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進行時

來源:《求是》2019/01 作者:新華社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調研組 2019-01-01 09:00:00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寧波北侖從一個東海小漁村,蛻變為現代化的港口城區。以北侖港為核心的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圖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 黃宗治/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跡,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

  40載奮斗,改革開放已經走到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這是一個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四十而不惑,我們更加需要明確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為進一步全面、準確把握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方位,凝心聚力開啟新征程,新華社調研組歷時3個多月,行程數萬里,深入全國12個省區市,采訪黨員干部、專家學者、企業人士和各界群眾近500人,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啟示,研判改革開放的全新態勢,梳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基層期盼,探尋闖關辟路再啟程的突破口。

  一、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秘訣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0年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三大奇跡——實現了一個大國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奇跡,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貧困人口的脫貧奇跡,實現了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奇跡。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在1960—2008年間,世界上先后有101個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但最終只有13個實現了向高收入經濟體的跨越。絕大多數國家和絕大多數人口并沒有通過“西方模式”邁入現代化門檻。而中國卻在改革開放中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世界上有不少人都在探尋中國奇跡背后的成功秘訣,這個秘訣深藏在經歷40年艱苦奮斗的廣大人民心中,受訪的干部群眾結合親身感受,給出了他們從實踐中錘煉總結出的答案。

  首要的成功秘訣就是中國共產黨以自我革命推進社會革命,黨的領導鑄就改革之魂。

  “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什么能成,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行?!闭{研中,受訪干部群眾將黨的正確堅強領導作為改革開放最為關鍵的成功經驗。

  多位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在回望40年的發展歷程時,由衷感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這是從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得出的科學結論。黨的領導舉旗定向,領航偉大革命。正因為有著堅強的領導核心,我們的改革開放有立場、有方向、有原則,沒有犯顛覆性錯誤,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部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很多重大歷史性成就,創造和積累了很多改革的新鮮經驗,更加堅定了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勇氣。

  偉大的革命需要偉大的思想。受訪干部群眾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不負時代和人民的期望,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的指導思想不斷與時俱進。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傲暯娇倳涥P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成為新時代引領改革開放的科學指南。”正是理論創新與時俱進,指引偉大革命不斷取得勝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沖破了一度本本主義盛行、條條框框充斥、思想觀念僵化的狀態,可稱驚天動地、振聾發聵。”一些受訪的專家學者表示,這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基礎性、先決性的偉大轉折。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歷程,既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過程,又是不斷思想解放的過程。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

  高舉發展大旗激發磅礴偉力,中國特色鋪就改革之路,這是我們的又一成功秘訣。

  “發展才是硬道理”、“社會主義也要搞市場”、“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多位黨員干部、企業家和專家學者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在東中西部10多個省區市的調研中,幾乎所有受訪對象都會談起“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保持實現發展的政治定力,才使得中國這艘大船沒有“扭秧歌”,而是“平穩航行”,推動發展由高速度進入高質量階段。發展導向彰顯社會主義本質生命力。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9.5%,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歷史雄辯地證明了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方面的制度優越性,終結了所謂的“歷史終結論”。

  多位來自改革標志性地區的受訪者認為,“從原來計劃經濟一統天下到改革開放初期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從初步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黨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和定位越來越精準。”沒有市場導向改革激發的創造力,就沒有中國經濟今天的萬千氣象。正是市場導向激活了社會主義體制創造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其他中外經濟學典籍中從未有過的理論與實踐,使中國道路獨特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多位受訪干部群眾表示,正是由于打開國門對外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成為向開放型經濟轉型最成功的發展中國家,成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版圖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當前,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等思潮泛起,這迫切需要我們在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上下更大功夫,實現“更高水平引進來、更大步伐走出去”。開放導向提升了社會主義全球競爭力,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再一個成功秘訣,就是尊重“人民首創”與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兼顧,上下同心淬煉改革之法。

  40年前,小崗村18位村民將鮮紅的手印按在了分田到戶的一紙契約上,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2018年2月,小崗村進行了第一次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分紅,當年“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立華,全家6口人分紅2100元。小崗村的歷程是改革“以人民為中心”的縮影。受訪干部專家普遍認為,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才使最廣大人民群眾成為改革的受益主體和支持改革的最強力量,畫出了推進改革開放的“最大同心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通過改革來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一系列頗具含金量的改革舉措,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護。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根本邏輯和辯證法。

  在13億多人口的超大型國家進行改革開放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40年來,一項項改革從易到難、從點到面,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確保改革開放行穩致遠。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推出1600多項改革方案,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

  不少受訪對象認為,我國許多改革都采取了先行試點、總結推廣,梯次接續、前后銜接,立足于把解決本地實際問題與攻克面上共性難題結合起來,既尊重發揚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又體現出頂層設計的系統集成,避免了企圖“畢其功于一役”,“欲速則不達”的錯誤。這種“積小勝為大勝”,以點帶面統籌推進實現漸進式改革,由點而面、先易后難、上下結合的改革推進方式,成為我國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的重要經驗。

  不少受訪對象說,難能可貴的是,許多改革使我國社會發生巨大而深刻變化的同時,保持了社會穩定。無論是微觀企業運營還是宏觀戰略實施,我們都堅持底線思維,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如果把中國過去40年的成功轉型放在其他一些國家發展停滯的巨大反差背景中來比較,“中國奇跡”背后的“中國智慧”和改革領導者堅持底線思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對改革風險的正確管控,對時度效的成功把控,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秘訣。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管控改革的風險變得更加重要。

  受訪干部群眾認為,這場偉大的變革從40年前的啟動,到不斷向縱深推進,不是輕而易舉得來的,而是經歷復雜的國際國內風云變幻的考驗,經過長時間醞釀、準備,付出了巨大代價和艱辛探索之后取得的。事實勝于雄辯,實踐檢驗真理??偨Y好經驗和啟示,不僅是對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式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最好紀念,更是為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不斷引向深入注入新的不竭動力。

  二、40年后,改革開放新起點

  40年后的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40年后,我們面對著一個與40年前不同的新時代——改革開放涵蓋的領域更為廣泛,觸及的利益格局更為深刻,解決的矛盾問題更為尖銳,突破的體制機制障礙更為艱巨,面臨的斗爭形勢更為復雜。

  全面、準確把握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方位,厘清改革環境的變與不變,明確改革任務的機遇和挑戰,是新時代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前提和基礎。

  新的歷史階段:從“殺出一條血路”到“闖出一條新路”。

  在調研采訪中,社會各界的干部群眾對比了改革開放所面臨的形勢和環境的變化。大家普遍認為,40年前,改革開放是在思想僵化、體制固化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領導的全面深化改革,是著眼“兩個一百年”戰略全局,在已有的基礎上“闖出一條新路”。新時代改革開放在發展的階段特征上出現了歷史性轉變。

  從重在縮小“發展落差”到重在發揮“制度優勢”。一些受訪專家認為,發達國家不再是中國唯一的參照體系,中國開始以整個世界的發展態勢作為整體參照系,而中國自身也已經成為這個整體參照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被參照對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追趕西方,縮小與發達地區、發達國家的“發展落差”,是改革開放的側重點所在。但時至今日,中國的經濟體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因此,今天的改革開放,既要進一步解決“發展落差”問題,又應當把解決發揮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問題,作為重心所在。

  從奮力謀求“總量增長”到全面聚焦“高質量發展”?!笆杖胍岣?,但同時也要藍天綠水”,“物質生活好了,精神生活也要舒暢”,“關注高速的發展,更關注公平的發展”……采訪中,無論是科技公司的白領,還是菜市場的商戶,無論是工業園區的產業工人,還是農業合作社的職業農民,談到改革都有著更多、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改革開放正在從著重解決“總量增長”的1.0版本向著重解決“高質量發展”的2.0版本提升?!拔℅DP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時代的改革開放需要聚焦和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提供更高層次動力。

  從局部摸索“破冰突圍”到系統協調“全面深化”。一些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感慨,40年前的改革開放,一個鮮明的特征是“破冰”和“突圍”,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從封閉半封閉型經濟體制向開放型經濟體制轉變,這是從卵到蛹的發育過程。而今天的改革開放更多的是破繭成蝶,是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開放型經濟體制基礎上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已經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方方面面、各個環節?!敖窈蟮脑S多改革只有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協同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p>

  從“皆大歡喜”到利益深刻調整。“皆大歡喜”的改革陸續完成后,“好吃的肉都吃了”,“帕累托改進”減少,觸動既有利益格局的“存量改革”增多。多位受訪的基層干部認為,改革開放初期,先從容易改的改起,可謂“標本兼治、重在治標”,主要是“治標性”改革。發展起來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已經成為“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本性”改革。

  新的全球坐標:從避免被“開除球籍”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中國從未如此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從未如此受到世界關注?!备鹘缡茉L者普遍認為,相比40年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有了飛躍性提升,與之相應,也面臨機遇與挑戰相交織的新考驗。

  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程度空前,改革開放進入內外深度融合期。多位來自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受訪干部認為,今天中國的任何一項改革開放舉措都要放在全球視角下考量,改革從“由外而內”的單向度,變成了“內外并重”的雙向度。中國已連續9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技術、管理、人才、資本等要素正由原來的以“引進來”為主轉向“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的階段。

  中國方案對世界吸引力空前增強,改革開放進入全球共享期。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不少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家表達了共同的看法: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為其他國家提供了現代化的路徑選擇,也為越來越多國家帶來了切實的發展紅利。在主要經濟體“你追我趕式”的世界發展歷程中,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成為一種典型的“和平發展”范本,成為一種合作共贏的文明升級案例。

  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改革開放進入大國角力調整適應期。受訪的國際關系問題專家表示:“今后10多年是對中國外交的較大考驗,世界上一些大國崛起都經歷了類似歷程?!彪S著我國快速發展,西方傳統強國對中國的針對性防范措施明顯加強。在大國博弈的關鍵期,中國改革開放會面臨非常艱難復雜的外部條件。

  新的“窗口期”: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一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開放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一躍,就在于能否緊緊抓住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窗口期”,審時度勢,攻堅克難,趨利避害,堅定改革自信,匯聚改革合力,防范改革風險,用更大的勇氣和智慧闖過“歷史的三峽”。

  鞏固并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大好局面,牢牢樹立改革自信。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廣大干部群眾一致認為,對改革的自信來源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的指引,堅定于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黨的核心、人民領袖的改革定力。與40年前相比,改革開放實現再出發的條件和基礎已經非常有利。明確的改革方向,清晰的改革路徑,雄厚的綜合國力,高度的改革共識,這些都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奠定了堅實根基。

  深刻認識改革行進在“深水區”、“敏感區”、“無人區”,始終保持戰略清醒。不少受訪者表示,“與40年前相比,改革的挑戰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在堅定改革信心的同時,對改革可能面臨的困難絕不可低估。當前“吃飽飯”后的改革動力可能減弱,同時“骨頭難啃肉又少”,改革難度增加、成本上升、收益降低。一些干部的改革激情不足、擔當不夠。

  受訪的干部群眾認為,今天的改革仍然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要格外警惕改革失速可能帶來的風險。面對難度越來越大的改革,少數地方出現了“等別人先改我再改”、“沒有風險才敢改”、“在會議、文件和總結中改”等“慢改革”、“緩改革”、“假改革”現象,值得我們警惕。

  三、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在全國12個省區市的調研中,針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現狀,受訪的干部群眾和專家學者認為,由于新時代改革開放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規律、新特點,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困惑和誤區,需要進一步提高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改革開放實踐的意識與水平。

  群眾的聲音讓我們深入思考,改革開放再出發,需要我們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正確處理事關改革全局的重大關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想到一塊,才能干在一起?!?/strong>當前人們對改革開放重大問題的認識高度一致,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醫療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等,下一步如何“探路”還存在探討空間。

  當前,處理好“舉旗”和“探路”的關系至關重要。改革任務越復雜、越敏感、越艱巨,越需要在重大問題上形成高度共識,凝聚起共同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機構,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改革開放重大原則問題上要凝聚共識、堅定立場,在具體問題、實施辦法上要鼓勵探索,進一步提高改革參與度,鼓勵各方提出建設性意見。

  把握好“已變”和“未變”。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已變”是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就,也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起點。與此同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新時代改革開放仍要牢記“未變”,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最大實際。

  新時代改革開放需要把“已變”與“未變”統一起來思考,聯系起來把握。一方面,要順應“已變”,針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另一方面,要立足“未變”,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不動搖。

  把“定力”與“活力”匯成改革“合力”。一些受訪群眾反映,一些地方、部門在改革中,沒有充分汲取基層智慧,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表面改革”耗損人們的改革激情。

  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的“定海神針”,必須繼續保持高度政治定力,始終堅持黨對改革開放的集中統一領導。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開放前進的根本力量,必須持續釋放群眾活力,激發廣大干部群眾投身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新時代改革開放要實現“定力”堅不可摧、“活力”磅礴奔涌,匯成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強大改革“合力”。

  深刻把握“管好”與“放活”。當前,在認識和實踐層面,如何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至關重要。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好運用辯證法、兩點論處理“放活”和“管好”的關系。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動搖。黨的十九大明確強調,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部門壁壘、地方保護,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明確政府行為“負面清單”,最大限度減少簡單下達行政命令,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設計”與“施工”重在銜接落實。當前,改革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千招萬招,不抓落實都是空招;千條萬條,沒有執行都是白條”。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更要實。改革是全面深刻的社會變革、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系統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路徑、方案、方法,確?!霸O計圖”的科學性。

  在進一步推進改革中,需要警惕兩個不良傾向:一是重設計、輕施工;二是設計、施工脫節。需要細化改革檢驗標準,完善改革績效考評機制、督查督辦機制、問責機制,形成緊密銜接、良性互動的推動落實制度體系。

  確保干部隊伍“動力”強勁、“壓力”精準。受訪干部群眾認為,面對當前復雜矛盾變化和風險挑戰,迫切需要各級黨政干部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敢闖敢試、善作善成。

  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根本靠人。黨員干部隊伍是改革開放生力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提高干部隊伍改革闖關“戰斗力”,應當“動力”供給強勁、“壓力”傳導精準,嚴管、厚愛相結合,激勵、約束雙加強,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

  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增強。不整體推進,很多單項改革很難完成;沒有重點突破,改革局面很難迅速打開。新時代處理“整體”和“重點”的關系,應更好地堅持全面論與重點論,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整體推進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進一步鼓勵基層大膽改革,在百姓關切點上取得更大突破,以典型引路擴大改革示范效應,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闊胸懷引領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改革之“特”,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世界各國改革之“同”。新時代改革開放應當處理好“特色”與“共同”的關系,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闊胸懷引領改革。

  我們要堅定“四個自信”,在改革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也要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放在全面實現現代化這個全世界共同的時代課題中去謀劃,既要突出特色,也要找到共鳴?!耙詫崿F中國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歷史機遇,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很多專家學者如是說。

  四、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當我們的報告即將結題之時,2018年12月18日,人民大會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他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他發出了偉大的號召:“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p>

  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再次揚帆遠航。在新的航程中,如何從寶貴的歷史經驗中吸取精神財富,如何倍加珍惜、長期堅持40年來的寶貴經驗,如何繼續高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精辟概括的九個“必須堅持”,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人民從偉大實踐中獲得的寶貴啟示,是我們再度起航必須堅持的行動指南。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前進道路上,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要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自信”,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扭住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關鍵,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圍繞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前進道路上,我們必須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增強全黨團結統一和創造活力,不斷增強全黨執政本領,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更加有力。

  再啟程,我們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既要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妥、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事業。在40年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改革開放精神是我們一路披荊斬棘、闖關奪隘的強大力量。在新時代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就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創新相互促進;堅持敢闖敢試、勇于創新,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和一往無前的闖勁,推動改革不斷攻堅克難、再創輝煌;堅持互利合作、命運與共、讓以開放合作為標識的“中國巨輪”駛向更廣闊的海域,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中國必將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中國必將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中國必將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標簽 -
網站編輯 - 喬雪
評論 登錄新浪微博 @求是 發表評論。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