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縱深處看全面小康偉大成就
《求是》雜志評論員
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歷史性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的彪炳史冊的歷史偉業!
只有經歷深重的苦難,才能深切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只有透過時間的長河,才能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
1921年,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那時候,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氣象,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顛沛流離,被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數據最能說明問題。1920年,上海紗廠工人的工資每天0.27—0.30元,每月合7.3—8.1元,而根據租界“工商部局”調查,同期上海工人的生活費僅夫妻二人每月就需16元。根據對北京近郊的調查,1923年一般農戶年收入93.1元,衣食雜項開支達135元,尚虧欠41.9元。1921年,我國鋼產量只有7.68萬噸,全國公路不足1萬公里,全國鐵路通車里程1.13萬公里。清政府從1842年到1912年簽訂了411個不平等條約,北洋軍閥政府在位15年簽訂了243個不平等條約。
上?!渡钪芸?929年曾刊登一篇《十問未來之中國》的文章,椎心泣血地問到:吾國何時可稻產自豐、谷產自足,不憂饑饉?吾國何時可產巨量之鋼鐵、槍炮、艦船,供給吾國之邊防軍?吾國何時可行義務之初級教育、興十萬之中級學堂、育百萬之高級學子?……這十問,飽含著當年國人的苦難與屈辱、希冀與夢想。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立志“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懸”。經過28年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時候,中國共產黨接手的是國民黨留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194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1318.40萬噸,人均糧食產量不足420斤;棉花總產量44.5萬噸,人均棉花產量不足2斤。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城鎮、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高達80%、90%左右。1949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數僅有3670個,衛生技術人員數僅有50.5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僅有8.5萬張;人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人口平均文化程度僅有1年,成人文盲率高達80%。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人均國民收入僅為美國的1/20;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僅為美國的1/448。1949年,我國公路里程為8.08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為2.18萬公里。1950年,在列入統計的世界141個國家中,只有10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于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作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建設美好新生活自力更生、發憤圖強,敢教日月換新天,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
1978年,中國的發展到了新的歷史轉折點。經過近30年的建設,我國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人民生活比新中國成立前有了很大改善。197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30476.50萬噸,人均糧食產量超過600斤;棉花產量達到216.70萬噸,人均棉花產量超過4斤;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元,城鎮、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57.5%、67.7%。1978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到16.97萬個,衛生技術人員數達到246.40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204.2萬張;人均預期壽命達到68歲;青壯年文盲率迅速下降到18.5%。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至3678.7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85元。我國鋼產量從1949年的15.8萬噸增長到1978年的3178.0萬噸,汽車產量從1949年一輛都不能造增長到1978年的14.9萬輛。1978年,我國公路里程達到89.02萬公里,鐵路營業里程5.17萬公里。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9年,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從提出要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再到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黨牢牢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進入新時代,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力量,展開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闊實踐。
2021年,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中國人民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安康的生活。
今天的中國,人民生活豐衣足食。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6949.20萬噸,人均糧食產量超過900斤;棉花產量591萬噸,人均棉花產量超過8斤;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189元,比1949年名義增長640多倍;城鎮、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降至29.2%、32.7%。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2020年,醫療衛生機構數是1949年的278.7倍,衛生技術人員數是1949年的21.1倍,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是1949年的107.2倍。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是1949年的兩倍多,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020年,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下降至2.67%,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91年,高中教育全面普及。截至2020年底,我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已達到96%,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達到108%。特別是,7.7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們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彪炳世界發展史的減貧奇跡。
今天的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679.1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101.6萬億元,實際增長約189倍。從1979年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7%左右的增速水平。2020年,我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17%,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106476.70萬噸,是1949年的6000多倍;原煤產量達到39.0億噸,是1949年的100多倍;發電量達到77791億千瓦小時,是1949年的1800多倍;汽車產量達到2532.5萬輛,是1978年的170倍。我國在鐵路、公路、港口、航空、電力、電信等領域構筑了現代基礎設施網絡。2020年,高鐵營運總里程達到3.8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6.1萬公里,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2億,均居世界第一。
今天的中國,為世界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我國自2006年起已連續15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202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達到26.59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貨物進出口總額達321557億元,居世界第一位,不斷引領和促進全球貿易發展;外匯儲備達到32165.22億美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0000億元,成為影響全球投資與金融的重要國家。2020年,我國先后向150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大批防疫物資,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醫療專家組。截至2021年6月23日,中國已經同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我國積極履行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個占世界人口近1/5的發展中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穩步邁向現代化強國,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貢獻,更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千年夢想,百年奮斗,圓在今朝。從一百年前的衰敗凋零到今天的欣欣向榮,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歷史雄辯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不屈不撓、長期奮斗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回望過往歷程,眺望前方征途,全黨全國人民無比自豪自信: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強大優勢,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