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改革風起云涌,各項創新層出不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領導小組)已審議通過500多個重要改革文件,各地各部門也推出數千項改革舉措,有力調動了各方面積極性,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注意區分改革舉措的性質類型,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按照這一要求,既要抓好打基礎、謀長遠的制度性改革,也要讓涉及群眾切身利益而切口小的改革見到成效;既要協調各方,控制成本,堅持原則性引導性,形成合理改革預期,又要積極探索改革規律,努力開創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局面。結合當前發展實際,必須把準中央各項改革舉措,把握改革特點,狠抓工作落實。
一是制度性改革。這是指帶有根本性、基礎性、全局性的改革,只有把準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原則,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才能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充分體現了推進制度性改革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在改職責上出硬招,不光是改頭換面,還要脫胎換骨,切實解決多頭分散、條塊分割、下改上不改、上推下不動的問題,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機構重組不是物理上的重新拼裝,而是要在人員融合、職能整合上真正發生“化學反應”,促進新的人員隊伍同氣同聲說“一家話”、同心同德干“一家事”,切實做到合編、合心、合力。此次機構改革既抓“脖子以上”服務頂層設計,也抓“脖子以下”實施落實,不要求所有部門上下對應,為省及省以下因地制宜設置機構編制留下了空間。
制度性改革既要加強頂層設計、謀劃長遠,更要跟蹤關注,及時解決一些伴生問題。比如,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明確了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使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解決了長期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國有企業要不要黨建”和把黨建工作寫入企業章程等問題。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從制度上厘清了黨領導高校的體制,解決了長期困擾學?!罢l是一把手”的問題。
二是方法性改革。這是指程序性、實操性、改進性改革。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方法有時就是方法論,就是世界觀。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中提出“精準施策”要求,這不僅是方法的改進,更是辯證唯物主義真理所在,就是要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準穴位,協同發力,落實落地。
貴州省六盤水市關于農村“三變”改革的有益探索就是方法性改革。2014年以來,地處烏蒙山區的六盤水市圍繞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部署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市場主導、平等自愿、自負盈虧、按股分紅”原則,探索開展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這充分體現了在改革發展實際中把握客觀規律、遵循科學方法的重要意義。
三是遞進性改革。這是指階段性、接續性、跟進性改革舉措。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不斷完善、次第推進。遞進性改革,并非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是一種“非零起點”改革。對干部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要釜底抽薪、源頭防控;對長期在原地打轉轉的老大難問題,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對改革舉措操作性不夠的問題,要完善程序、釋放效力;對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回應、突破創新。
高考制度改革,即屬于典型的遞進性改革。從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制度以來,高考制度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過,凸顯遞進性、接續性。40多年來,考試招生制度不斷規范、科學、完善,力求反映教育規律,由重知識轉向重能力,由“一考定終身”走向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為廣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中國高考制度可以說經歷了一個邊改革邊推進、邊推進邊改革、次第推進的不斷完善過程。
四是體制機制性改革。這是指通過路徑、結構、舉措轉變的改革,其中有成本控制的要求。改革推進到今天,已進入“涉險灘”、“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觸及的多是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從路徑、結構上改變,很難突破“關隘”、越過“險灘”。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就屬于體制機制性改革。
體制機制性改革數量大、任務重,要注重成本,量力而行,不能脫離實際“過度”推進。即使好的方案,也要根據財力能力來實施,否則欲速則不達。近年來,各地探索了諸如“河長”、“湖長”、“林長”等體制創新模式,一方面集中了力量,提高了管理“規格”;另一方面也在不斷規范和完善職責問題,使得管理更加給力,效果更加突出。因為涉及跨越行政管理界限,這對改革成本分配也提出了要求,必須減少憑主觀偏好和行政意志分配成本的沖動,協調形成共建成本多元負擔格局,劃清政府、社會、公眾不同負擔主體具體責任,努力調動不同社會主體的積極性。
五是重塑性改革。這是指再更新、再調整、再規范的改革,既強調頂層設計,遵從改革大局觀,又尊重基層創造,體現改革群眾觀。對認識還不深入、涉及深層次制度因素和復雜利益關系的改革,既需要突破常規做法,又要穩妥改進或改變措施。特別要發揮好試點作用,通過探索形成新經驗、深化新認識、優化新方案。上海市、海南省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司法領域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諸多改革,都是這方面的有益實踐。
推進重塑性改革往往從試點做起,對試點單位的選取要綜合考慮、全面評估、科學布局,不能把試點帽子當成順水人情,更不能用作尋租手段。江西省在鷹潭市余江區開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很有代表性,群眾通過共商、共識、共建、共擔、共享工作法享有了知情權、話語權、監督權、表決權,打出了改革組合拳,解決了“一戶一宅”、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等老大難問題。比如,實行階梯式累進收取有償使用費,實行擇位競價分配增量用地,實行流轉退出解決集體內部成員間轉換、出租、流轉“多宅”問題,實行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進城等。
六是延伸性改革。這也叫“切口性改革”,是指以前瞻性、配套性、協同性為特點的改革。面對不確定性因素,我們不但要直奔主題解決主要矛盾,還要順藤摸瓜解決相關矛盾。市場經濟中有一種“羊毛長在豬身上”現象,是說一類情況或一項制度的變遷會帶來外部變化。比如,經濟快速發展時也許會損害生態環境,對此要有預見、能應變、會協同,才能取得綜合平衡效果。
“看病難,看病貴”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但是也存在醫院收入旱澇不均、醫生個人待遇不均等問題,亟須通過醫療體制改革來統籌解決。分級診療就是各級醫療機構分擔、醫生按績效獲益的延伸性改革。有的地方通過四級醫療機構整合為統一的醫聯體,構建起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就醫新模式,即使是村醫也屬于醫聯體成員,而且縣鄉醫院的醫生輪流到村醫務室值班,一舉打消了村民對村醫“不放心”的疑慮,也使各級醫療機構各盡其能,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各自特點。
延伸性改革往往舉措不大,卻常有“橫出三界”之效,小切口也能解決大問題?!皫锩笔橇暯娇倳浻H自提出并著力推進的一項民生工程。廁所問題很容易被人忽視,但與老百姓的獲得感息息相關。“廁所革命”不僅要以目標為導向完成任務,還要前瞻性地解決各種瓶頸矛盾。比如,南方的模式多是旱廁改水廁,但西部、北方的一些省份,卻難以適用同一模式。這就需要因地制宜,多管齊下,用創新的方法解決一系列問題,這也是延伸性改革的要求。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蔽覀兾ㄓ信G斬棘,砥礪奮進,才能不改初心,再創輝煌。
作者: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