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必須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是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必然要求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黨所肩負的使命任務艱巨性、風險挑戰嚴峻性前所未有。只有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使百年大黨在自我革命中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始終成為中國人民最可靠最堅強的主心骨,才能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動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管黨治黨寶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我們黨領導改革,自身必須充滿改革精神,自覺以改革精神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先后提出,“在黨的建設上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重要要求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堅持用時代發展要求審視自己,以強烈憂患意識警醒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在應對風險挑戰中鍛煉提高,在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凈化純潔,不斷提高管黨治黨水平。”歷史經驗表明,黨內存在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均需要通過改革的思路加以解決。新征程上,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深化了黨對管黨治黨工作規律性的認識,為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引和重要遵循。
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應有之義。打鐵還需自身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取得了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產生了全方位、深層次影響,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新境界。但一些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可能始終存在,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制約著管黨治黨工作水平和黨的建設的整體質量。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強烈的現實指向,根據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把嚴的標準、嚴的措施貫穿于管黨治黨全過程各方面,統籌推進思想從嚴、監督從嚴、執紀從嚴、治吏從嚴、作風從嚴、反腐從嚴,使管黨治黨更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需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改革是推進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的動能供給和保駕護航。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尤為關鍵。要以改革到底、一嚴到底的堅強決心和精神品格推進管黨治黨實踐,堅決破除一切制約管黨治黨實踐效能的體制機制障礙,在革故鼎新、守正創新中實現自身跨越,為推進管黨治黨系統化、全方位、制度化、長效化縱深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全面提高管黨治黨水平、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二、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最根本的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就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是新時代實現偉大變革的關鍵所在,是新征程上贏得未來的必然要求。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把“兩個維護”作為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實,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不斷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是大腦和中樞,黨中央必須有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黨中央領導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級黨委(黨組)負責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謀劃推進本地區本部門改革”。要建立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建立上下協同、順暢高效的領導體制,健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任務分工、督促檢查、情況通報、監督執紀等制度,嚴格執行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各地區各部門各領域。貫徹民主集中制,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通過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落實的執行力,確保改革順利推進。
調動全黨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對黨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全黨必須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要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責任,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爭做改革發展的促進派和實干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堅持上下協同、條塊結合,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明確各項改革實施主體和責任,把重大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內容,推動各項改革舉措精準落地見效。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全黨和全社會的力量集中起來,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堅定改革信心、把準改革方向、強化改革責任、匯聚改革合力。完善改革激勵和輿論引導機制,加強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加強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關重大理論觀點的研究和闡釋,及時解疑釋惑,回應社會關切,筑牢全黨全社會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礎、群眾基礎。
三、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必須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既有大黨的“獨特優勢”,又有大黨的“獨有難題”。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持續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高管黨治黨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將其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健全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制度,認真落實領導班子讀書班、“第一議題”、專題黨課、專題研討等制度,從科學理論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完善理論學習考核評價機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學查改相貫通,對標黨風要求找差距、對表黨性要求查根源、對照黨紀要求明舉措,增強檢視整改實效。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立足崗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際行動。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聚焦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正向激勵等干部工作五大體系細化具體制度措施,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要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工作機制,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著力解決亂作為問題;制定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加大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力度,著力解決不作為問題;制定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實施辦法,把從嚴管理與激勵干部開拓進取、干事創業統一起來,著力解決不敢為問題;加強干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著力解決不善為問題。
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要統籌推進各層級各領域黨組織建設,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推動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健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機制,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突出抓好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建設,加強基層帶頭人隊伍建設。認真研究解決基層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問題,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持續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創新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探索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有效途徑,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完善黨員教育管理制度機制,嚴格把好黨員隊伍入口關,健全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健全黨組織和黨員在網絡空間發揮作用機制,推動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并始終充盈網絡空間。
四、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必須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經過新時代十年堅持不懈的強力反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必須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更好地服務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毫不松懈糾治“四風”,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精簡規范會議文件和各類評比、論壇等活動,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以改革精神破解頑瘴痼疾,以改革思路深化問題整治。制定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嚴格控制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總量,下大氣力解決過頻過繁問題。大興調查研究,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注重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要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打通三者內在聯系,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推動“三不腐”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健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查同治機制,既“由風查腐”,深挖不正之風背后的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等腐敗問題,又“由腐糾風”,細查腐敗背后的享樂奢靡等作風問題。深化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豐富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有效辦法,建立腐敗預警懲治聯動機制。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挖掘優秀傳統廉潔文化豐富內涵,創新警示教育方式,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形成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
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要落實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總要求,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專責監督為主干、基層監督為支撐,促進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相關職能部門監管職責,健全各負其責、統一協調的管黨治黨責任格局。緊盯“關鍵少數”,健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配套制度,增強監督針對性有效性。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聚焦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新興領域治理機制建設,進一步堵塞制度漏洞。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健全巡視巡察工作體制機制,推進執紀執法和刑事司法有機銜接,深化基層監督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進一步完善優化。
?。ㄗ髡撸褐袊畬礁刹繉W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
責任編輯:馬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