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

來源:《求是》2023/06 作者: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 2023-03-16 10:32:53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號角。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述,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今年全國兩會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就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牢記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深刻認識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蒙古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辦好兩件大事,一件是努力完成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另一件是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

努力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兩次到內蒙古考察指導工作,連續5年參加全國兩會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多次對內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完成好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這五大任務,對于深入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推動內蒙古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安全和邊疆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堅持生態優先,把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筑得牢不可破。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今年全國兩會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必須“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內蒙古橫跨“三北”,這里的生態環境不僅是全區2400多萬人民的生存之本,還關系著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抓住保護、節約、改良等關鍵環節集中發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保護上,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進一步調整優化經濟布局,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對生態承載能力已經接近極限的區域,把該退的人和生產力都退出來,實現“人退沙退”,真正讓大自然得以休養生息。嚴禁在草原核心區新開露天礦,以地方立法形式給這個硬杠杠再加一個“緊箍咒”、上一道“防護欄”,寧可項目少上一些、發展慢一些,也要把生態安全底線守好守牢,決不舍本逐末。在節約上,持續深化待批項目、閑置土地、沉淀資金、“半拉子”工程、開發區建設五個方面大起底行動,率先探索構建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指標評價體系,全面加強能、水、糧、地、礦、材等各領域資源節約利用,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為國家實施全面節約戰略蹚好路子。在改良上,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落實能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政策,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大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力度,多增綠少產沙、多節約少排放,著力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探索林草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充分融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更好實現“點綠成金”。

全國葵花籽產量約70%來自內蒙古。圖為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種植區。 內蒙古日報社供圖

  堅持守土盡責,把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構筑得堅不可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這是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專章論述國家安全問題,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戰略部署,凸顯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在現代化建設中的特殊重要性。內蒙古作為祖國“北大門”、首都“護城河”,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責任重于泰山,必須全力做好守邊護邊、社會治理、防范化解風險等各項工作,以內蒙古之穩守衛邊疆安全、拱衛首都安全。守邊護邊首先要有人。近些年,內蒙古邊境地區常住人口嚴重外流,留守人員年齡偏大,人口“空心化”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們正在研究制定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的差異化精準化政策,努力把邊境地區的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保障水平提上來,吸引更多的人到邊境地區安居置業、守邊戍邊?;鶎邮巧鐣踩€定的“底座”。我們把2023年確定為“基層基礎提升年”,努力從優化機制入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完善“網絡+網格”基層治理平臺和社會工作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基層的常態化治理能力和應急治理能力。社會穩定最重要的保證是群眾。必須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為切入點,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切實提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群眾廣泛參與的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安全生產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我們將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阿拉善左旗新井煤業有限公司露天煤礦坍塌事故教訓,進一步強化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下大氣力提高礦山及其他各領域安全生產水平,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大力發揚斗爭精神,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針對性地防范化解管控各種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在祖國北疆構筑起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的鋼鐵長城。

  堅持培優增效,把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得勢強勁足。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能源供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內蒙古煤炭儲量和產量均占全國的1/4,風能、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分別約占全國的57%、21%,稀土等20多種礦產資源儲量排全國首位,有能力更有責任在這方面打好樣。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的要求,與時俱進優化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堅持煤、電、油、氣、風、光、氫并舉,著力擴大新舊能源的總量優勢和組合優勢,推動內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加快推進新能源建設,抓住國家在“沙戈荒”地區布局建設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戰略機遇,全產業鏈推進“追風逐日”,做大風、光、氫、儲四大產業集群,大力拓展應用和消納場景,加快推進電力外送通道和電網主干網架建設,積極探索建立“綠電”直送通道,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35億千瓦以上,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抓好煤炭穩產保供和清潔高效利用,在推動在建煤礦建成達產的同時,全面實施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加快建設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聚焦煤基特種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布局一批新型煤化工項目,建立“從一塊煤到一匹布”的全產業鏈條,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現代煤化工基地。加強稀土資源的保護性開發、高質化利用、規范化管理,精耕細作搞好“稀土+”協同創新,做強“稀土資源—采選和冶煉分離—稀土新材料—稀土終端應用”產業鏈,努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國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

  內蒙古與時俱進優化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推動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圖為位于包頭市的雙良光伏產業園單晶硅生產車間(2022年10月20日攝)。 內蒙古日報社供圖

  堅持提質增量,把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得量大質優。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14億多人口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始終是頭等大事。在今年全國兩會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倉廩實,天下安。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內蒙古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和糧食凈調出省區之一,建設好國家“糧倉”、“肉庫”、“奶罐”,既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也能更好促進農牧民增收,是固國富民的戰略舉措。我們將深入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緊扣“地、水、種”和“糧、肉、奶”六個重點,全力推動糧食單產突破徘徊不前的“瓶頸口”、牲畜養殖打破自然放養的“天花板”,不斷擴大數量、提高質量、增加產量,讓“中國碗”里的“塞外糧”越來越多,讓農牧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做好“地”的文章,著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增產改造,通過深入挖掘草原、森林、荒地和戈壁、沙漠潛力,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有序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盤活閑置的宅基地,多措并舉把農牧業增產和農牧民增收的根基打得更牢。做好“水”的文章,堅持開源增水和節約用水同時發力,結合國家水網建設謀劃實施一批“引、調、蓄”工程,加快解決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不高等問題,向水要產量、要效益。做好“種”的文章,大力推進種業振興,用好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科技創新平臺,加強本土糧種、畜種、草種、薯種等研發力度,積極推廣先進種植養殖技術,把設施農業搞上去,把舍飼圈養搞起來,力爭到2025年全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破800億斤,肉類產量突破345萬噸,奶類產量突破1000萬噸。種糧養畜必須充分調動農牧民的積極性,要進一步健全農牧民種糧養畜掙錢得利機制,積極發展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抓好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和綠色有機安全品牌打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牧業成為更有奔頭、更有甜頭的產業。

  堅持登高望遠,把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打造得巍然蓬勃。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離不開高水平對外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我們服務全國對外開放大局,必須跳出內蒙古看內蒙古、向北著力但不局限于北,統籌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把開放觸角延伸到中亞、東北亞乃至歐洲和全世界,全方位融入國內國際大市場,打造聯通內外、輻射周邊、資源集聚集散、要素融匯融通的全域開放平臺。建設滿洲里口岸、二連浩特口岸“兩個強點”,統籌推動甘其毛都、策克等重點專業口岸與其他口岸錯位協同發展,大力實施口岸擴能改造和智能化改造,優化口岸功能和配套設施,補強集裝箱換裝能力,提高通關效率,實現快進快出。擴容中歐班列中通道、東通道“兩條主線”,完善中歐班列集疏運體系,建設好中歐班列集散中心,想方設法擴大始發中歐班列數量。筑牢產業支撐和平臺建設“兩大基石”,大力發展泛口岸經濟,聚力抓好招商引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決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因地制宜推動口岸落地加工產業發展,建設好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際陸港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平臺,辦好中蒙博覽會、全球蒙商大會等展會,努力打造一批標志性工程和載體,讓“橋頭堡”有名更有實??椇媒煌ā⑽锪?、信息“三張網”,加快構建橫貫東西、縱連南北、順通北京、暢聯八省、抵邊達海、城鄉一體的高效流通體系,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聚商氣、攏人氣,把開放發展這把火燒得更旺。

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區、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自治區成立70多年來,全區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形成了識大體、顧大局、講風格、求奉獻、有擔當的優良傳統和寶貴品質,贏得并始終如一呵護“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把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努力在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上繼續走在前列,在講政治、顧大局、擔使命上積極作為,把“模范”體現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走好團結奮斗這條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感黨恩、聽黨話,緊跟習近平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內蒙古自治區是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建立的,內蒙古是在黨中央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就沒有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也不會有自治區成立以來的發展和今天的成就,不會有現在各族人民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正因為如此,全區各族人民始終心向黨、心向中央,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2022年9月4日,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開演。圖為演員在展演中表演蒙古族祝贊詞《禮贊新時代》。 人民圖片 王正/攝

  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首先要體現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上,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更加深刻認識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要更加自覺地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覺地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是著眼于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的重大決策。必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固本之舉、長遠之計,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有形就是讓載體實起來,內蒙古將規劃建設一批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中華文化特征、彰顯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的工程項目,打造推出一批具有中華文化底蘊、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融合現代文明的文化藝術作品,努力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元素體現在歷史文化宣傳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和城市建筑、旅游景觀陳列等方面;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到2025年全面完成各級各類學校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建設。有感就是讓共鳴強起來,加強黨在內蒙古地區歷史的研究,特別是深入挖掘黨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的革命歷史、自治區成立前各民族在內蒙古地區的發展史,用完整的畫卷、豐富的史實、鮮活的事例進行全面宣傳闡釋,不斷增強各族干部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性認同和情感認同。有效就是讓氛圍濃起來,積極探索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舉措,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新手段延伸民族工作觸角,既把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做扎實,也把“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做精細,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空氣和陽光一樣無處不在地浸潤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的心靈。

  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動,做到一切服從大局、服務大局。新中國成立后,內蒙古書寫了“最好牧場為航天”、“三千孤兒入內蒙”、“克服困難捐糧畜”等歷史佳話。近些年,內蒙古自覺扛起保大局保供給的責任,每年生產全國約1/5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1/2的羊絨,一半以上的糧食調往區外,近兩年為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將六成的煤炭外送全國,電煤保供任務占全國的三成多,外送電量連續18年位居全國第一,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內蒙古的奉獻與擔當。

  新征程上,我們將繼續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自覺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把發揮地區比較優勢與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在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保障邊疆安全和生態安全等方面扛重任、擔重責。從內蒙古實際出發,深化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強邊疆地區建設的部署要求,引導全區上下樹立大抓發展、加快發展的理念,全力以赴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為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作出更多貢獻。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內蒙古各族人民將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這兩件大事不斷取得新成效,用實干擔當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實踐的合格答卷。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校對 - 徐勇林 夏明月 審校 - 陳嶸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34229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