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本刊記者 狄英娜 劉唯達
群山疊翠,竹海蒼茫??丈叫掠辏G意綿長。
走進浙江安吉余村,道路兩旁翠綠的毛竹傲然挺立,一座座現代化別墅錯落有致。村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前,游客絡繹不絕、紛紛拍照留念……繁華而安逸的余村,讓人流連忘返,映照出美麗中國的美好景象。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這里,歷史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這里,看到余村的變化,他十分欣慰地說,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一座礦山,綠意重現。“沒想到總書記會來我的農家樂,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談起習近平總書記的到訪,余村第一個“吃螃蟹”開農家樂的潘春林激動萬分。
潘春林曾是礦區的一名拖拉機手。礦山關停、失業、開農家樂、創辦大型農家休閑山莊、年收入幾百萬元……潘春林這些年的人生軌跡,正是余村變遷的一個縮影。
曾經的余村,走的是一條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型增長之路。礦山里的“金蛋”,都是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來的。那些年,“潘春林”們的記憶是灰色的。
“家家戶戶是有錢了,但每天灰頭土臉地吃著大魚大肉,算過上了好日子嗎?肯定不是?!崩洗逯U新民說,“所以當年頂著壓力關停了礦山和水泥廠”。炮聲停止了,環境修復逐漸有了起色,但沒了營生的村民們開始發愁,村班子也在思考出路……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既給余村人“破了題”,更讓余村“解了題”。十多年來,余村人對礦山清危復綠、復墾改良、涵養水土,用“遺址公園”取代坑坑洼洼的礦山,用鄉間綠道替換泥濘的村路,把水泥廠舊址改建成田園觀光區……
因天目山余脈——余嶺而得名的余村,從尋回綠水青山開始,重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一個產業,走向富裕。綠水青山是大自然饋贈的寶貴資源,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開辟多元多樣的產業結構,余村人不斷思考、持續探索。
開農家樂,是一種選擇。余村地理位置優越,離杭州、上海不過一兩個小時的車程?!翱吹靡娚剑靡娝?,記得住鄉愁?!卑l展鄉村旅游,成為當地村民的首選。
“一開始農家樂生意并不火爆,游客也不多”,潘春林回憶說,“2006年,安吉縣政府開始對農家樂經營提供大量支持和引導,來春林山莊的游客漸漸多了起來”。潘春林開始嘗到了甜頭,村里開農家樂的村民也越來越多。2010年,潘春林與鎮里多家農家樂聯合,成立了天荒坪農家樂服務中心,開通了安吉到上海的旅游直通車,上門接送游客。“多的時候一天有20輛大巴車去接游客”,潘春林興奮地介紹道。
曾在外打工的村民胡加興,敏銳意識到了這一重要機遇,開始回村創業。2007年,他拿出全部積蓄,在余村開發皮劃艇漂流項目?!斑\營當年就很成功,回籠了全部的投資!”胡加興激動地回憶說。
穿村而過的鄉間綠道,串起了余村的一路美景,也展現了余村百姓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沿著綠色發展之路走下去的堅定決心。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夏鵬飛/攝
“回到村里,一樣有奔頭!”這是胡加興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目前,余村從事旅游休閑產業的農戶有42戶,從業人員300多人,2019年接待游客達90多萬人次。從鄉村旅游開始,余村找到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新路子。
一種信念,未來無限。“千年銀杏,萬頃竹海;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相映荷花,幸福家園……”這首由余村村民創作的村歌,表達出全村人的共同心聲。
如今的余村,已經走上了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成立旅游公司,重點建設“年年有余”研學中心、礦山遺址公園等項目……
讓生態資源像商品一樣上柜“超市”交易,實現“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
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2019年的49598元……
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國家4A級景區等殊榮……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逐漸發展成為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小康生活“樣板村莊”。余村的故事,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鮮活印證。
調研手記:
光陰似箭,時光荏苒。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地的余村,在15年時間里恪守理念、謀定前行,擘畫出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圖景。主動摔碎挖山采礦的“金飯碗”、從“賣礦石”到“賣風景”……一個個壯士斷腕、鳳凰涅槃的感人故事,深刻折射出這一理念的強大思想力量,引領美麗鄉村建設一路前行。
實地調研,讓我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的,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余村的探索,把美好生活寫在了綠水青山上,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重要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