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求是》2022/14 作者:楊潔篪 2022-07-16 09:00:00

深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楊潔篪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處于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廣大發展中國家內外挑戰增多,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強烈,團結自強的意志更加堅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規模占全球半壁江山,積極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代表了全球治理改革和國際秩序演變的潮流所向。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大家庭的一員,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中國對外關系的重要方向,是我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關鍵伙伴。長期以來,中國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促進國家發展振興的事業中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新形勢下,加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我們始終堅定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風雨同舟、休戚與共,把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讓進步的力量越聚越強,共同為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分別發表重要講話,圍繞把握時代潮流、勇敢面對挑戰、加強金磚合作、推動全球發展等提出中國主張、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洞察世界大勢,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寧、促進國際公平正義、開創全球發展新時代指明方向、擘畫藍圖,引領金磚合作開啟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的新征程,凝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攜手共進的信心與力量,彰顯大國領袖的天下情懷和使命擔當。國際社會高度評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反響熱烈,認為在世界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中國為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此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和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是新時代中國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系深入發展的生動寫照,反映了各方對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完善全球治理、開創美好未來的共同期盼。

  過去兩年多來,面對突如其來、席卷全球的世紀疫情,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應對各種挑戰,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在團結協作、并肩戰斗中不斷增進友好情誼。

  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我們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在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場合多次強調,要堅持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屬性,確保在全球范圍內公平合理分配,積極倡導全球疫苗合作行動。我們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眾多國家特別是抗疫能力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物資援助、醫療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助力發展中國家彌合“抗疫鴻溝”。迄今,我們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疫苗,并將繼續向非洲國家、東盟國家分別援助6億劑、1.5億劑疫苗,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堅決反對將疫情政治化,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理解和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向眾多國家特別是抗疫能力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物資援助、醫療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助力發展中國家彌合“抗疫鴻溝”。圖為2022年3月23日,緬甸工人在緬甸仰光的中緬合作生產新冠疫苗生產線上工作?!⌒氯A社發 吳昂/攝

  中國秉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促進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我們大力支持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疫后復蘇,與各方推進務實合作,探索建立人員“快捷通道”和產品“綠色通道”,促進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共建“一帶一路”克服困難逆勢前行,境外重要項目有序推進實施,中老鐵路建成通車,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貨物運量快速增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及企業分享中國市場機遇、拓展國際合作提供重要平臺。我們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推動完善金磚應急儲備安排機制,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維護金融安全。

  中國積極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大量物資援助,推進實施援建成套項目,加強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為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中國力量。我們大力推動國際社會聚焦減貧合作,有效應對疫情沖擊,與聯合國共同舉辦減貧與南南合作高級別會議,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上倡導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投入,讓貧困地區經濟民生因路而興。積極參與制定并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對所有符合緩債倡議條件的申請方作了回應,是緩債倡議獲得成功的最大貢獻方。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合作,湯加火山大規模爆發以及阿富汗發生嚴重地震后,緊急馳援、雪中送炭,幫助當地人民渡過難關。

  中國倡導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宣布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我們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切,大力推動建設綠色絲綢之路,支持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援助實施綠色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我們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共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引領金磚合作開啟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新征程。圖為2021年9月7日,在福建廈門舉行的2021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論壇期間,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舉行簽約儀式?!⌒氯A社記者 林善傳/攝

  中國同亞洲、非洲、拉美、中東、南太平洋等各地區國家友好合作更加廣泛深入。同東盟實現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歷史性突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為地區國家更緊密合作賦能增效。同中亞國家產能、農業、能源等合作富有活力,著眼未來推動經貿合作步入轉型升級新階段,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帶。同非洲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啟動實施“九項工程”,中非雙方在聯合國共同發起“支持非洲發展伙伴倡議”。中國—拉共體論壇確定未來三年合作路線圖,中國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外資來源地,雙方貿易額創歷史新高。中國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自貿協定談判繼續推進,著力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中方發表關于同太平洋島國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立場文件,提出15條原則倡議和24項具體合作舉措,為雙方互利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

  中國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系取得長足發展,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符合世界發展大勢。個別國家出于操控國際事務和遏華制華目的,伙同其盟友千方百計挑撥破壞中國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系,威逼利誘有關國家選邊站隊、制造對抗,抹黑攻擊共建“一帶一路”,炮制所謂“中國債務陷阱”等荒謬論調,他們的卑劣言行頻頻被發展中國家揭穿,遏華圖謀不可能得逞。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更加看準世界多極化趨勢,更加看清個別國家綁架他國利益的自私本性,更加看重中國這個真朋友、好伙伴。中國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關系發展基礎堅實,前景廣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們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堅定支持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世界大變局向正確方向演進,譜寫了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時代新篇章。

  一是元首外交戰略引領。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系發展領航指路,開展了一系列重大雙多邊外交活動,同各方領導人深入溝通,共商合作大計,匯聚起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合力。習近平總書記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和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以及十八大以來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主場活動,統籌中國發展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廣泛凝聚國際共識,維護拓展共同利益,積極應對共同挑戰,促進國際公平正義。在元首外交引領帶動下,中國同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在地區范圍打造更加緊密的周邊、亞太、上海合作組織以及中國—東盟、中非、中阿、中拉、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日益深入人心,實踐成果不斷豐富拓展。

  二是友好方針傳承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國際和地區形勢新的發展變化,強調無論中國怎么發展,都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政治上堅持正義、秉持公道、道義為先,經濟上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合作上義利相兼、以義為先。我們周邊的鄰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要堅持睦鄰友好的一貫方針,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本著互惠互利原則開展合作,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習近平總書記以“真實親誠”四字高度凝練中國對非洲政策,強調中國永遠不會忘記非洲國家的深情厚誼,將不折不扣落實合作承諾,幫助非洲國家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讓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實踐中,“真實親誠”理念已成為我們對發展中國家工作的根本遵循。這些重要思想和理念秉承中華傳統文化和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價值追求和道義責任,贏得周邊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贊譽,指引中國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不斷取得新成就。

  三是堅定維護共同權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堅定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正義斗爭。要致力于穩定國際秩序,提升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我們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在國際上為發展中國家仗義執言,在彼此核心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向發展。我們和發展中國家一道,堅決反對一些西方國家打著人權、民主等幌子干涉別國內政,搞單邊制裁施壓。發展中國家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等重大問題上普遍秉持正義立場、給予我們堅定支持,近年又有多個非洲、南太和加勒比國家同中國復交建交。在中方推動和各方積極響應下,上海合作組織穩步發展壯大,“金磚+”合作新模式不斷深化拓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機制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多邊金融機構,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自強、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

  四是互利合作共謀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不斷豐富完善全球發展倡議,針對全球發展進程遭受沖擊、南北發展差距擴大,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觀政策的突出位置,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我們推動建設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亞非拉等各地區區域性發展規劃和各國發展戰略加強對接,促進經濟融合、發展聯動。倡導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支持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彌合“數字鴻溝”,推進低碳轉型,加強糧食和能源安全保障,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我們堅定不移深化南南合作,對外援助順應時代要求,向國際發展合作轉型升級,授人以漁、注重持續,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為促進共同發展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近年來,中非合作取得長足發展。中國同非洲制定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啟動實施“九項工程”,中非雙方在聯合國共同發起“支持非洲發展伙伴倡議”。圖為2021年11月22日在南非北開普省德阿鎮拍攝的中國龍源電力集團南非公司運營的德阿風電項目風機?!⌒氯A社記者 呂天然/攝

  五是主持公道共促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倡導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全球安全倡議有力回擊了少數國家以意識形態劃線、挑動陣營對抗、制造國際分裂的行徑,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消弭國際沖突根源、實現長治久安指明了方向,贏得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廣泛共鳴。中國是全球安全倡議的先行者,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5萬余人次,足跡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烏克蘭危機以及中東、伊朗核、阿富汗、朝鮮半島等一系列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有關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積極開展反恐、禁毒、警務執法、邊防安全等合作,致力于同直接當事國通過協商談判解決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共同營造和維護安全的發展環境。

  六是交流互鑒共求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要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一個國家走的道路行不行,關鍵要看是否符合本國國情,是否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國際形勢的發展一再證明,外部干涉和所謂民主改造貽害無窮,廣大發展中國家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決心更加堅定。我們倡導不同文明和不同社會制度相互包容、交流對話、和諧共生,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權利。我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彰顯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希望學習借鑒中國發展道路。我們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以及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中阿、中拉、中國—中亞等多邊政黨論壇,為各方平等交流、互學互鑒搭建平臺,共同增進文明自信,共同提高治國理政能力。

  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把握大勢、發揮優勢、主動作為、開拓進取,進一步做好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工作,真誠相待、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事業,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第一,大力鞏固團結友好。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發展中國家定位不動搖,堅持正確義利觀,秉持“親誠惠容”和“真實親誠”理念,推動同周邊和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充分發揮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作用,用好各層級各領域交往機制,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強政策溝通、增進政治互信、促進利益融合,在涉及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持。以黨的二十大召開為契機,深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支持各國獨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共同反對外部勢力蓄意挑撥離間、傳播虛假信息、破壞友好合作的圖謀。

  第二,不斷完善工作布局。因地制宜、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做好不同地區不同方向對外工作,加強雙多邊統籌,著力打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伙伴關系網絡。繼續大力推動建設周邊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亞洲和平,推動形成更加開放的地區大市場,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支持東盟在地區架構中的中心地位,維護好兼顧各方訴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區域秩序。發揮好中非、中拉、中阿論壇的牽引作用,加強同非洲、拉美、阿拉伯國家整體合作,推進落實有關合作論壇框架下各項共識和成果。傳承發揚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深入推進實施對非合作“九項工程”。維護和拓展同太平洋島國關系,尊重島國意愿和需要,務實高效開展合作。

  第三,全面拓展合作領域。積極落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推動開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大對惠及基層的民生項目傾斜力度。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深化減貧脫貧合作,助力有關國家提升糧食生產和供應能力,促進綠色、數字轉型發展。繼續加強抗疫國際合作,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好應對疫情影響,在此基礎上實現經濟復蘇和發展。推動更多國家支持和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推進反恐、網絡安全、打擊有組織犯罪等領域合作。

  第四,加大國際發展合作。加強對外援助規劃設計,制定中長期規劃,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優化項目管理,進一步加強立項可行性研究,完善項目儲備。繼續支持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合作方式,著力提升受援國自主發展能力。堅持中國對外援助的南南合作屬性,敦促發達國家盡快充分履行發展援助承諾,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溝通協調,在充分尊重受援國主權和意愿基礎上,探討穩步開展三方合作。強化監督評估,提升援助效益。

  第五,共同促進全球治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不斷增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代表性與發言權。堅持開放包容,持續加強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機制建設,本著循序漸進原則不斷拓展豐富合作內涵。在聯合國框架下繼續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協調配合,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內保持密切溝通,維護和擴大共同利益,引領國際秩序正確方向。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校對 - 徐勇林 夏明月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30395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