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德村的好日子

來源:《求是》2020/15 作者:本刊記者 包俊洪 郭 玲 2020-08-01 09:00:00

  鱗次櫛比的新居,綠意盎然的街道,幸福洋溢的笑臉……6月15日,我們走進習近平總書記剛剛考察過的移民新村——寧夏紅寺堡區弘德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按謇飳W校、幼兒園、衛生院一應俱全,從村里坐上公交車,花2塊錢就能到達紅寺堡城區?!蓖氲麓羼R路上行駛過來的公交車和出租車,紅寺堡區紅寺堡鎮黨委副書記、弘德村駐村工作組組長黑茂森介紹說。

劉克瑞一家的滄桑巨變

  紅寺堡區弘德村C區007號小院,住著脫貧戶劉克瑞一家,6月8日,這座寧靜的小院迎來一位尊貴的客人。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劉克瑞家,仔細看了牛棚、院落、臥室、廚房,在寬敞的客廳里和劉克瑞一家嘮起家常,詳細了解他們家庭的就業、收入、看病、社保等情況?!皼]想到!很激動!很幸福!”6月15日,當我們來到劉克瑞家時,提及總書記的到來,他仍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之情。

  地處寧夏中部的紅寺堡區原本是一片荒漠,上世紀末這里成為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的主戰場,靠一級級泵站,把黃河水揚高數百米,滋養出一片綠洲。8年前,劉克瑞一家從西海固的山溝溝搬遷到紅寺堡區弘德村。弘德村共有1699戶7013名居民,主要來自“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截至2019年,弘德村的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7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35元,實現了脫貧出列。

  “我家2017年就脫貧了,全家年收入10多萬元?!闭劦绞杖耄瑒⒖巳鹦腋M滿,掰著指頭和我們算起來:自己負責看護村口蓄水池,老伴兒就近打零工,一年下來少說也有兩三萬;兒子兒媳在附近的紡織廠打工,年收入五六萬;家里養了3頭牛,一年凈賺一兩萬;還有土地流轉費、合作社入股費……現在收入多花銷還少了,糧食是自家種的,看病有新農合,孩子上學有義務教育,“我打心底里感謝黨的好政策!”

  在劉克瑞家客廳的墻上,兩張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張是如今幸福洋溢的全家福,另一張是搬遷前老伴兒和女兒在原來的土坯房前的合影。劉克瑞說,當時這張照片也引起了總書記的注意。“原來山溝溝里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坯房,現在住的是磚瓦房,水泥路修到家門口,這變化,放到10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

  劉克瑞一家的滄桑巨變正是大時代的一個縮影。多年來,寧夏先后實施了6次大規模的移民搬遷,累計搬遷123萬人,作為中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區,紅寺堡區共安置移民23.3萬人,讓包括弘德村在內的貧困群眾告別了“看天吃飯”的貧瘠和無奈,走上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脫貧發展的康莊大道。

圖為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 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宣傳部供圖

扶貧車間辦到家門口

  在弘德村,習近平總書記特地考察了村里的扶貧車間。弘德村的扶貧車間,是由福建德化一家企業幫扶設立的,是閩寧協作的成果,它承載著村里100多人脫貧致富的夢想。

  東西協作,閩寧情深。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曾親力推動閩寧扶貧協作。閩寧攜手20余載,碩果累累,閩寧協作移民新村和扶貧工廠相繼出現在寧夏大地。由送錢送牛羊,到辦扶貧工廠送工作至家門口,福建助力,寧夏大地奏響了脫貧致富曲。

  “企業參與興辦扶貧車間,體現了先富帶后富,很有意義?!绷暯娇倳洖楹氲麓宓姆鲐氒囬g點贊。總書記還特別叮囑道,“興辦扶貧車間目的是扶貧,要堅持扶貧性質,向困難群眾傾斜,多招收困難群眾就業。”

  據黑茂森介紹,扶貧車間引入企業從事紙箱包裝業務,解決了100多人就業問題,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此外,扶貧車間還吸納了30多名中青年員工,在家門口就業,成了越來越多弘德村年輕人的選擇。

  “我和家人一起奔小康”,走進扶貧車間工作間,墻上一行標語十分醒目。車間負責人告訴我們,村里有60多名老年人在這里給包裝箱安塑料提手,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每個月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老人們老有所為,日子過得很幸福。

  出生于1991年的侯剛和他妻子是第一批進扶貧車間的工人,侯剛開始當一名機器操作工,他勤奮好學、喜歡鉆研,掌握了車間里多種機器的操作方法,逐漸從一名操作工升為小組長、主機手,今年年初被推舉為車間負責人。侯剛夫妻倆一個月收入7000多元,5年前他家還是村里建檔立卡戶,現在建了新房、買了小汽車,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夢想??倳浺暡燔囬g時,侯剛就站在旁邊,說起來他很激動,他說要感謝總書記、感謝這個好時代、感謝黨的好政策,“作為年輕人,我們更沒理由不好好奮斗!”

更好生活還在后頭

  “搬遷后,更好生活還在后頭。希望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這是總書記對弘德村的殷殷期望與囑咐,也是這座移民村美好藍圖的新起點。

  “總書記的關懷讓我們深受鼓舞,更有干勁兒!”村黨支部書記任軍說,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帶領全村鄉親們苦干實干奔小康,讓村子更美、百姓更富。

  對于弘德村未來的發展,任軍表示,首先要在發展養殖合作社上發力,讓全村的養殖戶都加入合作社,入駐“飛地”養殖園區發展集中養殖。據任軍介紹,2019年村里10個合作社共賺了440萬元,平均一個合作社賺44萬元,戶均增收2萬元。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村民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今年村里的合作社增加到了15個,帶動了520戶?!拔覀儨蕚浒汛寮w土地流轉的錢和房屋租賃的錢也投入合作社‘生錢’。集體經濟有了更多的底子,我們也會有更大的底氣?!比诬姳硎?,下一步,還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讓更多的企業進駐弘德產業園區,通過產業園區發展,讓農民變工人,短期工變長期工,每個人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村里還要繼續建設扶貧車間,讓更多老人和婦女就近就業;還要發展鄉村旅游,打造觀光游景點……談起弘德村的未來,任軍滔滔不絕,信心滿懷。

  今天是個好日子,明天又是好日子。

  奔跑在小康路上的弘德村,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調研手記:

  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寧夏考察的第一站來到紅寺堡區弘德村,去年弘德村脫貧出列,總書記要來這里看看移民群眾的新生活。困難群眾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深的牽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他步履不停,夙興夜寐,堅定踐行對人民的鄭重承諾,深刻而具體地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擺脫貧困,是寧夏尤其是南部西海固地區千百年來難以破解的一道難題。20多年間,習近平總書記四赴寧夏,重點都是扶貧。此次寧夏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發表的重要講話,字字懇切,暖人心扉,催人奮進。在寧夏,我們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對當地百姓的巨大鼓舞,感受到了當地百姓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愛戴,也感受到了寧夏各族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實干奔小康的頑強奮斗。“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坐落在寧夏的六盤山,是當年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寧夏各族人民正像紅軍翻過六盤山那樣,奮力攻克絕對貧困的最后堡壘,讓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花綻放在寧夏大地。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