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總體平穩好于預期

來源:《求是》2019/09 作者:寧吉喆 2019-05-01 10:20:00

  我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企業創新活力不斷得到激發。圖為2019年3月31日,河北省阜城縣一家玻纖制品企業職工在檢驗柔性石材多彩理石,這種質量輕、穩定性高、耐候性強和質感多樣化的柔性石材,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裝飾行業。 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2019年第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因素逐漸增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孫彤/制圖

  多措并舉增加居民收入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基礎。近年來,安徽省廬江縣依托毛竹資源,新建30多家毛竹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助力山區貧困戶脫貧致富。圖為2019年4月13日,廬江縣龍橋鎮毛竹產品加工廠的工人在晾曬竹席半成品。 中新社發 王閩/攝

  2019年第一季度,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狠抓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于預期,轉型升級成效突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市場信心明顯提升,積極因素逐漸增多,穩中有進態勢持續,為全年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因素逐漸增多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和“六穩”工作,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并好于預期。

  (一)經濟平穩增長。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1.3萬億元,同比增長6.4%,增速與上年第四季度持平。從生產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7%,第二產業增長6.1%,第三產業增長7.0%。從需求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3%,增速與上年第四季度持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加快0.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6.3%,比上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貨物進出口總額7萬億元,增長3.7%。尤其是3月份多數指標明顯回升,相比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加快3.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加快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加快0.5個百分點,出口增速加快21.2個百分點。

  (二)就業持續增加。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多管齊下穩就業促就業,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29.5%;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1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9萬人。3月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達到17651萬人,同比增長1.2%。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三)物價溫和上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重要商品市場供給,市場供需基本平衡。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1.9%,回落0.2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2%,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5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與上年同期持平,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5%。

  (四)國際收支保持平衡。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國際市場多元化,外貿外資保持增長,外匯儲備繼續增加。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70051億元,同比增長3.7%;順差5297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75.2%。1—2月份,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8372億元,增長3.2%,服務貿易逆差2522億元,收窄9.7%。一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2423億元,同比增長6.5%;1—2月份,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060億元,同比下降1.3%。3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73元/美元,比上年末升值1.9%;外匯儲備余額30988億美元,比上月末增加86億美元,連續5個月增加。

  (五)居民收入增長略快于經濟增長。加快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多措并舉促進居民增收。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同比增長8.7%,增速與上年全年持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加快0.3個百分點,比GDP增速快0.4個百分點,更快于人均GDP增速,保持基本同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9%,快于城鎮居民1.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53,同比下降0.02。

  (六)市場預期明顯改善。實施降準和更大規模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措施,營商環境逐步優化,微觀主體發展信心有所增強。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5%,比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在連續3個月低于臨界點后重回擴張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8%,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一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4.6,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3.2。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摩根大通、匯豐銀行等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速預期。

  二、結構調整持續深化,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一季度,重大發展改革任務扎實推進,對外開放繼續擴大,新舊動能有序轉換,薄弱領域得到加強,經濟結構調整蹄疾步穩。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發展質量繼續提升。一是“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繼續鞏固。一季度,全國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為75.9%,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9.2%,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3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9.9%。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9%,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一季度,屬于補短板領域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鐵路運輸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3.0%和11.0%,分別比全部投資快36.7和4.7個百分點。二是微觀主體活力持續增強。一季度,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同期加快4.0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9.9%,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0.6%,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三是產業鏈水平不斷提升。新的產業集群培育成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一季度,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0.2個百分點;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6.9%,比全部投資快10.6個百分點。1—2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0%,比規模以上服務業快2.1個百分點。四是國民經濟循環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逐漸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一季度,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1.44萬億元。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6.2%,比上年末回落1.2個百分點。

  (二)三大攻堅戰扎實推進,薄弱領域得到加強。一是重大風險持續防控。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委托貸款同比減少2278億元。3月末,上證綜指收盤價比上年末上漲23.9%,深證成指上漲36.8%,緩解了企業股權質押壓力,提振了市場信心。3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96194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二是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加大對貧困地區產業、教育、就業扶貧力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一季度,貧困人口相對較多的西藏、貴州、云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5%、9.8%和9.4%,增速分別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2.7、1.0和0.6個百分點。三是污染防治成效明顯。一季度,全國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9%,提高0.1個百分點。能耗強度繼續下降。初步核算,一季度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2.7%。

  (三)供需結構優化調整,發展協調性增強。一是產業結構繼續升級。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3%,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8.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繼續增強。農業種植結構優化,工業供給質量提升,現代服務業較快發展。大豆意向種植面積增長16.4%,中稻和一季晚稻意向種植面積增長1.9%。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8%和7.3%,比規模以上工業快1.3和0.8個百分點。1—2月份,高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4%,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租賃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4.9%、24.7%和22.1%,均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二是需求結構得到改善。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1%,比資本形成總額高53.0個百分點,消費基礎性作用持續發揮。服務消費和發展享受型消費快速擴張,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一般貿易占比提升。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1.9%,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交通通信消費支出同比分別增長20.6%、9.3%和7.8%,均快于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8%;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全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9.6%,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四)創新引領作用增強,新動能成長壯大。一是新技術加快布局。基礎研究投入和重大科技基礎補短板力度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序推進,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端倪初見。一季度,信息傳輸業投資同比增長35.5%,比上年同期加快27.3個百分點。二是新產業新產品較快增長。一季度,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0%、9.4%和7.9%,增速均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53.7%、54.1%、48.2%和18.2%。三是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2379億元,同比增長15.3%;完成快遞業務量121.5億件,同比增長22.5%。1—2月份,全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62.8億GB,同比增長136.1%。

  (五)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空間格局漸次優化。一是四大板塊良性互動。東部地區持續轉型升級,中西部地區較快增長,東北地區企穩回暖。一季度,東部地區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增速比1—2月份加快2.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快于全國2.5個百分點,中部和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9.6%和7.8%,分別快于全國3.3和1.5個百分點;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同比加快1.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加快1.5個百分點。二是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有力實施。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序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和“清廢行動2019”有效開展,環境監管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大灣區建設有序鋪開并向縱深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穩步推進,滬蘇浙皖統一的市場標準體系、開放的市場環境正在推動建立。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正式出臺,高水平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正起步打造。

  (六)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一是改革力度繼續加大?!胺殴芊备母锷钊胪七M,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加快打造,市場主體快速增加。一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5.3萬戶,同比增長26.3%,其中日均新登記企業1.65萬戶,增長12.3%?!蛾P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第四批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設立科創板及試點注冊制、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推進。二是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外商投資法》頒布,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著手壓減,自貿區試驗復制推廣和擴容、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進程加快。一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7.8%,增速快于全部進出口4.1個百分點;1—2月份,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按美元計價增長7.0%。

  三、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綜合來看,在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一季度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積極因素逐漸增多。同時也要看到,世界經濟增長趨緩態勢明顯,國際貿易增長堪憂,跨境投資仍處低谷,輸入性風險有所上升;國內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并存,內需增長依舊乏力,實體經濟仍較困難,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對此,要有清醒認識,保持定力、增強耐力,頂住壓力、激發活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創新驅動,釋放市場主體潛能,鞏固經濟向好態勢,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政策協同配合,防止經濟大起大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注重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注重疏通傳導機制,推動實際利率適當下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出臺大規模減稅降費等相關政策的配套細則,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為經濟平穩運行創造有利條件。

  (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鞏固、增強、提升、暢通”落到實處。繼續扎實推進結構性去產能和結構性去杠桿,鞏固“三去一降一補”和“破、立、降”成果。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減稅降費重大舉措,切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積極發展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鏈水平。持續提升供給質量,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三)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努力補齊發展短板。加強金融風險監測,控制重點領域信用風險,穩妥處置債券違約和金融違規行為。嚴格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防止隱性債務增加。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產業、教育、交通扶貧力度,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污染治理,引導企業增加環保投入,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四)促進居民消費和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多措并舉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推動汽車消費、家電消費、綠色消費、信息消費和二手車市場健康發展。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激發企業家投資創業積極性,推動制造業投資加快增長。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災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五)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國資國企、財稅金融、要素市場等關鍵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潛力。落實好“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增加重大外資項目儲備。

  (六)著力做好穩崗幫扶工作,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力度,加大對職業教育財政支持。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整治勞務中介公司“囤積”勞動力、哄抬中介費等不法行為。加強社會救濟,兜牢民生底線。

  作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評論 登錄新浪微博 @求是 發表評論。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