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忽視群眾的“老意見”

來源:《求是》2020/11 作者:劉 政 2020-06-01 09:00:00

  編輯同志:

  前不久,聽一位基層同志講,他們單位剛剛召開了例行群眾座談會,聽取群眾對工作的意見建議。從籌辦會議到整理意見,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周時間,結果收集到的不少意見跟往年很相似,其中不乏一些早已整改到位的問題。他們感覺收集了一堆“老意見”,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誠然,聽取群眾意見是一件辛苦活兒、細致活兒,有著大量涉及方方面面的細微瑣碎但又不容小覷的工作,認真做好確實不容易。但聽取群眾意見,更是一件良心活兒、技術活兒,既要虛心聽取,做到原汁原味、如實記錄,也要用心提煉,做到梳理匯總、科學歸納,但更重要的是要盡心整改,做到糾錯必盡、標本兼治,將意見變為實實在在的改進措施和群眾滿意的整改效果。在這個過程中,面對群眾反復提出的一些“老問題”,甚至是帶抱怨性的“念叨”,更是要做足虛心、用心、盡心功夫,切不可一笑了之,更不能對群眾心生埋怨。

  事實上,透過現象看本質,“老意見”的背后,往往有著需要用心去分析研究的根源。其中,有的可能是因為老問題作祟,或因問題未被重視而尚未整改,或因問題復雜而仍未整改到位,或因問題極具反復性而死灰復燃,總之是問題尚存、群眾不滿;有的也可能是由新情況導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的意見中既可能有自己遭遇的困難與訴求,也可能有對黨委政府的希冀和要求。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特別是那些反復提及的“老意見”,對于了解社情民意、查找工作疏漏有著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說:“傾聽人民的呼聲,了解人民的愿望,汲取改進工作和作風的營養,‘關心、濟助’每一個需要關心濟助的人,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可謂一語道破了聽取群眾意見的真諦。事實上,從陜北梁家河起步,再到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直至今日,習近平總書記都始終堅持深入群眾傾聽意見。正如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所說“同往常一樣,我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到鄉親們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說了很多心里話,我一直記在心上”。總書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切莫忽視群眾的“老意見”,關鍵在于既要端正態度,充分尊重群眾,遇到“相似意見”不忙武斷定論;也要實事求是,認真研究分析,搞清“相似意見”的來源、根源和進展情況,分清懸而未決、決而未斷、斷而未干、干而未成、成而未“曬”等客觀問題,做到分類處理、妥善應對;更要加強溝通,對存疑的意見及時予以確認,避免想當然的猜測和推斷,同時讓意見提出者了解意見辦理情況,提高征求意見的精準性、科學性、透明性和有效性。

  民進中央參政議政部 劉政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