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勇攀登世界科技巔峰

來源:《求是》2022/24 作者:張克儉 2022-12-16 09:00:00

奮勇攀登世界科技巔峰

張克儉

  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將科技、教育、人才統籌部署、集中表達,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等等,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872年,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法文版序言和跋中寫道:“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绷暯娇倳浂啻我眠@句話,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艱險,奮勇攀登世界科技巔峰。當前,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更加需要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揚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精神,把握大勢、搶占先機,走出“舒適區”,勇闖“無人區”,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一、科學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近現代科學自誕生之日起,無論是重大發現還是發明,在探索問題本源、拓展認知邊界、開辟認知疆域、攻克技術瓶頸的過程中,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充滿了艱難險阻??茖W的道路的確是一條山路,而且是一條陡峭的山路。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既要跨越自身的科技難關瓶頸,還要沖破國外的封鎖打壓,道路尤為陡峭,必須有奮勇攀登的決心、信心和耐心。

  堅定決心。黨的二十大報告科學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生,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在對手本就領先于我并加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在科技上抓住機遇,就有可能乘勢而上、后來居上,否則差距會越拉越大,不僅國家發展得不到保障,民族生存也要受到威脅。要堅定決心、磨煉意志,沿著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攀登,聚力自主創新、原始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把科技創新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太行”發動機作為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逐步實現系列化發展,標志著我國航空動力領域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得到大幅躍升。圖為2022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上拍攝的“太行”系列發動機?!⌒氯A社記者 鄧華/攝

  樹立信心。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萍甲粤⒆詮娛菄覐娛⒅?、安全之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當前我國科技界最為陡峭的高峰。自立自強首先是思想信念上的自立自強,科技創新一定要有自信。當年,我們搞“兩彈一星”,廣大科技人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然造出了“爭氣彈”、“爭氣星”。1965年,毛澤東同志寫下“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革命浪漫主義詩詞。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科技人員接續奮斗、矢志攻關,成功實施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載人深潛,將夢想變成了現實。嫦娥四號任務實現了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國的足跡?;鹦翘綔y任務,我們一步實現“繞、著、巡”,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實現火星著陸的國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我們完全有理由更加自信,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我們攀登的步伐。當然,自信絕不是自負,我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決不能因為有了一點成績、解決了一些問題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沉溺于山路途中的“快活林”而裹足不前。

  保持耐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既不能因循守舊,也不能好高騖遠??萍及l展有其自身規律,基礎研究不扎實、關鍵技術不見底、試驗驗證不到位、問題暴露不充分,都可能導致科技創新成果難以經受歷史和實踐的檢驗。要鼓勵科技人員的奇思妙想,但奇思妙想不是“空想妄想”,還需要厚積薄發、力戒浮躁浮夸,否則不但可能超越不了別人,反而可能被人越甩越遠甚至半道翻車??萍紕撔滦枰鞍宓矢首昀洹钡哪托?,需要“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只有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方能行穩致遠。

  二、攀登科技巔峰要選準前進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了宏觀展望,強調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進一步指明了事業發展的前進方向。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攀登科技巔峰要堅持目標導向、戰略導向、問題導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才能少走彎路,事半功倍;否則,可能南轅北轍,事與愿違。

  堅持目標導向,不迷向。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們矢志不渝的攀登目標,必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如果每一個地區、每一個行業、每一家科技企事業單位、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能圍繞國家確定的發展方向扎扎實實推進科技創新,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當年,“兩彈一星”工程研制時,在中央統籌領導下,集中全國26個部委、20多個省區市、1000多家科研生產單位開展大會戰,形成了全國一盤棋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F在,要進一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解放思想、開放融合,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發現更多能有效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顛覆性技術、實用管用方法、基礎性根本性方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堅持戰略導向,有定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F實中,科技創新常常被各種矛盾問題所困擾,一個重要原因,是把精力和資源投入到解決表面問題上,而忽略了戰略性、根本性任務。要做好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堅持“四個面向”,精心選定戰略方向和技術路線,優化資源投向投量。要抓住戰略重點,對發展中的重點難點任務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思考,系統梳理出關鍵核心技術、重要短板弱項,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要保持戰略定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堅持問題導向,發力準。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六個必須堅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作出概括和闡述,其中之一就是“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多年來,基礎能力薄弱的問題是科技界的老大難問題。一方面,我們在嫦娥探月、國產航母等重大工程和大國重器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創新成果;另一方面,卻在器件、材料、芯片、軟件等基礎領域方面受制于人。要更加重視基礎、抓好基礎,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工程研制融通互動,將基礎科學問題梳理凝練出來,形成一批“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并提升“從1到2再到N”的能力。

  三、攀登科技巔峰要不畏勞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笨茖W上要達到“光輝的頂點”,也必須付出艱巨的努力,只有“不畏勞苦”才有希望。馬克思畢生忘我工作,經常每天工作16個小時。馬克思在給友人的信中談到,為了《資本論》的寫作,“我一直在墳墓的邊緣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還能工作的每時每刻來完成我的著作”。我們要學習馬克思“不畏勞苦”的精神和品質,真正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

  增強挑戰巔峰的勇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雄心壯志,世界科技巔峰我們都要奮勇攀登。無限風光在巔峰。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是激勵青年勇攀科學巔峰的典范,被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就是因為他敢于向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發起沖鋒并取得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當初我們面臨國外進口又好又快又安全、自主研制又難又慢又危險的抉擇。最終,廣大科技人員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逐步建立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體系?!爸轮诟裎铮锔穸笾??!睆V大科技人員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求是,大膽探索,敢為人先,勇于創新。攀登科技巔峰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失敗,但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也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要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培育創新文化,大力營造鼓勵探索、敢于“試錯”的創新氛圍,鼓勵可承受范圍內的“冒險”,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錘煉堅忍不拔的毅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萍紕撔碌牡缆飞峡赡苡龅奖诹⑶ж鸹蛉f丈深淵,沒有一股子勁、一股子氣是登不上去的。比如,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原計劃使用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在這之前要打兩發試驗箭,但在緊要關頭,長征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中國航天經歷重大挫折。廣大科技人員沒有被困難壓倒,總結經驗,反復排查,“枕戈飲膽九百天”后終于完成問題歸零,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上月球??萍紕撔乱隆翱喙Ψ颉?,吃苦耐勞、埋頭苦干;下“硬功夫”,潛心鉆研、專業專注;下“細功夫”,落小落細、嚴謹細致,想盡千方百計、行遍千山萬水、不畏千難萬險,才能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打贏一場又一場硬仗。

  永葆追求“光輝”的品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當年,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放棄高薪、洋房等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回到祖國。1955年,錢學森即將登上回國的郵輪時深情地說:“今后我打算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以便他們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這就是錢學森的歸國初心。當前,社會上有一種片面認識,認為只要解決了科技人員的待遇問題,科技界的難題就能迎刃而解。事實上,科技創新的挑戰性決定了光有外部物質保障是不夠的,科技人員內在的寶貴精神品質是更為重要的因素。要以適當的待遇留人,但更需要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特別是在國家安全環境嚴峻復雜、科技創新任務繁重的形勢下,尤其需要科技人員胸懷祖國,志存高遠,淡泊名利,忘我奉獻。

  營造重才識才的生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到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當年,周恩來同志作為中央專委主任領導“兩彈一星”研制,十分重視和了解科學家,親自挑選了一大批科學家,把他們當寶貝用起來。科技帥才錢三強慧眼識才,物色了王淦昌、鄧稼先、于敏、朱光亞等科學家,組成了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黃金陣容”,為核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我們要在營造重才識才的生態上下更大功夫,充分認識人才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藝術性,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級領導干部要當好新時代的“伯樂”,尊重科學家、了解科學家,多和科學家交朋友,像“尋寶”一樣去尋覓優秀人才,為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創造條件、提供舞臺,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毙聲r代新征程,我國廣大科技人員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勇挑重擔、追求卓越,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朝著光輝的頂點不懈攀登、奮起直追!

作者: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校對 - 喬雪 何晨琛 審校 - 陳嶸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11732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