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黨旗閃耀民族精神

來源:《求是》2020/10 作者:林 暉 高 蕾 黃 玥 2020-05-16 09:00:00

  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

  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

  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

  來之不易的抗疫成績,彰顯出蕩氣回腸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全局、沉著應對,果斷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

  “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币咔榘l生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就向全黨發出號令。

  聞令而動,只爭朝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以忠誠擔重任、視使命如生命,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奮力拼搏,閃耀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不朽榮光。在這場嚴峻斗爭中淬煉出的意志,匯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磅礴力量。

忠誠:高擎黨旗勇戰“疫”

  “在疫情防控斗爭中,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一體行動,各地區各部門立即響應,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痹?月8日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此評價。

  時針回撥到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庚子年新春佳節的祥和氣氛。從那時起,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一心,展開了一場長達數月、百折不回的攻堅戰役。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會議——

  1月25日,農歷大年初一,北京中南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這一天召開會議,全面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p>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

  “命令”、“第一位”、“最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斬釘截鐵的講話,釋放出全黨總動員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烈信號。

  2020年2月1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在黨旗前宣誓。 新華社記者 程敏/攝

  人民重若千鈞,生命重于泰山。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他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親臨北京、湖北等疫情防控一線調研指導,科學回答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根本性、全局性、關鍵性重大問題,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人民為中心,調集全國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統籌運用綜合國力,開展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一系列防疫工作部署緊鑼密鼓向前推進。

  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是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鑄就的,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是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軍令如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迅速行動起來,竭盡全力完成黨交付的任務。

  1月24日晚,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茫茫夜幕中,滿載著解放軍醫療隊伍的三架軍機,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起飛。

  一下飛機,450名白衣戰士火速奔赴醫院,在戰“疫”最前線展開戰斗。

  上海醫療隊、江蘇醫療隊、廣東醫療隊、北京醫療隊……危急時刻,一批批白衣戰士毅然逆行。

  為了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30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湖北抗疫戰場上,匯聚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共產黨員。他們不畏艱險、挺身而出,將鮮紅的黨旗高高擎起。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湖北省近12萬名公安民警、輔警日夜承擔著站崗檢查、隔離封控、收治轉運等任務,全力守護共同家園。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黨員,也是各自家人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他們不是不想守著年邁的父母、操勞的愛人、稚嫩的孩子,只是在小家與大家之間,毫不猶豫地作出了令人敬佩的取舍。

  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

  為了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全國400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嚴防死守,不斷織密65萬個城鄉社區的防控網。

  “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标P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提出要求。

  “跟我上!”聽從黨的指揮和人民的召喚,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

  湖北全省1.1萬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包保聯系2.7萬個城鄉社區,抽調58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北京7萬多名干部奔赴社區,在黨組織統一領導下,編入工作團隊;天津137個部委辦局,由局級干部帶隊,帶領1.3萬多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一線……

  黨員干部沉下去,戰斗堡壘建起來。從城市到鄉村,機關干部、扶貧隊員、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等紛紛加入,戰“疫”力量在社區防控陣地匯聚,筑起牢不可破的堅強防線。

  黨的事業根基在基層、血脈在基層、活力在基層,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社區這個群防群治的重要戰場,到處都可以見到共產黨員的身影。一個個遍布全國社區的戰斗堡壘,見證著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組織力和凝聚力。

  戰“疫”打響,分秒必爭。

  “這個崗位接觸外來人員多,風險相對較高……我尚未成家,顧慮較少,請組織批準”,“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我們不怕苦、不怕犧牲,爭做共和國的脊梁”……在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近三分之一是“90后”、“00后”。疫情面前,青年黨員挺身而出。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稱贊他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隊員吳超是致信總書記的主筆之一,他清晰記得醫療隊剛到武漢時,確診病例增量很大,3個小時內就收治了17名危重癥病人。

  “但是,沒有人觀望,沒有人退縮,年輕黨員都毫不猶豫地沖在前面?!眳浅f,正像總書記勉勵的那樣,我們要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戰“疫”當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廣大黨員、干部要沖到一線,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集中精力、心無旁騖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

  “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扛起責任、經受考驗,在這場大考中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

  “要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斗,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p>

  諄諄教誨、殷殷期盼,激發起廣大黨員干部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干勁和斗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展開一幅眾志成城戰疫魔的恢弘畫卷。

  31個省區市全部成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全面投身疫情防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醫務人員無私奉獻、英勇奮戰,把病房當戰場、視患者如親人,書寫“醫者仁心”的大愛本色;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戰,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不斷轉化成疫情防控工作優勢,匯聚成萬眾一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

  “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笔澜缧l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如此感慨。

擔當:敢為砥柱立中流

  “是不是要去武漢?我可以!”

  “我是共產黨員,讓我上!”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主動請戰,從四面八方向湖北、向武漢集結。他們以實際行動為共產黨員這四個字畫像——“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17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抗擊非典前線作出這樣的承諾。如今,歲月雖然滄桑了白發,承諾卻始終未變。

  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再次選擇逆向而行、直奔武漢。他不懼危險,深入醫院、社區,馬不停蹄地會診病患、調查疫情、調制處方……讓世界看到了歷久彌新的傳統中醫藥在抗擊重大疫情面前的特色優勢。

  有人問:“您年事已高,是不是可以不必到前線來?”他斷然拒絕:“不!疫情不嚴重,國家不會點我的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來,而且還要戰斗好!”

  由于多日勞累,他在武漢前線做了膽囊摘除手術。術后僅3天,就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案文懴嗾眨野涯懥暨@兒了。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于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干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挺起脊梁、無畏前行,共產黨員選擇戰斗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一張折痕累累的疫情防控臨時通行證上印著這樣幾個字:“車牌號:自行車”。它屬于24歲的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范湖分院女醫生甘如意。

  農歷正月初七,由于擔心單位抗疫人手不足,正在湖北荊州公安縣斑竹垱鎮老家探親的甘如意決定返崗“上班”。母親擔心女兒:“這里距武漢近300公里,封城了,現在又沒有車。怎么去呢?”女兒的回答樂觀而堅定:“不要緊,我騎車去!”

  4天3夜的行程,甘如意頂風冒雨、奮力獨行,終于回到了熟悉的同事們身旁,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這樣的選擇,看似簡單,卻殊為不易——生命只有一次,肆虐的病毒卻不認人,還有什么是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

  2020年3月1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療救援隊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代表重溫入黨誓詞。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這樣的選擇,看似偶然,卻十分必然——因為,他們選擇了一個共同的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武漢金銀潭醫院病區內,呼叫醫務服務的鈴聲此起彼伏,一個身影一刻不停地忙碌著。

  疫情發生以來,時任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的張定宇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手里接打著一個又一個電話,腳下步子也不停,還不忘對身邊人發出一個又一個清晰的指令。誰又知道,張定宇本身就是一個漸凍病人,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與疫情賽跑!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边@句話,成了這段時間以來張定宇的信念,而支撐起這份信念的正是他的身份:共產黨員!

  “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頂上去!”

  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張定宇并不孤單。金銀潭醫院內,240多名黨員沒有一個人遲疑、退縮,全都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

  54歲,1.6米的個頭,身子瘦小但性子很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內科黨支部書記張繼先總是腳步匆匆。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正是張繼先以超強的專業敏感意識,最早判斷并堅持上報疫情,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

  自疫情發生以來,她每天都要對上百位病人查房,制定診療方案,晚上經常通宵搶救,一大清早又開始新一輪的查房。對風險大的病人,有時她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

  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沖鋒在前。這樣的覺悟和選擇,正是近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鮮紅的黨旗,哪里就有共產黨員??挂邞饒錾?,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發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全國人民并肩作戰。

  為了守護千家萬戶平安,他們協調提供防疫物資保障,優化健康證明、返程登記、居家觀察等方面服務,為群眾筑起抗疫的銅墻鐵壁。

  為了幫助企業挨過寒冬,他們協調融資支持、提供法律援助、為返崗員工做好生活服務,竭盡所能為中國經濟按下“快進鍵”。

  為了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他們堅持做到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兩手抓,推動春耕備耕順利進行,讓春天的田野涌動起生產的熱潮。

  “關鍵時刻有黨在,心里覺得溫暖踏實,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更堅定了。”正如群眾所說,是共產黨員,讓人民群眾找到了抗疫主心骨。

  3月5日下午,在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住地。鮮艷的黨旗前,18名醫療隊員舉起右手,鄭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來武漢后,我特別羨慕黨員們說‘我是黨員,我先上’。今后不管有什么困難、有什么需要的時候,我也可以說‘我是黨員,我先上’了!”火線入黨的“90后”護士張博文自豪地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分子。在戰“疫”火線,他們面向黨旗莊嚴宣誓,成為黨組織的新生力量。

  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共在抗疫一線發展黨員逾萬名。源源不斷的優秀青年、先進分子火線入黨,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感召力、引領力!

奉獻:甘灑熱血寫春秋

  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生的希望留給患者,把危險和困難一肩扛下,在全國的抗疫戰場上,一個個共產黨員無私奉獻著自己的熱血和力量。

  2月3日凌晨,一名雙肺感染、羊水渾濁的孕婦幾經輾轉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當時,孕婦和丈夫的核酸檢測均呈陽性,孕期已達41周,生產迫在眉睫!

  穿上三級防護服、戴上兩層手套,身為共產黨員的同濟醫院產科主任馮玲,拉住已準備好上手術的同事:“你身體不好,這臺手術還是我來上!”

  “醫務人員也是人,給確診孕婦做手術面臨很大的感染風險,有畏懼、有擔心很正常。這個時候我帶頭上,他們才不害怕?!瘪T玲說。

  質樸的語言,寫滿黨員的擔當與奉獻。

  這是真情的委托,更是無言的信任。

  “本人已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小朋友,無人照料,特委托居委會鄭佳敏書記照料,衷心感謝,無以為報?!币环莩恋榈榈奈袝?,交到了上海奉賢區齊賢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鄭佳敏手里。

  3歲孩子的父親、母親先后感染病毒,母親在入院治療前寫下委托書,將檢測情況正常的孩子托付給鄭佳敏。

  正是在與社區群眾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日夜奮戰中,以鄭佳敏為代表的廣大黨員干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信任。

  沒有一種力量比人民更強大,沒有一種根基比人心更堅實。危急時刻,共產黨員彰顯頂梁柱的英雄本色,聚了民心、暖了人心!

  冰天雪地里,內蒙古呼和浩特黨員李俊平守在小區門口,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簡易帳篷,為晚歸的人做最嚴格的登記和檢查;

  綠水青山間,湖北黃梅縣苦竹口村63歲的老黨員柳再榮,每天背著幾十斤重的藥桶,從早到晚對村里公共場所定時消毒,用平凡堅守換來村民的健康;

  燈火闌珊處,浙江開化縣芹陽供電所副所長胡兆斌從大年三十開始就始終堅守崗位,做好疫情期間用電服務保障,點亮萬家燈火;

  田間地頭中,四川蓬安縣委宣傳部下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彭圣洲,下鄉進村當起了“助耕員”,在防疫期間幫助村民搶抓農時,用腳步和汗水在田間地頭寫下共產黨人的誓言……

  無數共產黨員的堅守和奉獻,匯聚成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

  全國廣大黨員踴躍自愿捐款,他們中有堅守崗位的干部、職工,有在火線入黨的醫生、護士,有一心報國的莘莘學子,有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有駐守邊疆的戰士,有入黨幾十年的耄耋老人……

  疫情發生不久,共產黨員、福建永春縣美嶺集團董事長蘇新添即以個人名義向中華慈善總會捐款1000萬元,美嶺集團、美嶺水泥有限公司分別捐款1200萬元、600萬元。

  身處武漢,“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時刻關注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3月2日,他通過所在單位黨支部,自愿捐款5000元。

  涓涓細流,匯成江海。截至3月26日,全國已有7901萬余名黨員自愿捐款82.6億元。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有著生與死的考驗。

  2020年2月11日,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棗園街道唐都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姚美珍(右一)與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討論當日分工安排。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武漢武昌醫院原院長劉智明殉職前反復叮囑“不要感染別人”,遼寧阜新縣公安局大五家子派出所民警孟憲龍用生命踐行“我的轄區我負責”諾言,山東費縣薛莊鎮城陽村原黨支部書記孫士貞犧牲前把村里的大喇叭“喊得最勤、喊得最響”……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這場抗疫斗爭中,廣大共產黨員用汗水、行動甚至生命,踐行了自己在黨旗下許下的誓言——“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奮斗:越是艱險越向前

  4月4日,清明節。

  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萬里長空,國旗半垂;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防空警報鳴響,汽車、火車、艦船鳴笛,人們停住腳步,低頭默哀。

  中國,以國家的名義、最高的規格,深切悼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英雄已逝,不滅的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本色,長留的是歷經磨難、越挫越勇的民族精神!

  面對這場發生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關鍵時刻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無數共產黨員作出了同一個英雄的決定:戰斗到底!

  火神山醫院ICU病房里,電子表上的紅色數字靜靜跳躍,不斷變化。在這里,患者病情瞬息萬變——前一秒可能風平浪靜,后一秒也許便跌落深淵。

  “嘀,嘀,嘀嘀嘀……”隨著生命體征監測儀報警紅燈閃亮,火神山醫院重癥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和戰友們穿戴防護裝備跑進病房,快速誘導氣管插管,有創輔助通氣……一位呼吸衰竭的重癥患者被成功救治。

  爭分奪秒,腳步匆匆,是張西京的常態。來到武漢后,他打頭陣,第一時間就帶著19名黨員骨干進入ICU病房。 “我從事重癥醫學24年,黨齡28年,入伍32年,我不上誰上?”

  “在這里工作,必須有敢與死神掰手腕的勇氣與擔當?!睆埼骶┨谷徽f,“既然來戰斗,就不怕風險!”

  斗爭精神,早已流淌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中。面對這場充滿未知、異常困難的戰斗,千千萬萬共產黨人沒有退縮,帶領人民群眾越是困難越向前,展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所指出的:“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

  俯身上前、開放氣道,劇烈的胸腔氣流攜帶著新冠病毒噴濺而出……這樣危險的“生死搏斗”,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氣管插管小分隊來說,已成工作常態。

  “每次氣管插管,給我們的有效時間實際只有30秒,結果或者滿分或者零分?!辈骞苄》株犼犻L高峰說,因為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體質差,無法耐受長時間缺氧及血壓、心率的劇烈波動,醫生必須在30秒內完成插管。

  患者要闖生死關,醫護人員也要闖感染關。

  “但我們沒時間害怕。因為給麻醉醫生的機會只有一次,必須一次成功。患者以性命相托,我們必全力以赴。”高峰說。

  誓與江城共風雨,甘灑熱血寫春秋。面對肆虐疫魔,面對急難險重,無數共產黨員知重負重、奮勇向前,用行動堅守信仰、擦亮黨徽。

  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然而疫苗研制,又難上加難。每一支疫苗都必須經過科學、嚴謹、規范的研發,既達到效果,又確保安全。

  4月,一個疫苗研制的好消息傳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研制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目前已進入Ⅱ期臨床實驗,成為全球首個開展Ⅱ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病毒疫苗品種。

  這并不是陳薇第一次“與毒共舞”。有人問,陳薇總是搞些“魔鬼性課題”,盡是跟炭疽、鼠疫、埃博拉這些令人聞風喪膽的疫病打交道,每天和病毒面對面怕不怕?

  2020年3月2日,廣州中山一院馳援武漢醫療隊火線入黨的新黨員,在武漢協和醫院和漢口醫院通過視頻的形式舉行入黨宣誓儀式。 新華社發

  陳薇的回答斬釘截鐵:“穿上這身軍裝,任何事情都是你該做的。我愿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為受困疫區的生命打開希望之門!”

  3月16日,在武漢前線的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前,陳薇領誓,軍事醫學專家組2名白衣戰士火線入黨。面向黨旗,陳薇堅定地說:“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在危難關頭豁得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狹路相逢勇者勝!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無數如陳薇一樣的共產黨員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一個關卡一個關卡往前沖、一場戰役一場戰役鉚勁打。

  當湖北武漢抗疫主戰場形勢逐步好轉時,受境外疫情輸入影響,中俄邊境小城黑龍江綏芬河承受重壓。

  4月7日,共產黨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管向東結束了在武漢60多天的戰斗,回到廣州休整。僅4天后,還未來得及與家人團聚,他再次受命擔任國家級專家組成員,從嶺南大地緊急奔赴3700公里外的綏芬河!

  “我將一如既往,服從安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第二次從廣州機場出發奔赴抗疫前線,管向東初心不改,“當需要我時,我就必須比平時還要努力。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

  正是靠著這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韌不拔、同舟共濟,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我們才能取得來之不易的防控成績,才能不斷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造、偉大奮斗、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精神的民族。今天,在這場嚴峻斗爭中淬煉出的抗疫精神,必將在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上再次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匯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艱險越向前。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有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有無數共產黨員沖鋒在前,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奪取這場抗疫斗爭的最終勝利!

作者單位:新華社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