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貫穿著對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相統一、發展短板和潛力相統一的深邃思考,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我們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為新時代重慶發展導航定向,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賦予重慶新的重大使命。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在服從服務全局中推動自身發展,努力做到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
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直轄市,正緊緊圍繞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這條主線,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在主動服務全國大局中推動自身發展,努力做到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圖為重慶“兩江四岸”核心區鳥瞰。 重慶日報供圖
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要“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制造業基地,擁有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我們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穩住經濟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一手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加快汽車、摩托車、消費品、生物醫藥、材料、裝備、能源等支柱產業迭代升級,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著力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手抓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突出研發創新、補鏈成群、應用服務,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建設“云聯數算用”要素集群,推進高新區、經開區體制改革和擴容升級,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加快兩江新區協同創新區發展,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努力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要立足“兩點”定位,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向南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向西拓展中歐班列(重慶)功能,向東加密渝甬鐵海聯運班列、釋放黃金水道運能,向北常態化開行渝滿俄班列,空中建設國際航空樞紐,著力構建東西南北“四向”連通、鐵公水空“四式”聯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的開放通道體系,強化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建設引領性開放平臺,持續增強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等19個國家級開放平臺引領輻射功能,推動各類平臺協同發展,構建高能級開放平臺體系。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加快外貿轉型升級,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多元化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經濟帶發展,強調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重慶生態環境好不好,關系全國35%的淡水資源涵養和長江中下游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要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實施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推進廣陽島片區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全力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努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堅定推進綠色發展,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化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統籌協調管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等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經濟規律”。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這是重慶的重大機遇,更是中央賦予重慶的重大責任。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強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生態環境保護、體制創新、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重點任務,唱好“雙城記”,努力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要著眼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強化對重慶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的規劃統籌和分類指導,加快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努力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要立足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的市情,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建立健全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
中央有部署,重慶有行動。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作者: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