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譜寫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來源:《求是》2020/01 作者:陳 豪 2020-01-01 15:32:06

  云南,漢晉時期就被譽為“彩云之南”。如今,這片神奇的土地,綠水青山、藍天白云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織成新的夢幻美境,呈現出云南4800多萬各族兒女,踏上追尋夢想新征程的颯爽英姿和奮斗風采!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講話,要求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這是總書記著眼于新的時代背景和全國戰略布局,為云南確定的新坐標、明確的新定位、賦予的新使命,科學指明了云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為云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

  立足彩云南,奮進新時代。云南各族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努力對標對表,理清發展思路,把準工作重點,在云嶺大地上擘畫出跨越式發展的壯麗篇章。

  一、為跨越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云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囑托,更是云南各族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抉擇。

  作為一個發展相對滯后的省份,云南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打破發展常規,發揮后發優勢,推動新發展理念落地落實。

  云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較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和弱項非常明顯。客觀上看,云南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產業層次偏低,大多數產業鏈條短,產品處于價值鏈低端;基礎設施欠賬較多,現代基礎設施網絡不健全,網絡化、新型城鎮化、現代化水平不高;農業農村發展滯后,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居住、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還有不少短板。主觀上看,云南過去發展不夠快、不夠好,歸根到底是受舊觀念束縛,思想不解放,一些干部改革意識、開放意識、創新意識不強,束縛了自身能動性;有的拼勁不足、闖勁不大,缺乏爭創一流的精氣神和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不能較好地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睘橥苿涌缭绞桨l展,云南堅決摒除一切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思想觀念,大膽革除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堅決改變一切束縛創新創業手腳的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弱鳥先飛”、勇爭一流的意識,以舍我其誰、責無旁貸的精神,以真抓實干、求真務實的作風,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

  旅游文化產業是云南的重點產業之一。云南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要促進旅游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發展新優勢。圖為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5A級旅游景區——普者黑,目前已成為國家濕地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全省唯一的旅游循環經濟試點,以及“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區”中的重要品牌景區。 云南日報社供圖 李成龍/攝

  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推進煙草、旅游、能源、生物、有色金屬等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游文化、電子信息、現代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食品與消費品制造等八大重點產業,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這“三張牌”。在創新驅動發展上下功夫。推進創新型云南建設,實施“云嶺英才計劃”,推進信息化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區塊鏈、數字云南、智慧云南建設,深入推進“科技入滇”,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園建設。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扎實推進路網、水網、能源保障網、互聯網、物流網等“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下功夫。聚焦怒江州、迪慶州、昭通市等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地區,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5年來,云南綜合實力快速提高,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快速提升,突破了2萬億元大關?;A設施建設實現了全面跨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從3255公里躍升到6003公里;鐵路運營里程新增1384公里,達4031公里;高鐵運營從零起步,里程達1105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22.6萬公里;通航運營民用機場增至15個,航線實現昆明至東南亞國家首都全覆蓋。脫貧攻堅創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跡。2013年至2019年,全省有843.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2020年將全面完成脫貧任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民族都不掉隊。

  明代劉伯溫曾寫下:“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貴勝江南?!敝蒙碛诮裉斓脑茙X大地重讀詩篇,云南廣大干部群眾創造歷史的使命感、光榮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艷

  云南有25個少數民族,1590萬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1/3,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共有8個民族自治州、29個民族自治縣、140個民族鄉,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十分關心關注云南的民族工作。2015年1月,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指出,云南要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云南各族干部群眾奮勇爭先、比學趕超的精氣神不斷提振,少數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具有云南邊疆民族地區特點的法規制度陸續出臺,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云南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日新月異,少數民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2015—2018年,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區財政支出占全省的41%以上。2019年底,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貧困人口減少到16.5萬人。

  2018年,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直過民族”獨龍族實現了整族脫貧。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表示祝賀,勉勵鄉親們為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團結奮斗。目前,獨龍族、德昂族和基諾族已實現整族脫貧,刀耕火種、窩棚茅屋、缺衣少食這些幾千年來困擾少數民族的問題一去不復返。

  云南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做好民族工作事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局。圖為2017年12月24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江坡鎮中心幼兒園各民族小朋友在課間活動的場面。 楚雄州委宣傳部供圖 黑興友/攝

  在云南大理鄭家莊,漢、白、藏、傣、納西、傈僳、彝7個民族125戶群眾共同生活在一起,他們相互尊重、相互交融,多年來,村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他們友好交往、親密無間,共同歡度傳統節日,成為“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靚麗風景線。民族工作在云南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

  要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最大的挑戰就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普遍比較滯后。由于歷史、自然等原因,云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仍然面臨一些困難,主要表現為:民族地區發展基礎十分薄弱,發展不充分、不平衡,歷史欠賬多,脫貧攻堅等任務異常艱巨;民族群眾文化素質偏低;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意識形態問題交織,對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穩定造成潛在威脅,等等。這表明,云南依舊是全國民族工作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需要我們進一步理清思路,找準問題,靶向施策,走出一條符合云南實際的民族團結進步新路子。

  我們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始終堅持“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指導思想;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把發展作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總鑰匙;堅持把民族團結作為生命線來守護,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處理民族事務,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認真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程,促進各族群眾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治保障同權、精神家園同建、社會和諧同創。

  三、擦亮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云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護好,并明確要求云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這既是對云南生態環境的高度贊美,更是對云南干部群眾的激勵鞭策。

  建成排頭兵,云南潛力和優勢無限。云南素有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和資源基地的美譽,2015年森林覆蓋率為55.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生物物種及特有物種均居全國之首,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藥物王國”、“野生菌王國”和“香料之鄉”。在國家“兩屏三帶”十大生態安全屏障中,云南還肩負著西部高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重任。

  建成排頭兵,云南挑戰和壓力巨大。云南地處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敏感的地區,特殊的地質構造與地形地貌、復雜的氣候環境,導致植被恢復和演替過程非常緩慢,一旦破壞極難恢復。同時,云南國土空間開發低效,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責任落實有差距,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產業發展基礎十分薄弱,支撐經濟轉型發展的綠色科技創新體系不健全,資源利用效率偏低,局部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任務繁重,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責任十分重大。過去一個階段,云南一些地方因為過度開發和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賴以生存的生態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重點領域環境防治難度增大;水資源保護挑戰嚴峻,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中有4個是劣V類水質,全省境內地表水劣V類國控斷面水質比例為20%;土壤污染防治同樣不容樂觀,特別是一些礦業企業及周邊地區土壤環境問題較為突出??梢哉f,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擺在云南各族人民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政治問題和民生問題。

  全省持續強化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觀念武裝起來,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算長遠賬、算綜合賬,決不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斷增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以壯士斷腕的精神攻克生態建設短板,抓好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云南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的寶貴財富。圖為2019年1月6日,治理后水質清澈的洱海小普陀,“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越發秀麗。 大理州委宣傳部供圖 楊繼培/攝

  為守護好云南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良田沃土,我們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一是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全面開展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工作;以革命性的舉措推動湖泊的保護治理,徹底轉變“環湖造城、環湖布局”的發展格局、“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和“沒有錢就不治理”的被動狀態;穩扎穩打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守住七彩云南這片美麗凈土。二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最高標準、最嚴制度、最硬執法、最實舉措,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國土山川大綠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等工程。三是確立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目標,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進展后,將原來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省情,重新賦予“邊疆、民族、山區、美麗”的新內涵,按照“生態美、環境美、山水美、城市美、鄉村美”的標準建設美麗云南。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專程來到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詳細了解洱海濕地生態保護情況,并和當地干部合影后指出:“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睘槁鋵嵖倳浿甘疽?,我們實施環湖截污、生態搬遷、礦山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環湖生態修復、水質改善提升、過度開發建設治理等“八大攻堅戰”,依法加強洱海流域治亂治污和保護工作,妥善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在依法依規關停洱海周邊采石采砂場時,深入做洱海周邊人民群眾的工作,講清“洱海是大理人民的生命之源,我們要切實把保護洱海的重任承擔起來。如果我們把洱海污染了,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后代”。沿湖群眾聽后豁然開朗、積極響應。2018年,洱海水質7個月II類、5個月III類,是2015年以來水質最好的年份。與此同時,撫仙湖、瀘沽湖、陽宗海也達到了2015年以來水質最好,滇池水質為30年來最好。九大高原湖泊猶如鑲嵌在祖國西南邊疆的一顆顆璀璨明珠,更加耀眼奪目。

  除了水更清,山也更綠,天也更藍。目前,云南已建立166個自然保護區、18個國家濕地公園、13個國家公園,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85%以上的重要野生動植物保護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0.9%;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由18個增加到39個,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等3項指標均居全國第2位。2012年到2018年,云南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市)2個,生態文明示范縣5個,全省森林覆蓋率從50.03%提高到60.3%,美麗云南建設深入人心。藍天白云、綠水青山已成為云南各族人民引以為傲的“標配”,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詩的遠方、夢的故鄉”!

  四、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云南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希望云南發揮沿邊開放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建設輻射中心,云南機遇何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對云南來說是重大發展機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西部大開發、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這么多國家戰略在云南交匯和聚集,云南到底該怎么做?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就抓住了云南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和關鍵。

  建設輻射中心,云南有何優勢?從地理、人文、開放等方面自我審視和深入分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云南與東南亞、南亞次大陸的17個國家接壤或毗鄰,地處中國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具有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先天條件。二是源遠流長的人文優勢。云南與周邊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通、民族相依、人文相親?!拔易〗^,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說的就是這種水乳相融的“胞波”(親戚)之情。三是日趨明顯的開放優勢。云南是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是參與中國—中南半島和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建設的主要承載省份?!耙粠б宦贰眹H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中,有5大類、62大項、160多項成果與云南有關,云南在我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機遇和挑戰并存,困難和出路共生。改革開放以來,云南已逐步從“開放末梢”向“開放前沿”轉變。然而,對標中央寄予云南開放發展的定位和期望,互聯互通、協調協同的政策機制還不夠健全,內外聯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開放合作的平臺載體不夠豐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后,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不高,企業對外輻射力和競爭力低,與周邊國家雙邊及多邊支付清算體系尚未對接,對外開放的規模和層次需要進一步提高。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乘著“一帶一路”建設東風,聚焦和平、開放、繁榮、創新、文明“五路”目標,做好政策、設施、貿易、資金、民心“五通”文章,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為輻射中心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策保障;加快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與周邊國家真正從“遠親”變為“近鄰”;聚焦產能合作,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與境外企業共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強人文交流,溝通南亞東南亞的民心橋梁更加穩固。這些舉措,進一步深化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近幾年來出現了一個現象,印度、尼泊爾、越南等周邊國家越來越多的民眾選擇到云南舉辦婚禮。這反映的是,云南開放發展為境內外人員交往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5年來,云南輻射中心建設取得的成效是全方位的。一是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云南與11個國家和43個城市締結了友好關系,與9個國家建立了11個雙邊多邊地方合作機制;建成7大類、17個開發開放合作功能區,擁有18個國家一類口岸。二是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中越、中老、中緬國際通道高速公路云南境內段全面建成通車,鐵路建設全面加快,通航點數居全國前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通道實現了集裝箱運輸零突破;中緬、中老光纖傳輸設施投入使用,國際通信服務覆蓋周邊8個國家,與越南、老撾、緬甸實現了局部電力聯網,中緬油氣管道建成使用。三是開放的領域越來越寬。經貿合作全面升級,出入境貨運量、貨值大幅增長;金融合作不斷深化,實現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新發展,與800多家境外銀行機構暢通跨境清算渠道,累計結算額突破4800億元;人文交流更加頻繁,廣播電視節目在老撾、柬埔寨“落地”,主辦的外宣期刊進入南亞東南亞國家主要城市和主流社會,在滇留學生人數接近2萬名,與周邊國家教育、衛生、農業、旅游、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升級。

  五、著力推進邊疆民族地區黨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云南要實現富民強省、穩邊固邊的目標,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曾經,云南面臨的從政環境和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極其嚴峻復雜。一段時間里,白恩培、秦光榮、仇和嚴重違紀違法行為,給黨的事業和黨的形象造成嚴重損害,尤其是用人導向的扭曲,導致了一系列嚴重后果和連鎖反應,給云南政治生態造成嚴重破壞。一些察言觀色、能跑會送的投機型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拜官公朝、謝恩私門”,從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也有一些干部政治敏銳性差,政治是非觀缺失,正義感缺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怎樣才算過硬?就是要敢于進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傷,敢于壯士斷腕。擺在云南黨員干部面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扶正祛邪、正本清源,將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域政治生態污染源徹底根除,將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被誤導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徹底扭轉,將一些黨政組織中被帶壞的黨風政風徹底修復,切實把正確思想、嚴明紀律、優良作風、良好導向、正面典型立起來,為新時代云南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思想保證、組織保證、作風保證。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標。圖為云南曲靖市師宗縣五龍鄉南丹山腳下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搬遷房。 人民圖片 徐守畢/攝

  推動云南發展,必須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增強政治領導力。始終以刮骨療毒、猛藥去疴的勇氣和決心,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向深入。持續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著力解決黨員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上的“軟骨病”、廉潔自律上的“腐化病”、干事創業上的“庸懶病”。堅決肅清白恩培、秦光榮、仇和的流毒影響,以案促改、破立并舉,促進云南政治生態全面修復、持續凈化,營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新氣象。

  過去云南腐敗嚴重,政治生態不好,經濟下滑。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力度加大,云南經濟快速提升。云南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證明了反腐敗斗爭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5年來,云南完成了12類17萬個規范化黨支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辦法,政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本領過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云嶺鐵軍”。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改革發展第一線、科技創新最前沿、服務群眾基層點、搶險救災火線口等實踐中,涌現出了高德榮、朱有勇、張桂梅等一批先進典型。

  齊心逐夢新時代,九萬里風鵬正舉。云南正處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保持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久久為功的作風,在奮力譜寫中國夢云南篇章的偉大實踐中,繪就更加壯美輝煌的七彩云南新畫卷!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書記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評論 登錄新浪微博 @求是 發表評論。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