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苯衲?,中國將在現行標準下消除絕對貧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消除貧困,人類命運與共。全球還有超過7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擺脫貧困依然是國際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中國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始終致力于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合力建設遠離貧困、共享繁榮的美好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督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毅力,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創造了全球減貧奇跡。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中國波瀾壯闊的減貧進程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的壯麗詩篇,這對世界減貧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貢獻中國力量,加速世界減貧進程。歷經40多年接續奮斗,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中國人民穩扎穩打,啃下一塊塊硬骨頭,渡過一個個深水區,將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0.6%,連續7年年均減貧1000萬人以上。中國減貧的巨大成就,推動全球減貧事業大踏步向前。沒有中國的脫貧成就,國際社會實現全球貧困人口減半的千年發展目標便無從談起,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更將遙不可及。
提出中國方案,指明減貧合作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系,是消除貧困的重要保障?!倍嗄陙?,中國倡導各方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原則,建設性參與饑餓、難民、疾病、沖突等問題的解決,致力于鏟除貧困滋生的土壤。中國堅持南北合作為主渠道、南南合作為補充的國際發展合作格局,推動發達國家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援助,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為減貧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我們提倡國際社會交流分享減貧經驗,鼓勵支持發展中國家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升自身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國際減貧的內生動力。
中國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始終致力于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合力建設遠離貧困、共享繁榮的美好世界。圖為2019年7月10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爾西南郊,來自中國的農業專家(左)同當地技術人員在稻田里進行雜交水稻選種試驗。中國專家“希望帶動更多的巴基斯坦人創造出更多的雜交水稻品種,讓更多人吃飽飯”。 新華社記者 蔣超/攝
展現中國擔當,助力全球減貧事業。中國在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始終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我們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南南合作圓桌會上宣布的“100個減貧項目”,在“東亞減貧合作倡議”、“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框架下扎實推進合作項目。截至2019年底,我們在非洲援建2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惠及50余萬當地民眾,舉辦了100多期減貧培訓班,為116個發展中國家培養減貧專業人才近3000人。我們不斷深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同共建“一帶一路”對接,打造減貧和發展新引擎。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強大動能。
注入中國動力,提振國際發展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2020年全球預計將有7000萬至1億人因疫情陷入極端貧困,近3年來針對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減貧成果將被吞噬。在這人類歷史的緊要關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边@展現出共產黨人非凡的戰略定力,體現了中國人民堅定的發展信念。中國推進脫貧攻堅的決心和行動,極大提振了國際社會克服疫情影響、實現減貧發展的信心和意志。乍得總統代比感嘆:“中國的經驗向世界表明,我們可以改變自身的地位,可以讓一個貧窮的國家變得富裕?!?/p>
二
中國立足國情,上下求索,不懈奮斗,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之路。中國的做法和經驗也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深刻啟迪,具有重大國際意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中國脫貧攻堅的探索和實踐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新境界,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成功經驗。
一是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展注定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必毟F不是社會主義,中國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緊緊依靠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集中力量攻關,萬眾一心克難,形成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消除貧困是一項復雜浩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各國實際出發,凝聚政治共識,堅定政治意愿,尊重發展規律,充分挖掘各國潛力,發揮比較優勢,制定基于國情的科學減貧戰略,形成舉國上下、各方同心的強大合力。
二是堅持聚焦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敝袊鴪猿謱l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做大分好社會財富“蛋糕”,為擺脫貧困奠定充裕的物質基礎。同時,我們秉持新發展理念,把生態補償扶貧作為雙贏之策,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把社會保障兜底扶貧作為基本防線,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多贏發展。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發展挑戰,消除貧困應抓住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契機,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積累減貧必要資源;同時平衡推進經濟、社會、環境領域工作,用發展這把“總鑰匙”打開擺脫貧困的大門。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中國減貧策略聚焦貧困個人,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因人施策,激發貧困人口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這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目標完全契合。做到這一點,需要所有國家都加入全球減貧進程,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激發脫貧意志,釋放減貧潛力,收獲減貧成果。
四是堅持精準務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中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著力構建“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推進“五個一批”、“十大扶貧工程”等減貧行動,開辟“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等實施路徑,開展經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大水漫灌往往錯失目標。減貧既要制定宏觀戰略,更需要注重策略方法,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真抓實干,以集約高效的投入收獲最好的產出,以馳而不息的努力實現減貧目標。
五是堅持開放共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脫貧成就同改革開放的歷史偉業密不可分。我們抓住時代機遇,不斷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擴大對外合作,堅持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發展,匯聚國內外支持中國減貧事業的力量,調動各方面減貧工作的積極性,為貧困群體改善民生、擺脫貧困打開機遇之窗。消除貧困需要秉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精神,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深入參與國際發展合作,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
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展?!苯衲晔?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通過5周年,全球減貧事業取得積極進展,但如期實現減貧目標仍任重道遠。聯合國預計,即使不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2030年全球仍將有6%的赤貧人口。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與全球減貧赤字疊加震蕩,為各國減貧努力蒙上陰影。國際社會應堅定信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國際減貧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減貧事業取得新進展。
第一,堅持合作抗疫,攜手共克時艱。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這樣的重大突發事件不會是最后一次,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還會不斷帶來新的考驗。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中國將繼續支持國際社會抗擊疫情,分享疫情防控診療經驗,提供醫療物資援助,加強疫苗研發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戰勝疫情,穩住經濟,在減貧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第二,凝聚國際共識,匯集減貧合力。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貧困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取得減貧最終勝利,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們必須加強團結,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應以開啟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十年”計劃為契機,更加堅定地將減貧作為國際發展合作的優先領域和核心任務,更加積極地增加發展領域投入,努力如期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首要目標。中國將繼續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框架下,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將發展置于宏觀政策協調的核心位置,推動發展籌資向減貧、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領域傾斜,為消除一切形式貧困凝聚政治意愿。
第三,堅持合作共贏,優化減貧環境。和平穩定、開放包容的國際環境是推進減貧合作的基本前提。國際社會應堅定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筑牢和平與發展之基。中國將繼續致力于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既做大“蛋糕”,更分好“蛋糕”,為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創造更有利條件。
第四,共建“一帶一路”,提升減貧動力。共建“一帶一路”承載著各方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對助力各國破解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實現減貧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中國將繼續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加強戰略對接,全面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展交通、通訊、能源、貿易、金融和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務實合作,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開辟經濟增長空間。中國將繼續貫徹落實共建“一帶一路”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建設理念和要求,把改善民生和消除貧困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出發點,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廉潔絲綢之路,用實際行動為全球減貧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萬村通”項目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提出的中非人文領域合作舉措之一,旨在為非洲1萬個村落接入衛星數字電視信號。圖為2018年7月20日,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市卡基里SOS兒童村,技術人員安裝調試數字電視設備。 新華社發 約瑟夫·基恭杜/攝
第五,深化務實合作,加速減貧進程。仁義忠信,樂善不倦。中華文化歷來具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中國不會忘記脫貧攻堅道路上國際社會給予的支持和幫助,投桃報李,我們將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回饋國際減貧事業。中國將繼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深化南南減貧合作,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和發展戰略對接,打造更多扶貧品牌項目和示范工程;繼續積極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領導人會議、中拉論壇部長級會議等重要會議成果,實施援外減貧項目,幫助發展中國家破解發展瓶頸。
外交部堅決貫徹黨中央推進國際減貧合作決策部署,同時傾力傾心為國內脫貧攻堅作貢獻。前不久,外交部定點幫扶的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和文山州麻栗坡縣成功脫貧摘帽,大山深處中的兩縣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邁上實現全面小康、奔向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外交隊伍全體同志為參與脫貧攻堅和國際減貧合作事業感到自豪。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得到解決。我們堅信,只要各國人民風雨同舟、守望相助,人類終將迎來一個沒有貧窮和饑餓的世界,成為共享繁榮與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作者:外交部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