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把西藏建設成為促進民族團結的典范”重要指示,為新時代做好西藏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邊穩藏和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抓,首次制定出臺規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地方性法規《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開創新時代西藏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法規支撐。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民族團結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條是黨的領導是不是堅強有力?!比婕訌婞h對民族團結工作的領導,才能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推進。和平解放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改革開放、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無一不是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偉大勝利,無一不是把維護祖國統一和加強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取得的光輝成就,無一不是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保衛建設祖國西南邊陲疆土的不朽豐碑。各族人民從西藏發展進步的歷程中深刻認識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黨的民族理論和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才能做好民族工作,鞏固民族團結,才能使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越走越寬廣。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偉大實踐,使西藏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歷史性巨變。左上圖: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兩條公路勝利通車到拉薩,在布達拉宮廣場上舉行盛大通車儀式(資料照片)。左下圖:2016年6月27日,青藏鐵路列車經過拉薩(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右上圖:2017年5月19日,通往珠峰的公路(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右下圖:2011年7月26日,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正式開航(新華社記者 覺果/攝)。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要以《條例》的實施為新起點,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民族團結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增強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團結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各項工作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堅持從政治上把握民族關系、看待民族問題,深刻認識做好民族工作、維護民族團結,事關國家安全、祖國統一、邊疆鞏固,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決扛起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政治責任,保證民族工作的領導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要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民族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與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完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部署,及時研究解決民族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提供強大組織保障。要健全工作機制,以《條例》的制定與實施為契機,細化工作任務指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層層分解責任、落實責任到人,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各級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協調配合、全社會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進一步筑牢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戰線。
二、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強化民族團結的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痹谖鞑貙嵭忻褡鍏^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基本國情,是中國共產黨對治理西藏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現實需要的充分考量。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民族與我國其他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西藏各民族的命運始終與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正式建立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擁有了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成為管理西藏地方社會事務、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西藏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享有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偉大實踐,使西藏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歷史性巨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宗教和睦、文化繁榮、邊防鞏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民族區域自治相關法規和制度的規范完善中,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進一步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充分認識團結統一是國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國家團結統一,就談不上民族區域自治。要做到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充分認識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與十四世達賴和達賴集團搞民族分裂的言行作堅決斗爭,擔負起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重大責任。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夯實民族團結的民生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蔽鞑厥冀K緊緊圍繞“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這一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一切工作都向民族團結聚焦發力,充分保障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益,有力促進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697.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9年的1.74億元增長了約205.8倍,經濟總量實現了巨大飛躍。60多年來,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2019年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7410元和12951元,人均預期壽命已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歲提高至2019年的70.6歲。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62.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已達標摘帽,基本消除絕對貧困。很多干部群眾動情地說,毛主席讓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習主席讓西藏人民脫貧奔小康,這是西藏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60多年來,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左上圖:1959年,翻身農奴卓瑪第一次分到屬于自己的小牛犢(新華社記者 李長永/攝)。左下圖:2019年2月28日,研究牦牛的藏族女博士姬秋梅在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畜科所查看實驗樣本(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右上圖:2007年9月28日,青藏鐵路線上的首位藏族女列車長索朗德吉(新華社記者 覺果/攝)。右下圖:2019年3月20日,來自當雄草原的藏族女直升機駕駛員益西(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要進一步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多做暖人心、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好事,不斷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堅持人民至上,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切實把惠及民生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不斷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讓各族群眾在民族團結進步中共建共享改革發展穩定成果。要做好結合融合,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同發展、穩定、生態三件大事有機結合,同正在開展的脫貧攻堅、興邊固邊、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工作有機協同和深度融合,在西藏工作大局中創造性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務水平,創新基層社區治理方式,積極建設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區,積極推動新時代西藏基層社會治理法治新格局的實現。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抓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一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關鍵,抓住“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等歷史機遇,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確保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奠定民族團結的法治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依照法律解決民族問題、治理民族事務,才能提高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西藏堅定不移開展反分裂斗爭,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各種分裂滲透破壞活動,夯實群眾“我要穩定”的思想基礎,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定不移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旗幟鮮明消除十四世達賴利用宗教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教育引導群眾理性對待宗教,淡化宗教消極影響,過好今生幸福生活。堅定不移依法加強民族事務管理,健全民族工作法治體系,持續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工作,相繼制定、修改和批準了一大批涉及民族事務創建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民族法律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以法律形式把加強民族團結的成功實踐和重要經驗固化下來、堅持下去,單就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而言,相繼頒布實施包括《條例》在內的地方性規章1部、地方規范性文件4個,為新時代西藏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供了較為健全的法治后盾和實施載體。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劃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能力水平,依法加強民族事務管理,依法保障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權利、平等履行義務,確保民族事務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推動西藏民族團結的法治化進程,使《條例》所體現的價值導向、人民意志、時代精神真正彰顯出來。要借鑒其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民族團結進步法規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不斷完善西藏民族團結進步法規制度體系,確保通過法治方式實現民族團結法治化,以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務。傾聽基層意見,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快制定完善配套規定,建立完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模范創建等方面的工作措施,保證《條例》有效實施。要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把學習宣傳《條例》與學習貫徹實施憲法、民法典、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起來,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作表率,推動執法部門加強宣傳闡釋,推動全區人大代表和各族群眾積極行動起來,確保《條例》家喻戶曉。要持續開展對《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和民族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系統評估報告實施效果,協調解決《條例》執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升法規執行力,切實維護法律嚴肅性。
五、堅持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民族團結的思想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比诵氖亲畲蟮恼危诵脑谖?,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西藏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全區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開放包容理念,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宗教觀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走進千家萬戶,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要在全社會廣泛動員、全方位拓展強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廣度深度力度,唱響新時代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的主旋律,凝聚各族人民大團結、感恩奮進新時代的強大正能量,為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健全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化機制,通過廣泛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四講四愛”(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家園、講文明愛生活)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營造人人了解關心支持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立足西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豐碩成果,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村居、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等,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思想,不斷增進各族人民的“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要培育宣傳先進典型,在夯基礎、推典型、擴影響上下功夫,用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感召人、激勵人,促進更多先進典型在不同領域、不同單位、不同層面不斷涌現。要從日常小事入手,引導各民族在共同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增進感情,營造尊重各民族文化、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社會氛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讓“民族團結一家親”像格?;ㄒ粯邮㈤_綻放。要夯實反分裂斗爭根基,立足西藏存在特殊矛盾的客觀實際,立足西藏反分裂斗爭嚴峻復雜形勢,在《條例》的學習宣傳貫徹中,進一步闡明我們與十四世達賴集團的斗爭,不是民族問題、不是宗教問題、不是所謂人權問題,而是分裂與反分裂的重大政治問題。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筑就維護西藏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深入揭批十四世達賴的反動本質,認清十四世達賴是圖謀“西藏獨立”的分裂主義政治集團的總頭子,是國際反華勢力的忠實工具,是在西藏制造社會動亂的總根源,是阻撓藏傳佛教建立正常秩序的最大障礙,是披著宗教外衣禍藏亂教的政客。
新起點再鑄新輝煌。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用心用情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堅定不移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建設,開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征程,為實現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藏篇章而努力奮斗!
作者: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