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
在云南省瑞麗市姐相鄉銀井村,每天清晨,都有一群孩子通過銀井邊防站,從緬甸來到瑞麗市銀井小學讀書,成為銀井村一道獨特的風景。圖為2019年3月8日,銀井小學幾位緬籍學生騎車回家,跨過銀井邊防口岸國境線。 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攝
2019年2月2日,在俄羅斯莫斯科市郊的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舉辦的新春聯誼會上,中俄青少年合唱歌曲,共同慶祝中國農歷新年。 新華社記者 白雪騏/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高瞻遠矚的視野和總攬全局的魄力,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推進一系列波瀾壯闊的外交實踐,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周邊地區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啟航之地。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直接關心和統籌擘畫下,中國周邊外交理論與實踐不斷創新,成為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習近平外交思想有關周邊外交的理論創新
我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周邊鄰國最多、地緣環境最復雜的大國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相互關系看,周邊對我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際地區形勢及我國同周邊國家關系新變化,進一步突出周邊在我國發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與時俱進完善周邊外交戰略布局,更加積極主動地穩定、經略和塑造周邊,在偉大實踐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周邊外交政策理念。
服務民族復興是中心任務。在2013年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就是服從和服務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的關系,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努力使周邊同我國政治關系更加友好、經濟紐帶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聯系更加緊密。我國歷史發展進程與周邊地區密切相連。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這一關鍵歷史時期,運籌好周邊不僅有利于維護國內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民族復興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也有利于拓展深化對外合作,為我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提供堅實依托。
構建命運共同體是美好愿景。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強調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峰會等國際舞臺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政治、安全、發展、文明、生態“五位一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路徑和總布局,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017年,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周邊同我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利益相連,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優先方向。將中國同周邊國家的美好發展愿景聯結起來,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不僅有利于地區長治久安和持久繁榮,還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牢固基礎。
和平發展是根本路徑。發展起來的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是周邊國家十分關注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任何力量都不能動搖中國和平發展的信念。這些宣示傳遞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睦鄰友好的重要信息,贏得國際社會及周邊國家的廣泛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同時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中國和平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原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些重要思想開辟了我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新境界,為周邊外交戰略提供了全面和有力的理論支撐。
親誠惠容是基本理念。不斷鞏固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是中國周邊外交長期堅持的宗旨和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寶貴精神財富進行升華,提出要在此基礎上突出親誠惠容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爭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要倡導包容的思想,強調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遠親不如近鄰”、“好鄰居金不換”、“親望親好,鄰望鄰好”,這些古語俗諺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周邊國家、闡述周邊外交理念時被多次引用,充分展現了我國開放包容的胸襟和親仁善鄰的情懷,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的鮮明風格。
“一帶一路”是合作平臺。新時代呼喚合作新理念,新發展需要合作新平臺。2013年金秋,習近平總書記西訪哈薩克斯坦、南赴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習近平總書記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強調“一帶一路”倡議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邊國家,首要受益對象也是周邊國家;歡迎周邊國家參與到合作中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耙粠б宦贰睆闹苓吰鸩?,聯結亞歐非大陸,提升我國與周邊國家貿易與投資便利化水平,打造更加密切的產業鏈體系,為區域一體化進程注入新動力?!耙粠б宦贰背珜У摹伴_放包容、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共享”、“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也成為廣受周邊國家認同的合作理念。
亞洲安全觀是維穩之道。沒有穩定良好的安全環境,和平發展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亞信上海峰會上提出亞洲安全觀,對區域安全治理理念進行了深刻系統闡釋,強調應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要發展和安全并重以實現持久安全。周邊地區大國競爭與地緣矛盾復雜,歷史問題與現實摩擦交織,各方安全利益多元,主張莫衷一是。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反映了地區安全現狀和普遍訴求,為各國維護共同安全、化解矛盾風險、構建區域安全架構提供了新的思路。它繼承我國長期主張的安全理念精髓,吸納國際普遍認同的安全概念,并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是我國對國際安全觀的重要創新和發展。
二、習近平外交思想在周邊外交中的實踐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周邊工作提出和實施一系列重大倡議和重要舉措,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推動我國同周邊國家關系全面發展,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開創了周邊外交工作的嶄新局面。
身體力行,元首外交引領航向。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踐行中國同周邊國家“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的承諾,不斷豐富元首外交形式和內涵。一是突出周邊首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當選國家主席后將俄羅斯作為首次出訪的國家,黨的十九大后又將首訪定在越南、老撾兩個社會主義鄰國。二是拓展高層交往廣度深度。習近平總書記出訪足跡遍布周邊20余國,同各國領導人進行深入戰略溝通,引領雙邊關系戰略方向。三是創新高層交往形式。開啟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同朝鮮最高領導人一年內多次會面,對周邊數國進行“點穴式”訪問,展現了中國外交的務實高效。四是拓展周邊外交舞臺。利用我國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亞信峰會等重要會議之機,推動周邊國家成為參與我國主場外交最積極、同我國合作成果最豐富的群體。
統籌布局,塑造伙伴關系網絡。中俄兩國“背靠背”戰略協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羅斯成為我國北部周邊穩定的戰略依托。在維護正當權益基礎上著力穩住中美關系大局,保持雙方在亞太總體良性互動局面。調動日本對華政策積極性,推動中日關系重回正常軌道。加強中印高層戰略溝通和互信,引領中印關系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新形勢下,中國同東北亞國家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同東南亞國家政治互信與利益交融不斷加深,同南亞國家睦鄰友好與互利合作加快拓展,同中亞各國戰略伙伴關系實現全覆蓋,周邊環境出現全面向好的積極勢頭。
聚焦合作,繪就“一帶一路”圖卷。6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周邊先行先試,初步形成戰略對接引領、互聯互通驅動、產能合作支撐的基本布局。我國同周邊21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一帶一路”境外全要素進展最快的項目,中蒙俄、孟中印緬、中緬經濟走廊前景可期。中泰、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建設進展積極,中哈陸海聯運通道、“歐洲西部—中國西部”公路網建成通車。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皎漂港項目穩步推進,中俄原油管道及復線、中緬油氣管道開通運營。一批產業園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在周邊陸續落地?!皣H陸海貿易新通道”等項目進展迅猛,中日、中新等第三方市場合作新平臺成效初顯。中方倡議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啟動運營。2018年,我國同周邊28國進出口貿易額逾15284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25%,超過我國同美、歐貿易額的總和?!耙粠б宦贰睂ξ覈苓厙夜餐l展的帶動效應更加明顯。
維權維穩,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對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的問題劃出紅線、亮明底線,同時通過對話協商增進互信,管控分歧,維護周邊大局穩定。在釣魚島、歷史等問題上堅持原則,推動日本同我方就妥善處理有關問題達成原則共識。有理有據回擊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所謂南海仲裁案,堅持通過直接當事方對話談判解決具體爭議,同東盟國家在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基礎上啟動并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積極同周邊國家開展反恐等執法安全合作,推動上合組織建立較為完善的執法安全合作機制,共同打擊“三股勢力”,捍衛國家安全和統一。
勸和促談,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塑造周邊安全環境,成為地區和平穩定之錨。我們堅持不懈推動政治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先后提出“雙暫停”倡議以及“雙軌并進”思路,積極開展維穩防亂、勸和促談工作,為推動半島形勢緩和、將半島問題重新納入對話協商解決的正確軌道發揮了重要建設性作用。積極支持緬甸國內和平進程,促成緬北地區?;?、有關方轉入對話談判,努力維護中緬邊境地區安寧。提出解決緬甸若開邦問題三階段思路,同緬孟兩國舉行多次三方非正式會晤,推動緬孟就避亂民眾遣返工作達成原則共識。在阿富汗問題上奔走斡旋,推動和談和解進程,開創中阿巴三方對話機制。
高舉旗幟,引領區域一體化進程。在經濟全球化遇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虐背景下,中國高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旗幟,維護區域一體化勢頭。我們成功主辦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開創性地推動各領域合作,引導該組織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發揮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主席國作用,積極倡導亞洲安全觀,加大引領地區安全議程。做強博鰲亞洲論壇平臺,宣示新時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推動中國—東盟合作提質升級,制定雙方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推動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重啟,提出“中日韓+X”倡議,為三國合作注入新動力。發起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打造新型次區域合作,開創了令人矚目的“瀾湄模式”。引導東盟地區論壇、東亞峰會等地區機制健康發展。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加快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積極倡導亞太自貿區建設,推進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成為區域一體化進程的維護者和引領者。
春風化雨,提升親和力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同周邊國家領導人交往、出席重要國際會議時,以多種形式精辟闡釋中國歷史文化與和平發展理念,分享治國理政經驗?!读暯秸勚螄碚芬言谥苓?0多個國家翻譯成當地語言出版發行,成為各國領導人和政府官員的案頭書。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和指導下,我們積極推進對外援助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援外重心更多向民生領域傾斜,使中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普通民眾。在周邊國家遭受自然災害時及時伸出援手,彰顯同鄰居守望相助的精神。我們大力支持周邊人文交流,廣泛開展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體育、地方、媒體、青年等各領域合作,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的橋梁。
三、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開創周邊外交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正在經歷冷戰結束以來的重大調整,亞洲成為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中國是推動周邊形勢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要深刻領會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抓住周邊戰略態勢積極變化的重要機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大戰略謀劃和策略運籌,鞏固強化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努力使周邊環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為我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構筑更加堅實的戰略依托。
加強高層戰略引領,實現周邊伙伴關系新發展。在70年周邊外交光輝歷程基礎上再接再厲,進一步發揮元首外交的引領作用,與周邊國家保持高層交往勢頭,深化傳統友誼,增進政治互信,加強互利合作,密切國際協作,不斷提高雙邊關系水平,打造更加緊密的周邊伙伴關系網絡。
扎實推進“一帶一路”,開創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在繪就“一帶一路”大寫意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周邊重點項目,精雕細琢。開展好第三方市場合作,精心打造“一帶一路”周邊合作平臺。推動各領域合作向提質升級、持久發展階段邁進,更好服務國內發展,造福各國民眾,實現“一帶一路”建設在周邊行穩致遠。
推動亞洲安全觀進一步落地,開辟地區和平穩定新前景。積極推進雙多邊防務與執法安全合作,不斷積累安全互信。堅持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爭議。繼續在熱點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提出長治久安的中國方案,體現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中國責任。
促進民心相通相親,書寫人文交流新篇章。進一步加大設計和投入,推動周邊人文交流更加頻密、更加多元,進一步向基層和青年傾斜,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夯實友好民意基礎。辦好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加強交流互鑒,凝聚更多共識,使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更加深入人心。
百年變局,首看周邊;大國之路,始于周邊。我們將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砥礪奮進、深耕細作、攻堅克難、主動有為,以更加堅定的意志開創周邊外交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外交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