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楷?!焙录覙?/font>
《求是》雜志記者 尹 霞 《當代陜西》記者 肖 亮
在陜西省綏德縣張家砭鎮郝家橋村口,一座雕塑赫然聳立,“農村楷模郝家橋”7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昭示著這座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深處的小山村不同凡響的身份和氣質。
這個響當當的稱號,承載的是郝家橋村一段熠熠生輝的紅色記憶和革命歷程。1943年,大生產運動期間,陜甘寧邊區綏德地委書記習仲勛帶領調查組蹲點郝家橋村,之后指導全區開展“村村學習郝家橋,人人學習劉玉厚”活動,大力推廣“郝家橋經驗”。第二年,綏德地委將“農村楷?!狈Q號授予郝家橋村。
昔日楷模,今又楷模。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全國脫貧攻堅楷?!豹勁祁C授給郝家橋的代表村黨支部書記劉振喜。
從革命戰爭年代的“農村楷?!?,到新時代的“全國脫貧攻堅楷?!?,紅色山村郝家橋,始終以勇當排頭兵的楷模精神,緊跟時代步伐,薪火相傳、奮進不息。
“全中國只有十個,這是很了不起的,實至名歸、金字招牌?!薄?8年了,不是曇花一現,而是發揚光大。”2021年9月14日,正在陜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郝家橋村,一路觀村史展覽、察村容村貌、了解產業發展和村民生活,對這個老模范村的今日發展充滿褒獎和贊許。
“道路寬又長,窯洞亮堂堂。山溝里把溫棚建,荒山變成花果園,修學校、幼兒園,老年人修個幸福院……”郝家橋村民自編的這首順口溜,直觀地道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眼前所見,生動描繪出郝家橋的今昔之變和新時代新農村該有的模樣。
從“面朝黃土”到“面朝產業”。跟陜北南部眾多的村莊一樣,山溝溝里的郝家橋,長期受制于交通、氣候、資源等不利條件,盡管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細作,比周邊村莊較為富裕,但2014年村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30.7%?!爱斈陝⒂窈窨砍钥嗑癜汛笊a運動搞得有聲有色,我們也要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把脫貧攻堅任務啃下來?!?015年,村黨支部書記劉振喜上任后,帶領“一班人”想盡一切辦法謀發展、興產業,一步步推動土地整合、流轉,成立了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建成了生態果園、溫室大棚、湖羊和生豬養殖場、光伏電站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大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特別是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游,為全村致富增添了一把“金鑰匙”??恐罢吆谩⑷伺?、天幫忙”,2020年底郝家橋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萬元?!斑@幾年,我們家和村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光景越過越好!”和許許多多脫貧奔小康的鄉親們一樣,習近平總書記專程看望過的村民侯志榮家,深感“日子大有奔頭”。
從“向往美好”到“生活美好”。長期以來,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一直是郝家橋村民的煩心事,人們渴盼過上城里人那種處處便捷的生活。2017年起,在上級財政支持下,村陸續建成了小學、幼兒園、互助幸福院、衛生室、服務中心、超市等公共服務體系。幸福院設有餐廳、娛樂活動室、學習室、休息室等,并配備了專門廚師和服務人員,重點解決65歲以上老年人的吃飯、日常照料等,老人們過上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生活。村衛生室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幼兒園和學校為孩子們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午睡宿舍,還有校車接送,200多名孩子實現了就近入學、入園。
今日郝家橋。 《當代陜西》記者 馮雪峰/攝
從“民風淳樸”到“鄉風文明”。多年來,郝家橋傳承紅色基因、勞模精神,村民吃苦耐勞、民風淳樸。進入新時代,郝家橋人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村集體出資對革命舊址進行翻修整治,營造濃厚紅色文化氛圍,擦亮紅色教育基地的底色。精心打造村風館,以多種形式宣傳古賢家訓、紅色記憶、時代新風,開展“好兒媳”、“好婆婆”、“好鄰居”等評選活動,引導村民向上向善,涵養文明村風民風。建起“垃圾銀行”、“愛心超市”等,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如今的郝家橋,天藍、地綠、水清、路暢、業興、人旺,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希望你們繼續發揚優良傳統,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敢為人先、奮力拼搏,努力把郝家橋村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楷模?!?021年9月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離開村子時,深情寄語鄉親們。
“總書記為我們村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帶領郝家橋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讓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村黨支部一班人干勁十足,一門心思謀劃著郝家橋的鄉村振興方案。
作為全縣鄉村振興示范村,2022年,郝家橋正穩步實施游客接待服務區、民宿商業區、紅色美麗村莊、旱作節水農業、大棚改造提升等多個事關長遠發展的重點工程。隨著一個個產業運營項目正式簽約,一座座共建基地授牌落地,郝家橋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不斷播撒希望的種子。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郝家橋考察調研時強調,山溝溝走出致富路、過上好日子,重要的是“建好黨支部、選好的帶頭人,把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新時代,郝家橋老模范煥發新生機,成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離不開一個有擔當、能戰斗的村黨支部。在黨組織帶領下,敢為人先的農村楷模郝家橋正滿懷信心向著下一個奮斗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