發布的營商環境評價結果顯示,廣西2023年成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進步最明顯的5個省份之一。

  今日之廣西,黨和國家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開放發展的重大機遇前所未有,激動人心的宏大場景前所未有,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進的凝聚力向心力前所未有,打造雙循環便利地恰逢其時、已成其勢,具備了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三、以“六個便利”推動雙循環市場經營提質增效

  廣西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陸海交匯門戶,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便利是“戶樞不蠹”的關鍵?!度舾纱胧访鞔_提出大力提升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消費便利化、資金流動便利化、人員往來便利化、物流暢通便利化水平,這“六個便利”集中體現了雙循環便利地的目標定位、指向內涵和重點任務。我們將制定實施《廣西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規劃》,嚴格對標對表黨中央部署要求,著力優化開放舉措、保持開放態勢、提升開放效能,對內做活、對外做通,加快打造雙循環便利地,千方百計讓廣大投資者、建設者和各類經營主體在廣西真切享受到高水平的生產經營便利、工作生活便利、交往交流便利、服務保障便利。

  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營商環境是打造雙循環便利地的關鍵要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我們將守好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實體經濟調研服務,扎實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堅定價值層面的“應該辦”,消除技術層面的“不好辦”,讓經營主體在廣西營商便利,不僅辦事容易,而且成本低廉;不僅支持到位,而且服務滿意;不僅發展有利,而且未來可期;不僅競爭充分,而且公平有序;不僅宜業宜商,而且舒適愜意。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切實保護民營、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完善投資便利服務體系,落實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打造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的區域性總部基地。全面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建立完善雙向產業飛地、省際產業共建、跨區域產業鏈協作等機制,強化向海經濟開放合作,當好大灣區的交通物流銜接地、產業發展輻射地、科技創新接續地、資源要素響應地、生態環境涵養地。全面對接RCEP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知識產權保護、原產地電子聯網、跨境數據流動、政府采購等方面先行先試,逐步由“規則接受者”轉變為“規則引領者”。

  產業園區是實現投資便利、強健產業“筋骨”的重要載體。我們將按照“設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政策一流”的目標要求,持續深化產業園區改革,整合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所在4市和毗鄰3市的產業園區構建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整合其余7個設區市重點產業園區構建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協同發展區,突出承接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加快構建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功能,高標準對標國際市場,促進要素高效自由流動。

  2024年9月24—28日,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東博會和峰會在服務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助推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順利啟航、深化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助力廣西在區域合作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圖為9月27日拍攝的東博會現場。 廣西日報社供圖 梁凱昌/攝

  銜接規則制度,大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搞活內外貿是打造雙循環便利地的動力源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今年10月,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實質性完成,為廣西加快打造雙循環便利地注入強勁動力。我們將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實施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持續深化同以東盟國家為重點的經貿合作,加快跨境貨物貿易發展,優化大宗商品跨境流通服務體系,高效組織海外貨源經桂入境、國內貨源由桂出海。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擴大東盟特色產品進口準入,加快建設大宗商品進口基地、儲運基地,構建RCEP區域供應鏈保障體系,提升產業“雙循環”水平。加快布局數字貿易新賽道,培育中國—東盟大數據交易市場,加強同東盟的數字經濟合作,試點探索跨境數據服務,拓展數字內容、數字技術、數字服務、數據交易等多種業態。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加快邊境智慧口岸建設,打造高效便利的進出口通關服務體系,讓貨物進出“通”起來、“暢”起來。

  強化服務供給,大力提升消費便利化水平。消費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我們將加快構建中高端、多樣化、多層次商品服務供給體系,加強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消費新業態,建設一批重點商圈和特色街區,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品牌和產品,培育更多消費新熱點,促進消費國際化、品質化、便利化。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旅游合作,支持南寧、桂林對標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開展絲路電商合作試點,打造跨境消費集聚區。推動優化入境免簽、過境免簽、口岸簽證等政策,加密廣西至主要國際客源地航線,提升出入境旅游便捷度。建設支付便利化示范區,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暢通外籍人員支付“堵點”,實現入境消費者金融結算便利化。

  擴大金融開放,大力提升資金流動便利化水平。資金流動便利化是實現其他方面便利化的基礎條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我們將著力建好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推進跨境金融創新,建設中國—東盟金融城。促進金融開放平臺升級發展,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中后臺服務、金融信息服務、財富管理服務、金融交流培訓“四大基地”,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離岸金融、區域性貨幣清算、跨境投融資、跨境金融中介服務“四大中心”,建立中國—東盟大宗商品現貨交易、黃金產業交易、區域股權投資、區域產權交易“四大市場”。推進中國—東盟區域支付清算一體化建設,擴大中國—東盟貿易投資使用本幣結算,簡化外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手續,鼓勵企業赴境外融資。聚焦與東盟產業合作、跨境投融資政策供給等重點,拓展中國—東盟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功能,加快打造涉外金融服務最優區、政策最惠區。

  暢通交流渠道,大力提升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人文交流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精神紐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完善境外人員入境居住、醫療、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近年來,廣西持續加強與東盟國家在教育、文化、健康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呈現新亮點。我們將優化國際人才服務管理,推動優化外籍專業技術人員停居留政策,提高來桂短期交流和長期工作的各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以及來桂外籍高層次人才出入境便利,促進人員交流更加通暢。積極服務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從地方層面清單化、項目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同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落實中越聯合聲明精神,推動各渠道、各層級、各領域廣泛交流合作。

  高效互聯互通,大力提升物流暢通便利化水平。互聯互通是雙循環便利地的血脈經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完善陸海天網一體化布局,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我們將深化與東盟國家的鐵路、公路、海路等互聯互通合作,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構建陸??諗怠八奈灰惑w”互聯互通格局。加快平陸運河建設,盯緊關鍵項目、關鍵時點、關鍵環節,全力打造優質工程、綠色工程、廉潔工程,把這條通江達海的“巨龍”建設好、運營好。推動物流運輸質效提升,構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郵政快遞樞紐,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體系,加快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暢通“數字通道”,強化數字賦能,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面向東盟的算力樞紐和通信網絡樞紐等建設,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延伸到東盟各國。

  打造雙循環便利地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實質是改革開放、關鍵在創新發展,任務艱巨、任重道遠。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以“滴水穿石”之功,實現“聚沙成塔”之效,加快把廣西打造成為融通四海、暢聯天下的雙循環便利地,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以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作者: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校對 - 徐勇林 喬雪 審校 - 夏明月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19245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