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要防止為調研而調研,防止扎堆調研、“作秀式”調研。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深深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調研氛圍愈加濃厚,調研風氣為之一新,調研成效不斷彰顯。但也要看到,一些地區和部門仍存在著調研“現場”成“秀場”的現象。有的熱衷于“盆景式”典型,不聞不問全面的真實情況;有的精心設計流程,發通知、作安排、打招呼,最后再“完美出演”;有的搞“回避式”調研,對成績濃墨重彩,對問題輕描淡寫;有的擺脫不了慣性思維、經驗主義,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敏銳、沒思路;有的走不出“文山會?!钡鸟骄剩瑵M足于看材料、聽匯報、上網絡。調研“現場”何以成“秀場”?究其原因,在于思想上沒有堅持問題導向,不敢直面問題矛盾,缺乏擔當作為精神。
重視調查研究、善于調查研究、做好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傳家寶,也是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源泉。1930年,毛澤東同志在尋烏開展調查研究,直接與社會各界群眾面對面,對尋烏的商業活動、政治狀態、土地關系、土地斗爭等方面的狀況,進行詳盡考察分析,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真實材料,《尋烏調查》因此成為調研報告的經典。1988年,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剛到任兩個月就走遍了閩東九縣以及毗鄰的浙南溫州、蒼南、樂清等地,邊調查、邊思考、邊研究,寫下《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后來,他又跑遍全地區絕大部分鄉鎮,還走山路去了不通公路的偏遠山區,作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和思考,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尋求脫貧致富路徑。
當前,國內外形勢機遇與挑戰交織并存。調查研究所具有的密切聯系群眾、制定科學決策、推動實踐發展的重要作用也正日益凸顯。只有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才能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才能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
如何做好調查研究,不讓“現場”成“秀場”?一要在實事求是上見真章。既要“深入”,也要“身入”,既要“誠心”,也要“沉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跳出預設“包圍圈”,甩掉設計“過濾網”。二要在創新方式上下功夫。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既要有“規定路線”,更要有“自選動作”,積極開展蹲點式、隨機性、暗訪式、下沉式調研。三要在價值增量上出成效。調查研究貴在解決問題、推動發展,必須直面問題矛盾,敢于較真碰硬,發現一個問題就著力解決一個問題,不能將調研成果束之高閣,要優化調研機制,更好推動調研工作提質增效。
深圳報業集團 梁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