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求是》雜志記者 魏天舒 浙江日報記者 鄭亞麗
綠水青山逶迤,田園阡陌縱橫,一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春的氣息就撲面而來。村口那塊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向人們講述著新時代的故事。
眼前這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村莊,也曾有過灰色的記憶。20世紀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挖礦山、建水泥廠,生活富裕起來了,但代價是灰蒙蒙的天、渾濁的水、塵土飛揚的山。2003年之后,余村開始關停礦山、水泥廠,率先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余村考察,對村里痛下決心關停礦山和水泥廠、探尋綠色發展新模式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并在余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訪余村。在春林山莊,余村關停礦山、走綠色發展之路后創辦的第一家民宿小院里,總書記同村民拉起家常,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穿越時代的聲音,激蕩起千層漣漪。十幾年來,余村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好風景帶來好光景。當年逼仄的村道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寬闊的大道;當年拆遷的水泥廠舊址,復墾復綠后變為五彩田園;村里流轉的500多畝土地,經過規劃設計,成為油菜花田、荷花藕塘……戶外拓展、登山垂釣、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業鏈逐步形成。如今的余村實現了從“石頭經濟”到“生態經濟”轉型,從一個污染村完美蛻變成了國家4A級景區、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讓昔日沉寂的小山村變得熱鬧非凡,游客接待量逐年遞增。春林山莊的主人潘春林如今又成立了農家樂聯盟,帶動更多村民致富,開辦旅行社和文化發展公司,為來旅游、研學的客人提供一條龍服務。
現在,余村人頻繁使用“雙碳”、“零碳村”、“碳匯”等新詞匯。村民們了解到,竹林對二氧化碳有極強的吸收能力,可以持續產生碳匯。通過碳匯交易,村民不僅能收到租金、以竹林管理員的身份拿到工資,還可以把將來產生的碳匯收益以股金形式入股。余村的生態致富路越走越寬。
鄉村振興要鑄魂。“鄉而不俗,土而不粗”,余村“宜業”、“宜游”更“宜居”。村里修編了村規民約,從土地使用、村民生活方式到消費維權、衛生保潔,方方面面都有了專項規定。每戶村民都制定了自己的“家規”,懸掛在家中醒目位置,提醒每位成員時刻謹守家規家訓,弘揚美好家風。為了保護美好環境,村民們自發組成生態護衛隊,及時糾正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游客一扔垃圾、煙蒂,村民看到就會撿走放進垃圾桶?!贝迕袷⑿∶氛f。
為了打造鄉村文明信用體系,余村成立了浙江省首家“文明銀行”,每季度末村民代表以遵紀守法、生態保護、文明經營等文明公約為核心評價標準進行集中評議,并由村兩委進行審核。評議通過的村民就可以獲得“文明幣”,到銀行辦理“文明貸”,額度和利率都有相應優惠。
圖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貌。 夏鵬飛/攝
這些年,文化禮堂、美麗安吉·綠色發展展示館、農家書屋先后建成,承載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鄉愁記憶與情感,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傳承和弘揚。村民在擁抱幸福的同時,也更加眷戀腳下這片土地,釋放出更多潛能。2017年余村喜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鄉風文明綻放勃勃生機。
走出共同富裕路。“一個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庇啻妩h支部書記汪玉成介紹,“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余村要打頭陣、當先鋒、做表率。”近年來,余村聯合周邊四村成立“五子聯興”公司,通過“余村共富聯合體”黨建聯盟,整合五村資源,抱團發展美麗經濟。汪玉成說:“銀坑村有影視資源,馬吉村有紅色資源,橫路村水資源豐富,山河村公共配套服務齊全,各村資源整合起來,就意味著旅游形態更豐富,也意味著留住更多游客?!?/p>
沿著余村出發,串聯起5個村的余村大道已經實現全線貫通,沿線美麗鄉村、景區景點串珠成鏈,成了別具一格的景觀;余村還把旅游集散中心搬到周邊村子的中心區塊,讓周邊村民共享余村“流量”。同時,余村還和新疆、四川以及省內的村莊結對,把余村“點綠成金”的經驗送出去。
2021年余村共接待游客近9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超8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1萬元。綠水青山路,幸福余村人,余村的“共富班車”已經啟程。
記者手記:
從“礦山”到“青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余村見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和發展。2020年在余村,習近平總書記說,“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如今,不斷推進的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生動繪出美麗中國的動人畫卷?!跋嘈庞啻宓拿魈鞎篮?,祝鄉親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總書記的祝愿,在余村鄉親們的奮斗中已經化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