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組織部門作為黨的政治部門,在脫貧攻堅戰中承擔著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必須著眼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后留下政治、物質、精神“三筆財富”,助力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
建強村黨支部戰斗堡壘,留下一筆“政治財富”
給錢給物,更要建個好支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的要求。建強村黨支部是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要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推動干部、人才等資源向農村流動,建強村黨支部戰斗堡壘,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為鄉村留下一筆寶貴“政治財富”,助力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
內培外引選“頭羊”。在五級書記當中,村書記處在最基層,村書記選不優配不強,“五級書記抓扶貧”就落不到底。要把建強村書記隊伍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首要任務,實行村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推動縣級黨委下管一級、真抓實抓,統籌整合縣域干部人才資源,選優配強村黨支部“領頭羊”。著眼解決當前農村人口外流嚴重、村書記選人難的問題,努力打通內培、外引兩條通道:本村培養內部取“才”,從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種養能手等人才中培養選拔村書記;政策推動外部引“才”,打破地域、身份等限制,采取縣鄉機關干部下派等方式選任村書記。吉林省汪清縣馬縣順,參軍期間曾赴委內瑞拉維和、赴汶川和玉樹抗震救災并多次立功,退役后主動回到家鄉應聘,2019年6月被選任為5村聯建的黨總支書記,帶領黨員群眾大力發展木耳種植、光伏發電等產業項目,各項工作走在全鎮前列。選準了“帶頭人”,還要激勵他們干好“事”。吉林省著眼調動和激發鄉村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打破村書記農民身份的壁壘,把優秀村書記直接提拔為鄉鎮領導干部,進一步強化了優秀人才走向基層、優秀人才來自基層的鮮明用人導向。
整頓后進強“軟肋”。實踐表明,村子窮與班子弱常常是一對“孿生兄弟”,村黨組織自身不強,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成效。要堅持嚴字當頭、實字托底,不設比例、應整盡整,一個一個支部整頓、一個一個陣地鞏固,持續用力補齊村黨支部建設短板。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要深入鄉村調研摸底,提出整頓對象,提交縣委常委會研究確定。嚴格落實整頓措施,對村書記不勝任不盡職的堅決撤換,對換屆實現“一肩挑”和一次性選舉成功有困難的派駐工作隊,對涉黑涉惡村開展“一案一整治”。白山市江源區車站村、榮斌村、遙林村過去是落后村,自從2016年與榆木橋子村開展黨組織聯建后,4個村抱團取暖、聯合發展,變化很大、成效明顯。受此啟發,吉林省把村黨支部聯建作為提升軟弱渙散整頓實效的有力抓手,在全省大力推廣以富村帶窮村、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中心村帶周邊村為主要形式的支部聯建,一批曾經的落后村、貧困村轉化提升,面貌大變。
吉林省汪清縣5村聯建黨總支書記馬縣順(右)指導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項目 汪清縣委組織部供圖
第一書記增“底氣”。第一書記的首要職責就是建強基層組織、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要注重引導第一書記履好首責,大力提升貧困村黨支部推動發展能力、帶領致富能力、化解矛盾能力,使貧困村黨支部成為敢擔當、能戰斗、打勝仗的戰斗堡壘。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書記也可以得到鍛煉成長,成為脫貧攻堅的旗手和先鋒。為講好駐村干部的扶貧故事,吉林省組織開展了“尋找最美第一書記”系列活動。通過市縣鄉各級黨組織自下而上、層層推薦,篩選確定了50名表現優秀、事跡突出的“最美第一書記”入圍者,連續宣傳50天,形成濃厚氛圍。組織網絡評選和專家評審,評出10名“最美第一書記”,并在吉林衛視錄制播出“致敬最美第一書記特別節目”,由擺脫貧困的父老鄉親為心目中的“最美第一書記”頒獎,讓常年駐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走到舞臺中央,接受鮮花和掌聲。帶著老伴去扶貧的第一書記伊學義、帶著女兒去扶貧的第一書記趙玉明、帶著老媽去扶貧的第一書記蔡光潔、累倒在駐村工作第一線的第一書記楊立山……特別節目播出后,收視率創吉林衛視同類節目紀錄,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系列活動之后,根據第一書記們的意見建議,制定出臺進一步強化駐村干部激勵保障措施,樹起了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為全省駐村干部營造了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
大力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留下一筆“物質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要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大力發展綠色可持續的產業項目,不斷增強貧困村自我“造血”功能,為鄉村留下一筆寶貴“物質財富”,助力產業振興、生態振興。
推出產業發展“代言人”。有資源沒產業、有產業沒市場、有市場沒品牌,是制約貧困村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吉林省創新開展“第一書記和村書記代言”活動,組織第一書記和村書記對接市場、走向市場,代言銷售特色農產品,以此拉動農村產業發展。省市縣鄉村同頻共振,舉辦專題培訓462期,為第一書記精選代言項目、設計代言途徑、延伸產業鏈條、創建優質品牌,推動全省第一書記開發代言產品2097個。磐石市大黑山村第一書記闞閱先后9次參加各級舉辦的代言產品展銷會,村里一半的農特產品都是通過他代言賣出去的。靖宇縣大北山村第一書記高世龍打造的“老農夫”扶貧品牌,整合全縣50余種特色產品,僅2019年就實現銷售額8623萬元。目前,全省第一書記人人搞代言、貧困村個個有產品,代言產品銷售總額已突破5.6億元。疫情防控期間,受物流中斷、市場萎縮、消費下滑等因素影響,全省多地農產品出現積壓滯銷情況。為推動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組織第一書記和村書記代言推銷積壓滯銷農產品,媒體宣傳推介,迅速打通了銷售渠道,300余種急需銷售的應季蔬菜、出欄家禽、山珍特產等農產品全部售罄,解決了農民群眾備耕生產缺乏資金的燃眉之急,有的農產品還拓展了銷售渠道,建立了新的穩定的供銷關系。
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集體經濟是農村產業升級的“助推器”,既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衡量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尺;既是解決村黨支部有錢辦事、服務群眾的經濟問題,也是關系鞏固黨在農村執政根基的政治問題。吉林省始終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組織發動群眾的“凝聚力工程”、建強農村基層組織的“牛鼻子工程”,在脫貧攻堅中突出抓好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財政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和監管、農業農村部門加強項目運行管理、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全省1489個貧困村領辦創辦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200余個,發展休閑旅游、文化體驗、農業服務等綠色可持續產業項目490余個。汪清縣金蒼村在包保部門幫扶下發展木耳種植、中藥材種植、光伏發電等五大產業,推動集體經濟收入年均超過30萬元。龍井市泗水村成立由全體村民組成的合作社,發展的鮮食玉米、食用菌栽培、肉牛養殖、光伏發電、冷凍食品加工等五個產業項目互有聯系、形成鏈條,年純利潤100多萬元,帶動100多名村民就業。集體經濟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為貧困村實現脫貧、防止返貧、走上致富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后葫蘆村大力發展高山雪菊鄉村旅游項目,同步建設高山雪菊茶加工廠,延長產業鏈條。圖為該村黨員群眾采摘高山雪菊。 白山市委組織部供圖
打造產業發展“發動機”。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必須著眼提升農村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緊緊抓住“人”這個關鍵要素,努力通過“人”的聯合推動農業產業的集聚發展。吉林省整合第一書記和村書記這兩支關鍵隊伍,于2020年1月注冊成立了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提高全省第一書記、村書記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橫向之間的溝通聯系和交流互助,共同發展產業、擴大規模、打造品牌、開拓市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協會圍繞五個統一、發揮五個作用:統一組織,發揮對第一書記和村書記隊伍的整合作用,解決代言隊伍過于分散問題,提高隊伍的組織化程度,打造一個拉動農業產業發展的“發動機”;統一品牌,發揮對代言產品總體規模的整合作用,解決代言產品過于分散問題,提高代言產品的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打造一系列在市場上有影響力和美譽度的代言品牌;統一銷售,發揮電商平臺APP和直播間對市場的整合作用,解決代言產品銷售渠道過于分散問題,提高代言產品與市場對接的集中度和辨識度,打造一個代言產品一網打盡的云商城;統一物流,發揮對代言產品上行通道的整合作用,解決代言產品產地過于分散問題,提高代言產品的流通效率和供需雙方收益,打造一張遍布全省的代言產品上行網;統一標準,發揮對代言產品生產、品種、質量、等次、價格、包裝等所有與標準有關要素的整合作用,解決代言產品要素過于分散問題,提高代言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把“吉林省第一書記和村書記代言”打造成一張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亮麗的黨建品牌。
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留下一筆“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鄉村治理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沒有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進一步發揮組織優勢,堅持既扶貧又扶志扶智,既治窮又治亂治散,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機制,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為鄉村留下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助力文化振興、全面振興。
割掉影響平安穩定“毒瘤”。農村黑惡勢力就像“毒瘤”,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嚴重損害群眾利益、嚴重破壞民主選舉制度、嚴重侵蝕干部隊伍、嚴重破壞經濟秩序和生態環境,一個都不該有,一個都不能留。吉林省堅持“兩整一清”的基本思路,整治涉黑涉惡村、整頓軟弱渙散村、清理有前科劣跡村干部,大力鏟除農村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對縱容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黨員干部進行終身追責,防止一任推一任、任任不落實導致農村黑惡勢力坐大成勢、為害一方。伊通縣板石村原村主任孟慶革,從2012年到2016年一直以村主任的身份把持村務長達4年,其間先后兩任鄉鎮黨委書記和一些鄉鎮干部都對其涉黑置若罔聞、包庇縱容,使其成了村里的“土皇帝”。孟慶革涉黑團伙案件判決后,按照時間段限追究了6名鄉鎮干部責任。落實村干部縣級聯審制度,嚴把村干部人選關口,嚴防黑惡勢力染指農村基層政權,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夯實鄉村治理制度“基石”。加強鄉村治理,抓好制度建設是根本。要加強鄉村治理制度建設,強化村黨支部政治引領作用,推動村務、財務、黨務公開透明,激發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組織開展村黨支部組織生活指導日活動,定期選取村黨支部展示組織生活,現場進行點評,推動村黨支部以規范的“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教育引導黨員。加大財政投入和集體經濟補充,為村級組織抓好鄉村治理提供有力保障。把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納入黨建述職評議考核,以鄉村治理成效檢驗農村基層黨建實績。吉林省長嶺縣高家窩堡村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和社會捐贈資金,設立4個公益資金池,每個資金池5萬元,為群眾創業致富、養老等提供支持。全省很多村黨支部都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設立房屋維修、敬老助學等公益資金,在有效服務中激發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形成共抓共管共治“矩陣”。加強鄉村治理,必須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同向發力、同頻共振。要建立黨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工作協同運行機制,組織、宣傳、政法、農業農村、民政、婦聯、團委等分工負責、合力推進。從吉林的實踐看,在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中,抓住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和領導地位,就找準了鄉村治理的發力點和著力點,就能夠將各方力量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形成共抓共管共治的工作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省駐村干部、村干部聽黨指揮、逆向而行,所有駐村干部都在正月初七之前到村到崗到位,與村內的干部和黨員群眾拉起了一支支防“疫”隊、戰“疫”隊、攻堅先鋒隊,體現了黨組織強大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長嶺縣前七號鎮黨委副書記姜娜大學畢業后一直在鄉鎮工作了19年,在疫情防控中擔任黨員突擊隊隊長,2月4日在檢查疫情防控卡點、發放藥品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因公犧牲,被追授為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成為激勵全省農村基層干部奮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面旗幟。
脫貧攻堅戰考驗著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狀態、干事能力、工作作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打贏攻堅戰、總攻戰的關鍵之舉,更是組織部門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決戰決勝階段要在干部、組織、人才和作風建設上全面發力,用硬措施落實硬任務,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推動形成強勁的總攻態勢,努力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牢堅實的組織基礎。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