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抗疫精神 踐行醫者使命

來源:《求是》2021/01 作者: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 2021-01-01 18:44:04

弘揚抗疫精神 踐行醫者使命

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攜手同心,從迅即應對突發疫情,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到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數逐步下降至個位數,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再到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中國走出艱難時刻,這是舉國上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集體記憶。

  這也是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不負使命的全景記錄。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響了疫情防控遭遇戰;346支國家醫療隊、4.26萬名醫務人員、900多名公共衛生人員毅然奔赴前線。他們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爭分奪秒,連續作戰,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用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生命,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p>

  2020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發布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等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狈Q號,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

逆行武漢,無畏兇險

  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了無畏。

  2020年1月,嚴冬肅殺,武漢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得知家鄉有難,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敬偉坐不住了?!拔沂峭辽灵L的武漢人,這時候不回去,叫什么武漢人!”他再三請戰,如愿加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一支由135人組成的逆行之師。

  抵漢后,劉敬偉用鄉音鼓勵老鄉:“莫得事情,都會好起來!”這句話,仿佛厚重有力的雙手攙扶起虛弱無力的患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光杰的父親也是一名醫生,對于兒子馳援武漢,他支持,“去吧,武漢人民需要你!”

  在飛往武漢的飛機上,王光杰瀏覽著手機里翻拍自17年前的老照片。照片里,兒時的王光杰身著寬大的防護服,圍著口罩,額頭上頂著護目鏡,盡顯天真?!澳菚r我還小,很好奇也很驕傲,穿上我爸抗擊‘非典’時穿過的防護服,拍了這張照片?!蓖豕饨芨锌f千。轉眼間17年過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長大了,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醫生,也像父親一樣毅然奔赴疫情前線。這不僅是父子血脈情深,更是醫者使命相承。

  北京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也有一老一少巾幗女將。61歲的孫鐵英是該醫療隊最年長者,曾征戰于抗擊“非典”和禽流感一線,再次直面疫情,她目光堅毅:“我是一名老兵,帶領年輕醫護人員沖在一線義不容辭!”23歲的魯寒是該醫療隊最年少者,當被問及“去前線,你怕嗎”,她用“不怕,換個地方工作而已”,將此次出征輕描淡寫。他們以家國情赤子心,詮釋了醫者的熱血擔當。

  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千里馳援,更是一次萬人請戰的無畏逆行。接到組建援鄂抗疫醫療隊指令后,中日友好醫院僅2天時間就有2000余名醫務人員報名參戰。

  北京協和醫院首批援鄂抗疫醫療隊飛抵武漢后,從無到有兩度改建病房。由該醫療隊牽頭建設的重癥病房在48小時內改造完成,并于當晚收治18名患者。

  家人不能相伴左右,誰來幫助患者重建戰勝疾病的信心?疫情之初,無聲的恐懼充斥在隔離病房。為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護理團隊手繪暖心卡片,把人文關懷帶入隔離病房?!安灰ε拢嘈盼覀?!”“隔離病毒,不隔離愛!”……一張張載滿愛的小卡片被送至患者手中,將一縷“暖陽”灑向了隔離病房。

  危急時刻,這支由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6家醫院組成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發揮國家隊優勢和力量,深入一線開展臨床會診及救治,承擔起最要緊、最關鍵、最難啃的“硬骨頭”,建立起多項精準診療制度,累計救治重癥、危重癥患者625名。

去重癥病區,直面生死

  疫情突發導致武漢市醫療資源出現擠兌。針對疫情初期患者數量激增與床位資源不足的突出矛盾,國家集中資源和力量在武漢市建設擴充重癥定點醫院和救治床位,將全部重癥、危重癥患者集中到綜合實力最強且具備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收治條件的綜合醫院,不惜一切代價集中開展救治。

  膠著之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火速組建援鄂重癥救治醫療隊,分3批次,共175人,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和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多個重癥病區。

  2020年2月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癥救治醫療隊隊員倪忠負責的一名患者病情危重,急需氣管插管行有創通氣救治。醫生為患者插管時須穿戴正壓頭套,但此時,全院僅有的一套正壓頭套正由另一名麻醉師使用。時間不等人!倪忠在防護頭罩外套上醫用塑料袋,當即對患者實施插管……好在一切轉危為安。

  “心跳微弱,肺部坍塌!”這是該醫療隊又一次緊急施救。身陷危急的是一名40多歲的男性患者。即使在高流量吸氧聯合無創通氣的情況下,這名患者的氧合指數依然只有50%左右。情急之下,專家們作出了“插管搶救”的決定??墒牵颊卟骞芎笱鹾现笖党掷m下降,甚至低至2%,心跳幾乎要停止了。

  危急關頭,該醫療隊隊員王鵬提出大膽嘗試:用呼吸機對患者進行“肺復張”。王鵬深知,這樣的操作存在很大風險,尤其對患者的心臟是個極大考驗?!暗诋敃r,已經沒有第二種辦法可以搶回患者的生命了?!狈攀忠徊?,換來令人欣喜的結果,患者的氧合指數開始直線上升,30%,70%,80%,90%……在場所有醫護人員擊掌歡呼。

  救治危重癥患者是一場“硬仗”,容不得喘息與放松。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癥醫療隊隊員喬莉稱之為“掰開死神的手,把病人硬往回拽”,而這般驚心動魄的場面每天都在上演。

  2月27日晚10時,一名70歲的患者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意識不清……醫務人員將其緊緊圍住。一個個穿戴防護服的“大白”看似笨重,行動起來卻矯捷而穩健,僅用5分鐘,就完成了氣管切開手術的關鍵流程。

  “操作時,我的臉跟患者湊得很近,也就10公分,在氣管被切開的瞬間會有大量分泌物噴出,形成傳播力極強的氣溶膠……”喬莉說,每一次搶救都恍若在刀尖上跳舞。

  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危重癥病區,35天時間累計收治患者78人,后又轉戰疫情“風暴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搶救生命繼續奮戰。圖為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癥醫療隊在對患者實施插管。 國家衛生健康委供圖

  自江蘇省人民醫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危重癥病區以來,35天內累計收治患者78人,后又轉戰疫情“風暴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搶救生命繼續奮戰。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注重發揮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獨特優勢,從傳統醫學寶庫中尋找治療方法、對癥施治,是一個重要特點?!皞€性化診療,是此次救治重癥患者的一大特色。雖然制定了固定方,但不拘泥于固定方?!敝袊嗅t科學院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黃璐琦說。隨著對疾病認識的不斷加深,在邊救治、邊總結、邊優化的過程中,中國中醫科學院援鄂抗疫醫療隊有意識地對癥下藥。

  很快,中醫藥特色優勢得以顯現。馳援武漢不到10天,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援鄂抗疫醫療隊接管的病區中,有8名患者康復出院。而后,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開始邀請醫療隊的中醫專家聯合會診。隨著該院其他病區陸續介入中醫治療,中西醫相互結合的優勢充分發揮作用,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截至2020年3月30日,中國中醫科學院援鄂抗疫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158例(多為重癥和危重癥)、出院140例,其中純中醫治療出院88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堅持中西醫結合,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痹踽t療隊在湖北的日日夜夜,用堅守和擔當,不負性命相托,點燃希望之燈。

去決戰之地,破解難題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有一支特別的隊伍。他們是院內多學科合作縮小版,作戰靈活,各施所長,插管、護心、護腎、護肝、護腦……哪里有危險,就往哪里沖;他們決戰在“新冠重癥高地”,為重癥、危重癥患者治療提供專科臨床支持,以高超精湛的醫術和堅韌奉獻的精神不斷突破生命禁區。

  2020年3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90后”護士王周圳在幫助患者用手機與家人視頻通話。 中國人口報記者 潘松剛/攝

  考慮到多數援鄂抗疫醫療隊主要由感染科、呼吸與重癥醫學科、急診與重癥醫學科這三個學科的醫護組成,其他學科人員相對較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快速反應,將院內多學科合作縮小版搬到各病區——組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尖刀連”,集中醫院插管、護心、護腎、護肝、護腦等領域尖兵,多學科合作,24小時值班待命。其中,護腎小分隊負責破題“炎癥風暴”——它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輕癥向重癥和危重癥轉換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導致重癥和危重癥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護腎小分隊副隊長何凡帶領團隊如此解題:通過血液凈化治療清除體內炎癥因子,緩解疾病進展。何凡說:“剛開始時,我們很著急。光谷院區住院患者中,腎臟損害發生率為15%左右,患者病情急,自己卻無用武之地?!苯浥R床實踐,護腎小分隊發現血液凈化治療在阻斷“炎癥風暴”中的作用,通過血漿置換、血液灌流、血漿吸附等血液凈化治療手段提前干預,能夠有效清除這些炎癥因子,為后續治療贏得時間。于是,護腎小分隊分工合作,3天左右將全院820余名患者病例參數一一梳理,針對個別患者給予建議?;颊叱檀荷浹簝艋委?天,炎癥因子不再增加,治療效果顯現。護腎小分隊再接再厲,又完成了第二例、第三例……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戰時醫務處集中管理下,“尖刀連”每支小分隊都在“新冠重癥高地”發揮著重要作用:營養小分隊制定《營養風險篩查表》,為新冠患者選擇適宜的營養治療方案;中醫藥小分隊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貢獻中醫經驗和智慧;咽拭子采集小分隊創新設計發熱門診咽拭子采集平臺,重構采樣流程;壓瘡專護攻關小分隊制定個體防護計劃,提升患者舒適度,促進康復……

  戰“疫”期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累計收治住院患者3539人次,其中重癥、危重癥患者3201人次,絕大多數患者康復出院。

去實驗室,與病毒零距離

  2020年2月初,在湖北省恩施州疫情防控最吃勁、最艱難的時刻,天津迅速組建援鄂抗疫醫療隊。在分三批派駐的134名隊員中,有從全市17家疾控中心和3家精神病專科醫院抽調的70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天津市對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隊。作為增援生力軍,隊員們一到駐地,立即投入戰斗,與疾控同行攜手并肩,開展流調、消殺、核酸檢測等工作,成為恩施州抓好“阻隔”關鍵環節的強有力支撐。

  2月20日,一名特殊無癥狀感染者引起津恩兩地疾控人員的注意。初步調查,該患者1月14日從外地返鄉,2月19日發病,期間沒有任何可疑暴露,按此計算潛伏期超過了一個月,完全顛覆了疾控人員的專業認知。

  在此情況下,疾控工作隊流調人員重新梳理思路,提出了排查診所、藥店,篩查疑似癥狀患者,用最原始的辦法排查傳染源的想法,并得到了當地同行的認可。疾控工作隊流調人員通過搜索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附近9家藥店的2034條就診和購藥記錄,終于發現患者家屬的購藥痕跡并得到進一步確認。這一重要發現,讓迷霧重重的傳染路徑明晰起來……

  流調工作有條不紊推進的同時,核酸檢驗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自2月1日起,疾控工作隊檢驗人員在7個實驗室參與核酸檢驗工作,工作強度最大時日均工作時間超過15小時。

  “在恩施州的工作模式與在天津有不小的區別。在天津,由于樣本量少,每次實驗力求嚴謹,每一步都要思量再三。而在恩施州,根本不會留給檢驗人員多余的思考時間,既要分秒必爭,又要保質保量,所有操作都要最簡化,所有步驟都要形成肌肉記憶?!奔部毓ぷ麝牂z驗人員譚昭麟說,一天下來,被嚴實包裹在防護服里的檢驗人員就像處于流水線上的一道工序,不停地、標準地重復著同一組動作。

  3月2日當天,實驗室中上千份樣本堆積如山,更多的樣本,還在源源不斷地送來。樣本究竟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實驗室三道大門一閉,里面的人就與外界暫時斷了聯系,像茫茫大海上的一艘孤船,而這間狹小的實驗室,就是他們棲身的船艙?!白詈蠼y計,我們一共處理了1898份樣本,連我們自己都嚇了一跳。”譚昭麟說,那天晚上,連陰的天空忽然放晴,露出滿天星斗和一輪上弦新月,那是真正的披星戴月。

  兩個多月的晝夜奮戰,天津市對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隊提出并實現12小時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排查的目標;累計檢測樣本37054份,占恩施州全部檢測樣本的86.2%;消毒重點場所236個、消毒面積14.6萬平方米,培訓當地消殺人員1860人次。

不破不還,就地再請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毕笳髦爸袊俣取?、“中國力量”的武漢雷神山醫院,見證著醫務人員與疫情拼速度,與病魔搶生命的攻堅克難。病毒肆虐之時,全國9個省市、16支醫療隊、286家醫院累計3202名醫務人員鏖戰雷神山……遼寧、上海、廣東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一天,武漢雷神山醫院重癥監護室里,一名在死亡邊緣徘徊的患者醒來,急切地想要表達什么。上海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隊員呂明明讀懂了他的眼神,連忙拿來紙筆。原來,患者想要聯系家人,吃力地寫下了女兒的名字。他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ECMO團隊進駐武漢雷神山醫院后,第一名實施ECMO支持治療的患者,從生命垂危到成功脫機,他的康復點燃了隊員們戰勝疫情的斗志。

  抗疫既是醫療戰,也是心理戰。遼寧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將共情醫學、敘事醫學等新理念納入治療方案中,用于患者的輔助治療。一位患者在感謝信中寫道:“當我們第一天來到雷神山醫院,醫護人員攙扶我們進入病房的那一刻,我們就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這些天,正是有了你們的犧牲,你們的大愛,我們才能看到燦爛的陽光?!?/p>

  2020年3月9日,隨著最后一批患者出院及轉院,廣東省第22批援鄂抗疫醫療隊圓滿完成支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的任務。本可以撤離的他們,卻選擇再次請戰?!艾F在是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我們堅決打好武漢保衛戰,不破新冠誓不還,懇請組織接受我們的請愿!”3月10日,醫療隊集體寫下請戰書,強烈要求繼續留守武漢,配合湖北省防疫指揮部做好各項醫療救治工作。3月12日,隨著湖北省防疫指揮部一聲令下——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醫療隊全體隊員精神振奮,士氣高漲?!耙还淖鳉猓粍俨恍?,肩并肩、背靠背,守望互助,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醫療隊隊長余納在動員會上,向全體隊員發出號召。

  可是,當接到全面進駐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ICU區A區任務時,隊員們既興奮又擔憂——醫療隊中22名有重癥醫學背景的醫護人員正在支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剩下的150名醫護人員中,只有14名有重癥醫學背景。怎么辦?必須實施科學管理,讓這14名醫護人員帶領大家一同開展各項救治工作。同時,還要幫助醫療隊員進行心理建設,向著多搶救一位患者、多學習一項技能的目標奮進。

  4月8日凌晨,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醫療隊刷屏了朋友圈。那一刻,隊長余納百感交集——“我知道,我們做到了!作為最后一支離開武漢的廣東省援鄂抗疫醫療隊,我們踐行承諾,守護好了這座看似難以翻越的‘山’!”

  4月15日,武漢雷神山醫院舉辦了簡短的休艙儀式,光榮完成使命。該院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癥患者占比53.6%,累計治愈出院1964人,交上了院內零感染、院內零事故、廢水零流出的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笨箵粜鹿诜窝滓咔槭且粓龀志脩?,我們雖然取得了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但是,面對世界范圍內疫情持續擴大,國內仍有多點散發零星病例的風險,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一刻也不能松懈,我們將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心全意護佑人民健康的強大精神力量。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