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時代答卷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江蘇的生動實踐

來源:《求是》2019/24 作者:求是雜志社、江蘇省委聯合調研組 2019-12-16 09:00:00

  江蘇,是一方不斷書寫夢想與傳奇的神奇土地,是令人向往的“魚米之鄉”、“人間天堂”。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江蘇以勇于進取、開放包容和創新創業精神,努力走在時代發展前列,努力不負“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任。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并發表重要講話,殷切期望江蘇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推動“五個邁上新臺階”,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

  5年來,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著力于發展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以“強富美高”為高質量發展的旗幟,展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

對標囑托,孜孜探路扛重任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要求,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江蘇的重大發展任務,深刻揭示了落實新發展理念、走向“強起來”的內在邏輯?!敖洕鷱姟笔俏镔|基礎,突出了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百姓富”是價值所在,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環境美”是基礎條件,道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諦;“社會文明程度高”是綜合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四個方面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順應了發展規律,是江蘇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

  囑托就是使命,指出了新時代江蘇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江蘇在扎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這篇大文章。江蘇以“高水平”為鮮明導向,聚力創新、聚焦富民,扎扎實實提高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水平,突出“全面性”、“廣覆蓋”、“高質量”,努力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實在豐厚。

  這是持續強化“答卷”意識的5年。江蘇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統領一切工作的總綱,全省上下時刻保持“應考”心態,對照“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總體定位,提升目標追求,展開工作布局,激勵全省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斷朝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

  囑托就是標尺,明晰了新時代江蘇發展要求。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沒有先例可循,也無經驗可鑒,惟有開拓創新,才能繼續走在時代發展前列。江蘇在認真貫徹中央部署的前提下,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時時拿“強富美高”標尺審視自身,拿探索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先行者的責任要求自身。

  這是高質量發展的5年。對標新時代新要求,江蘇以系統性思維、整體性謀劃,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全面展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工作布局,全力推動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文化建設、民生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等五個方面邁上新臺階,把實踐探索上升為長效的制度性安排。

  囑托就是動力,點燃了新時代江蘇發展激情。走好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江蘇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和難點、痛點,為直面挑戰、改革創新提供了“發力點”,激發了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燃點”。

  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創新生態系統日益完善,讓江蘇成為創新活力奔涌的豐沃之地??偛课挥诮K省常州市的新譽集團是高新技術企業,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企業業務領域不斷拓展,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圖為該企業投資上億元的國家級電磁兼容(EMC)實驗室。 新華日報社供圖 姚建國/攝

  這是充滿奮斗精神的5年。全省上下緊緊圍繞更加具體化、更有針對性的行動計劃,激發新動能,凝聚創造力,一步一個腳印將總書記勾畫的“強富美高”美好藍圖變成現實,確保展現的小康成果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5年間,江蘇“強”的成就更加顯著,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富”的成果更加可感,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增長1.5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1下降至2.26:1;“美”的成色更加鮮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68%,提高7.7個百分點,全省林木覆蓋率達23.6%,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5個,國家生態市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數量均居全國前列;“高”的成效更加彰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17個城市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數量居全國第一。

  新征程上的風景更美。在跑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最后一公里”之時,江蘇針對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戰略性關鍵性問題,正在探索一條具有時代特征、江蘇特點、彰顯“強富美高”內涵的現代化路徑,為“中國之治”作出新的貢獻。

奮楫潮頭,破困攻堅勇當先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江蘇在快速發展中,既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遇到“成長的煩惱”。對照“強富美高”新要求,江蘇奮力補齊發展短板,破解深層矛盾,有效化解發展之困。

  挖出思想根子,樹牢新發展理念。思想解放是一個社會的活力來源。2018年,江蘇省委對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省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初步解決了一些制約江蘇發展的深層次思想觀念問題。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針對一些地方在思想認識、思路謀劃和工作推進上存在的偏差和誤區,江蘇省委提出對照自查的“九個有沒有”,振聾發聵:

  有沒有因為過去發展中形成一定的先發優勢,就認為可以輕輕松松走在前列的盲目樂觀?

  有沒有認為經濟好就一好百好,看不到其他方面發展短板的認識盲區?

  有沒有滿足于過去賴以成功的經驗做法,不研究規律甚至不按規律辦事的路徑依賴?

  ……

  一條條對照下來,全省各地黨員干部汗涔涔、坐不住,解放思想更進了一步。

  挖出了“對新思想理解不深入、行動跟不上、落實缺乏創造性”的思想根子,找出系統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的藥方,也就找準了思想“深拓”的發力點、工作“深抓”的突破口,攻堅克難的辦法就有了,也多了。

  激活一池春水,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思想一變天地寬。江蘇把改革的刀刃向內,聚焦利益掣肘的領域,堅持集成超越的方法,全力攻堅克難,推動改革往深處走。

  發揮好監測考核的“晴雨表”和“指揮棒”作用。細化落實“六個高質量”發展任務,以考核結果為“鼓勵激勵”和“能上能下”提供依據。

  政府加速“瘦身”,主動亮出權力“家底”,出臺標準化的省市縣三級權力清單,省級層面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擦亮“不見面審批”名片,讓企業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90%事項可以通過網上辦理,“3550”改革目標基本實現。2019年9月,全省市場主體總數突破1000萬戶。

  新獲批的江蘇自貿區,把制度創新作為“撒手锏”。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四種方式,分類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拆除“準入不準營”天花板。

  種好創新“試驗田”,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抓住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這一工作重點,是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3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就提出的要求。

  擺脫高耗能、高污染、“散亂污”,把創新體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成為江蘇的堅定選擇。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承載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使命,努力打通從科技到產業的轉化通道。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該院視察,強調要實現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五載時光,省產研院已擁有51家專業研究所,累計轉化成果3700多項、衍生孵化企業750余家,創新“苗圃”里長出眾多“大樹”。

  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加速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芯片之城”、“基因之城”規模效應凸顯。由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建設的南京超級算力中心,將為構建核心技術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貢獻力量。

  “實驗室里的事業”,正裂變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南京市政策扶持下,“南京大學—南京生物醫藥研究院”團隊與江北新區、省產研院發起設立創新科技公司,共建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短期內就實現1.6億元融資。聚焦前沿領域、面向市場需求,近兩年新型研發機構在南京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累計引進和孵化企業3000余家。創新試驗田正加快轉向“大田耕作”。

  鐵腕治污,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绷暯娇倳浀脑捵肿智рx。

  高新產業集群茁壯成長,筑牢了江蘇實體經濟的根基,擦亮了高精尖的江蘇“智造”品牌。2019年,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開發區實現100噸井下重載動力平板車重大技術突破,完全滿足國家針對防爆柴油機車輛的最新要求。圖為2019年9月18日,工人正在安裝一臺100噸井下重載動力平板車。 中新社發 耿玉和/攝

  在江蘇,涉及長江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于生態這個前提,治理污染不講條件,嚴控空間不讓分毫,修復生態不打折扣。嚴控長江岸線資源利用,近兩年拆除取締國家下達的違規利用項目68個,騰退岸線14.2公里,恢復綠地150萬平方米。2018年關閉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亂污”規模以上企業3700多家,關停低端落后化工企業1300多家。

  調“優”生態布局、調“輕”產業結構、調“綠”發展底色, 江蘇能源消費總量2014年到2018年年均增長僅1.3%,低于同期現價GDP增速7.5個百分點,實現了“好環境的地方有好產品”、“好風景的地方有新經濟”。

  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的突出問題,大力實施“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強力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解決了一批影響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性好轉。

  民生為本,發展成果更合“民愿”。民生“關鍵小事”,件件都是“頭等大事”。沖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強弱項”成為江蘇攻堅重點。2018年全省公共財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標準化配置實現度超過90%。

  居住條件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決不讓群眾住著危房“被小康”!江蘇把蘇北農房改善當成推動蘇北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工程”,分類施策,有序推進,建成后可改善36萬多農戶住房條件。

  “百姓富”是價值所在,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019年江蘇省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和基礎養老金調整機制,將基礎養老金省定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48元。圖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徐州市房村鎮營業所工作人員在銅山區房村鎮上門為結對幫扶老人送養老金。 新華日報社供圖 劉立明/攝

  為了讓孩子都能有學上、上好學,江蘇系統謀劃教育改革,實施全面加強普通高中教育等重點工程,努力成為國家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西交利物浦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常熟世界聯合學院等扎根生長,標注出教育國際化的新刻度。

  敢擔當才能善作為。8年前,無錫錫東垃圾焚燒發電廠倉促建設點火,釀成群體性事件,使項目擱置5年。痛定思痛,黨員干部理清思路,不回避矛盾問題,以扎實細致的群眾工作、貼心務實的惠民舉措,該項目最終在99.7%的群眾支持下復工投產。項目運行兩年來,沒有一起環保投訴。

大地蝶變,萬千氣象贊今朝

  人人爭為先,事業必有成。推進“強富美高”建設,給江蘇帶來了一場深刻變革。如今的江蘇,發展質量更高,治理效能更高,生活品質更高。

  產業形態之變:踏出轉型坦途,新經濟新業態迭代涌來。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創新生態系統日益完善,讓江蘇成為創新活力奔涌的豐沃之地。2014年至2018年,江蘇研發投入占比由2.5%提高到2.7%,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9%提高到63%。

  面對醫療衛生健康需求日益增長的重大機遇,江蘇本土企業先聲藥業憑借前瞻性布局研發,與多家國際醫藥巨頭展開合作,在國際精準醫療領域迅速崛起。零售巨頭蘇寧加快布局智慧零售,打造跨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消費環境,更好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成為商業新業態發展的引領者。

  江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提升全球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近年來,江蘇鵬飛集團強化技術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中搶抓機遇,水泥技術裝備及工程總承包國際市場份額連續6年保持增長。圖為2019年6月28日,江蘇省海安市鵬飛集團的工人正在緊張地生產和裝運即將出口中亞的大型建材裝備。 中新社發 翟慧勇/攝

  “美麗古都”南京,多了一張“創新名城”的名片。得益于強勁的創新驅動,新型顯示、智能電網、新材料、節能環保等6個產業年營收規模均超千億元人民幣,截至2019年12月,共有10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南京投資設立法人企業、分公司及分支機構共計215個。近兩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超過8%,增幅持續領跑東部城市。

  “世界物聯網發展看無錫”。在這里,物聯網產業已長成“大塊頭”,聚集企業超過2000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規模全國領先。

  兩年前,蘇州率先建設國內首個區塊鏈技術試驗場,打造國際化社區“鏈谷”。石墨烯光環初露時,常州先人一步開建產業園,目前已培育出完整的石墨烯產業鏈。

  鎮江的航空航天產業、連云港的生物醫藥產業、徐州的半導體產業等加速崛起,以徐工、亨通、法爾勝等名企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聯合體不斷涌現,構筑起了江蘇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個高地。2018年,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2%、43.8%,比2014年的30.4%和39.5%有了相當幅度的提升。

  發展格局之變:融入國家戰略,百舸爭流當好新示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強調,江蘇處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上,要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江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提升全球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

  建設“交匯點”,關鍵是強“支點”。連云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打造區域發展中心、重點產業中心、綜合樞紐中心;徐州搶抓高鐵和互聯網帶來經濟地理格局重塑機遇,加快建設“國際陸港”;鹽城聚力建設“中韓產業園”……江蘇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明確發展定位,全省各地差異發展,百舸爭流,萬馬奔騰。

  將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江蘇積極主動服務上海、攜手浙皖,推進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綠色發展、公共服務和省內全域的“六個一體化”。圍繞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等重點任務,江蘇既干好“自己的事”,也做好“咱們的事”,不斷拓展區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江蘇推進省內全域一體化,徹底打破蘇南、蘇中、蘇北三大板塊的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壘,積極探索跨江融合、南北聯動發展新路子。蘇錫常、寧鎮揚一體化實質性推進,錫常泰、蘇通跨江融合提速。2019年7月,南京、淮安突破“行政區經濟”,共同成立寧淮特別合作區。面向安徽,南京創新合作方式,與滁州、馬鞍山等地攜手,共建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生態環境之變:踐行綠色發展,繪出“水韻江蘇”最美顏值。環境就是民生。新時代的江蘇,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江河湖海,讓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2018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比實施“大氣十條”的2013年下降34.2%;10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69.2%,比實施“水十條”前的2014年提高7.7個百分點。

  “工業銹帶”華麗轉身為“生活秀帶”。徐州馬莊村周邊的采煤塌陷區,變身為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曾經“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南通,通過沿江生態修復,讓一個“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走入市民生活。

  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活在“美麗畫卷”中的江蘇人,生活方式逐漸綠色化。揚州5年建成350多個公園,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個“大景區”。邳州銀杏林“時光隧道”四季宜游,溧陽“1號公路”、365公里“句容福道”人氣爆棚。東臺數十年培育出4500公頃的黃海森林公園,演繹出江蘇版的“塞罕壩精神”。

  文明風尚之變:弘揚時代新風,匠心鍛造高品質生活樣態。富起來的江蘇人,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要求。適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江蘇注重提升人的全面發展水平,社會文明程度穩步提升。

  緊扣文化強省建設目標,加快構筑思想文化引領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文藝精品創作高地。著力打造大運河、江南文化等文化名片,托起“高原上的高峰”。制定首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讓“流動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輝。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開工建設,將成為大運河文化的標志性工程。

  江南,夢里的水鄉,精神的故鄉。江蘇協同滬浙皖共辦江南文脈論壇,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文化品牌。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跨文化交流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2019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其中南京獲評“世界文學之都”,揚州獲評“世界美食之都”,充分展現了江蘇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江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站在民族文化復興的高度,大力推動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打造江蘇文化建設高質量的鮮明標志和閃亮名片。圖為2018年11月6日航拍的淮安清江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讓昔日“運河之都”清江浦流光溢彩。 新華日報社供圖 鄭健/攝

  蓬勃發展的文化旅游消費,印證了江蘇人生活品質的提升。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記》在“雙遺產”地蘇州的滄浪亭推出,成為大批青年人的打卡地;無錫拈花灣、靈山勝境成為網紅度假地;江蘇大劇院等超越地域的文化地標,每天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觀光。

  高品質的生活,必然是文明的生活。在江蘇,808萬名注冊志愿者活躍在城鄉基層,成為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的美麗風景線。文明城市創建“張家港經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馬莊經驗”,享譽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效突出,27個全國試點、21個省級試點縣(市、區)率先推進。

  精神狀態之變:燃燒奮斗豪情,實干奉獻換來“歲月靜好”。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將“全面從嚴治黨”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并列提出,希望江蘇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有更強意識、更多舉措、更大作為。江蘇干部“不須揚鞭自奮蹄”,用“負重前行”換取群眾“歲月靜好”?!敖裉煸偻硪彩窃纾魈煸僭缫彩峭怼?,已成為蘇州黨員干部的“口頭禪”。只爭朝夕、奮發有為,在全省黨員干部中蔚然成風。

  在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中,江蘇涌現出了一批家喻戶曉的榜樣楷模?!笆貚u英雄”王繼才,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鞍颜撐膶懺诖蟮厣?、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的趙亞夫,帶領數十萬老區農民實現了“小康夢”。

  奮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在江蘇已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廣泛弘揚。

堅定探索,大道之行日日新

  大道之行,時序輪替,鐫刻著先行者的身影、奮進者的足跡。

  新時代江蘇發展的高度,取決于貫徹落實新思想的深度。江蘇的實踐說明,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中的挑戰,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立足發展實際尋找答案。越是形勢復雜、局勢多變,越要從中找方向、找定力;越是矛盾交織、問題難解,越要從中尋出路、尋辦法。

  新方位蘊含大邏輯,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發展規律。適應新方位新變化,江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不斷集聚高端要素、積蓄新的勢能。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必然選擇,要義就是推動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大不大”轉向“強不強”。堅持系統性思維、規律性把握、趨勢性研判,深刻把握方向方位,主動適應變化變局,采取科學戰略戰術,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是時代的呼喚。

  大格局承載大作為,必須提高發展站位、強化戰略定力。面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江蘇強化政治責任,以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與行動拓展了發展空間,破解了發展瓶頸;面對日趨緊張的資源環境約束,江蘇把污染防治作為發展轉型的重大機遇,推進產業的結構升級和布局調整,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真正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鮮明導向。“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這一重要論斷在江蘇得到有力印證。

  重改革方能得善治,必須彰顯制度優勢、提升治理效能。江蘇因改革開放而興,也總能領改革開放之先。進入新時代,江蘇聚焦發展實踐不斷破解深層次矛盾問題,推出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改革舉措,充分展現了江蘇發展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有些改革已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制度和政策,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貢獻。實踐證明,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新時代新征程,必須進一步弘揚改革創新精神,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抓黨建就是抓關鍵,必須勇于自我革命、激發擔當作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升黨的建設質量水平,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5年來,江蘇堅持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把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擰得更緊,把基層黨組織這個“戰斗堡壘”建得更堅強,把黨員干部這個“決定性因素”錘煉成為制勝未來的可靠力量,初步趟出了一條以黨的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江蘇的實踐充分表明,新時代的事業是干出來的,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就能持續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匯聚起新時代拼搏奮進的磅礴力量。

  朝著“強富美高”的美好藍圖砥礪前行,江蘇一筆一畫地把“大寫意”繪制成“工筆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生動實踐,是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新征程的鮮明注腳,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勢、無窮潛力、光明前途!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慧
評論 登錄新浪微博 @求是 發表評論。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