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環境變了,小康生活全了

來源:《求是》2020/18 作者:本刊記者 申小提 張利英 2020-09-16 09:00:00

  居民樓漂亮了,多年不亮的樓道燈亮了,曾經雜亂無章的院子而今變得干凈有序。大羊宜賓胡同31號院1號樓的這些變化,不僅是“顏值”的提升,更帶來宜居的環境、和諧的氛圍、舒心的生活。老小區煥發了新活力,居民們過上了好日子。

  黨建引領解難題。建于1988年的大羊宜賓胡同31號院1號樓位于北京市建國門街道趙家樓社區。該院曾長期處于失管狀態,院內環境臟亂差,居民怨聲載道?!?0多年了,我們這個樓從入住開始,就沒有像樣的物業?!本用窆幘崭嬖V記者。

  2014年,趙家樓社區引導居民通過選舉成立了居民自治院委會,院內環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隨著樓齡老化,小廣告遍布、線路老化裸露、下水管道堵塞等棘手問題超出了院委會的能力范圍,嚴重影響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居住安全。

  這一切,從社區推進“黨建惠家”項目開始,發生了根本改變?!包h建惠家一周年,點點滴滴是回憶,一年變化細說起,請講……”居民創作的“三句半”,道出了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給群眾生活帶來的點滴變化。

  2019年,建國門街道工委創新引入非公物業企業資源,在趙家樓社區成立了大羊宜賓胡同31號院1號樓“黨建惠家”項目,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社區+非公企業+居民”三方聯動,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別說那么多,你到我家去看看,不解決問題說多少都白搭!”“這點小事都沒人敢出來做主,大事怎么信任?”……

  面對居民長期積累的不滿和不信任,街道成立“黨建惠家”項目臨時黨支部,黨員帶頭為項目推進而奔忙,帶動群眾參與;多次召開院委會議事會,院委會成員積極建言獻策,共同商討項目建設內容;針對不同群體深入調研,建立“項目籌備小組”、“居民一家親”微信群,搭建24小時即時溝通平臺,最大限度統一思想認識。

  隨著“黨建惠家”項目的不斷推進,墻壁粉刷、線路梳理、門禁更換、管線清淤陸續完成,嚴重困擾居民生活的難題一個個得到解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滿足感大大增強。“院子變好了,大家心里暢快了”,“有事兒就找黨組織”,已經成為小區居民的普遍心聲。

  幸福生活大家創。“這報箱都是居民自己拿漆刷新的。樓道這墻已經粉刷一年多了,你們看,還是干干凈凈的?!备蓛粽麧嵉沫h境,先進的門禁系統,雪白的樓道墻壁,郁郁蔥蔥的植物,如今的小院讓居民們感覺“倍兒有面子”。

  2019年5月18日,“黨建惠家”項目啟動儀式上,大羊宜賓胡同31號院1號樓居民代表在《居民公約》上鄭重簽字。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街道供圖

  “黨建惠家”項目不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更增強了居民的榮譽感和責任心,提升了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主動拿出自家裝修剩余的水泥補平坑洼的地面,購買油漆粉刷報刊箱,學習制作智慧門鎖將西門封閉……現在,大家都把小院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居民們的心緊緊系在一起,鄰里親情不斷增進。

  大家一起在公共綠地栽種的南瓜成熟了,居民主動提議舉辦“一勺面”溫情鄰里包餃子活動,每戶居民從家中拿出一勺面,和在一起包餃子,歡聲笑語,溫馨和諧。餃子煮好了,還給不能下樓的老人送到家里。居民感慨:“老北京、老街坊的感覺又回來了!”

  如今,“黨建惠家”項目的經驗已經拓展至趙家樓社區同為老舊小區的陽照胡同9號樓和趙堂子胡同10號、12號樓。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項目將四個樓院的居民們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強化管理,共建單位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承擔起其中兩個院落的消殺任務,“大家感覺很安定,很放心”。

  生活有了奔頭,過起日子就有了勁頭。老舊小區的改造和治理不僅為小區換上了“新衣”,更因惠民生、暖民心,而讓居民的生活由內而外發生著質的變化。

  調研手記: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趙家樓社區的探索生動表明,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就能調動起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社區居民的言談話語展示的,是老小區舊貌變新顏后的獲得感,是全面小康生活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