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人民文藝觀

來源:《紅旗文稿》2024/19 作者:湯 恒 2024-10-14 14:09:33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文藝領域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事關文藝繁榮發展一系列帶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對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文藝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成果,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綱領性文獻。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文藝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

  十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廣大文藝工作者認真領悟、扎實踐行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情傾聽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在文藝創作、文藝活動、文藝惠民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取得巨大成果。特別是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活動,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主題,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組織系列高質量文藝活動,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比如,電影《戰狼》、《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長津湖》,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彭德懷元帥》、《雞毛飛上天》、《最美的青春》、《換了人間》、《山海情》、《覺醒年代》、《人世間》,評劇《母親》、歌劇《沂蒙山》、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歌曲《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再一次出發》、《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等。眾多的小說、繪畫、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文藝評論、群眾文藝、藝術教育和網絡文藝等方面優秀成果,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呈現出百花競放、生機盎然的繁榮景象。

  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梳理十年來的文藝成就,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性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重要論述的根基、底色、坐標和鮮明特征。從政治制度來看,人民是主體。文藝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由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同于其他任何制度的一個根本點,就在于以人民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最終目的。在百年前,中國社會對這方面的認識是局部的、個別的、膚淺的。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以后,一改過去文藝舞臺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唱主角的局面,為人民創作、為人民而歌,由自在變為自覺,成為理論主張、實踐行動,逐漸成為文藝創作主流。習近平總書記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文藝人民性的重要論述,強調“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在人民文藝觀的構建上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發展到了新的階段、推進到了新的境界。

  一、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睔v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猿相揖別根源于勞動,表現在人能夠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不僅僅有物質需求,還有精神需求,特別是學習、審美和娛樂等需求。從2000多年前產生的《詩經》中,我們就知道,盡管那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不高,但人們充滿著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物質是第一性的,在滿足人們吃穿住等基本用度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重要。

  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人們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趨旺?,F在,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萬美元,盡管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但總體上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呈上升趨勢。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上,人們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追求更加主動自覺,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追求更加主動自覺,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更加主動自覺。比如,電影《流浪地球2》這部科幻片,其主要矛盾集中在移山計劃與數字生命計劃兩條技術路線的探索,以及人類與重大自然災難的沖突,通過我國派駐聯合政府的全權代表、航天員、數字生命工程師、科學家,與各國政府組織代表、科學家、工程師團結協作,戰勝一個個困難,闖過一道道險關,最終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故事,形象直觀地喻示人們,當巨大災難來臨的時候,中國人以大氣包容、人類命運與共的世界觀,與世界各國人民同舟共濟、反轉命運,充分彰顯了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胸懷。中國航天員執著地堅持全人類必須推動地球奔赴新家園;中國工程師借助車禍死亡女兒的數字生命,千鈞一發之際,讓地球躲避了月球爆炸產生的隕石而免于毀滅;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在最后關頭,做出在別人看來十分莽撞的決定——到時就點火,因為他對我國科學家、工程師抱有充分的信任,對我國人工智能技術有著充分的信心。這樣一些情節的設置,深深地打動了廣大觀眾,激發了人們的愛國之情,呼應了人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切期盼,激勵著人們奔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愿景。

  當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性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想知道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想知道中國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事實正是如此,對于文藝,人們既有喜歡高雅的,也有喜歡通俗的;既有喜歡莊嚴的,也有喜歡諧趣的;既有喜歡大部頭的,也有喜歡短小精悍的;既有喜歡追網劇聽云上音樂會的,也有喜歡上美術館電影院的。從國內來看,隨著經濟社會各方面條件的改善,少年兒童、“銀發一族”兩個群體呈現文藝需求擴大的趨勢。比如,重視少年兒童美育的學校和家庭越來越多,帶動少年兒童參與各類藝術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同時,我國電視劇、電影、游戲版權輸出量逐年增長,受到東南亞、非洲等地人民的歡迎,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的重大判斷。

  二、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

  文藝在人民中誕生。文藝這種藝術地表現世界的典型方式,孕育于普通勞動群眾之中。魯迅講過,原始人抬木頭,協調合作,吐納節奏,喊“杭育杭育”,就產生了早期的文藝。從《韓熙載夜宴圖》等畫本和出土陶俑可以看到,在宋代的瓦舍勾欄,影戲、雜劇、說書、旋舞等各種藝術形式由民間藝人創制,并在與觀眾的交流互動中日臻完善。今天,我國歷史上很多藝術表現形式,也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中,由廣大的民間“非遺”傳承人保護傳承、活化利用。在新時代的人民生活中,新的藝術形式正在人民的奮斗中孕育。

  文藝創作生產的原料來自人民的生活。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蔽乃噭撟魇飞希瑹o論是現實主義創作、浪漫主義詩歌,還是科學幻想小說,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民的生活。包括像畢加索抽象立體畫《格爾尼卡》,其原始素材也直接來自西班牙北部格爾尼卡的戰爭。只不過,畫作是對殘酷戰爭的曲折的、扭曲的反映罷了。

  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文藝工作者能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因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為創作優秀作品的不二法門、必由之路。電視劇《山花爛漫時》將新聞媒體廣泛報道的典型人物張桂梅在貧困地區辦學一事作為創作題材,是一項直面現實的高難度創作。如何將廣為人知的真人真事轉化為感人的藝術形象,不僅編劇、導演下過一番苦功夫,演員也來到張桂梅所在學校,與張桂梅和師生近距離接觸,觀察她們的生活、外部動作特點及折射的內心世界,從她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中汲取力量。主演在華坪拍攝期間,沒有卸妝就上街,觀察人們對張桂梅老師的反映,結果發現人們主動與她打招呼。正是因為主創人員和張桂梅一樣,心里始終裝著貧困山區的人民,始終裝著面臨各種困境的女娃子,滿懷深情地塑造了張桂梅的形象,把鏡頭對準與張桂梅一路同行的人們,精彩演繹了華坪女高師生平凡而又不凡的故事,感動了廣大觀眾。有笑有淚以小見大,人物裝扮、細節上特別還原。沒有刻意賣慘,也沒有說教的感覺。網友的評價,說明這部電視劇的主創人員在人民生活的土壤里找到了根、立住了魂。這再一次證明,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才能有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三、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

  人民是文藝的最終評判者。文藝創作要實現自身的價值,必須有廣大群眾的欣賞和閱讀。只有以文藝作品為對象、以文藝接受者為主體開展積極主動的審美鑒賞活動,人們才能在文藝傳播的過程中實現文藝創作生產、傳播、接受全過程的閉環,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實現對作品所提供的藝術形象、藝術典型的再創造。文藝創作才能實現創作者的初衷。這說明了一個明顯而又深刻的道理,文藝作品歸根到底是寫給廣大人民群眾讀的、演給廣大人民群眾看的,文藝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應交由人民來評定。眼睛不能只盯著“評委席”、只盯著“小圈子”。電影《長安三萬里》在廣大觀眾中產生重大影響,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今天觀眾對唐詩的鑒賞、評價、推崇。

  文藝的經典化過程是群眾和專家共同推動的。古往今來,優秀文藝作品之所以優秀,就在于經過了人民和歷史的淘洗?!度龂萘x》、《西游記》的故事,在說書階段就經過了多少人的批評,又在群眾中流傳了多少不同的故事和人物。今天,造就更多優秀文藝作品,離不開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特別是批評。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評,文藝作品才能越來越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于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在這樣一種氛圍下開展的文藝批評,必將帶動文藝評論工作者和廣大讀者觀眾,直接間接提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影響并指導、提升作家藝術家的創作,促進優秀文藝作品的不斷涌現。

  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成就優秀作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文化產品要通過市場實現價值,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這里就有一個如何正確認識人民評價和市場評價、如何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文藝創作的社會價值、社會功能、社會影響,深刻回答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推動文藝健康發展這一重大課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確實有一個經濟效益的問題,但文化產品不是一般的消費品,而是影響人們思想和心靈的精神產品。也就是說,優秀的文藝作品所承載的思想觀念等精神價值,能夠超越時空、長久留存下去;對社會風尚、社會意識和人們的思想情感,能夠超越不同地域、不同種族,持續地產生深遠影響。如果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傷害。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不能忽視和否定經濟指標,但也不能把這些指標絕對化,搞唯票房、唯點擊率、唯發行量那一套,而是要更加自覺地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創作推出更多社會效益明顯、兩個效益俱佳的優秀作品,更好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匯聚中國力量。

  四、具有體系完整性和鮮明實踐品格

  習近平的人民文藝觀的理論根基,來源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源于貫穿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新理論創造;其根本方向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根本動力是人民需要文藝,根本保證是黨的領導,基本途徑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要方式是審美的,主要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撐。

  習近平的人民文藝觀要素齊全、構建嚴整、體系完備,有著馬克思主義的主體統攝,有著寬廣的世界文明視野,有著鮮明的中華美學底色,有著原創、豐滿及精到論述的理論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深遠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的人民文藝觀體用貫通,有著鮮明的實踐品格。

  首先,體現在堅持問題導向上。著力剖析和解決影響制約文藝繁榮發展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十年前,文藝最突出的不良表現是浮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人覺得,為一部作品反復打磨,不能及時兌換成實用價值,或者說不能及時兌換成人民幣,不值得,也不劃算。這樣的態度,不僅會誤導創作,而且會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對這樣一些現象,文藝戰線有關方面和文藝界有識、有志之士通過艱苦工作,大力組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動,大力整治資本不規范行為,大力整治網絡低俗之風,從根本上做了扭轉。到群眾中體驗生活的多了,到生活中找靈感的多了,沉下心來磨作品的多了,以小切口、小故事來映照大主題、大時代的多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快樂不等于精神快樂”;“文藝創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示丑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廣大一線創作人員深研細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精辟的論述,落實在創作生產當中,使文藝領域出現更多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的好作品,更多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的好作品。

  其次,體現在對文藝創作態度的引領上。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想打動人民,首先要與人民群眾心連著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最深刻、最動情的兩個字是“人民”,文藝工作者要想對人民“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一定要深入群眾,發自內心地把號召轉化為由衷的、自覺的要求。這對文藝工作者的心性修養、胸懷格局、奉獻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就只有不斷深入群眾,在人民生活中挖深井,在思想上、感情上永葆孺子牛的狀態,磨礪境界,磨礪作品。舍此,別無他途。

  十年來,文藝戰線有關方面和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重要論述精神,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面,在寫人民、演人民方面,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為人民奉獻最美好精神食糧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邁上新的臺階。在習近平的人民文藝觀的引領下,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在社會這所大學校里,將道理、學理、哲理與人民生活的感性材料融通,將理論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以別出心裁、獨辟蹊徑的方式來寫人民、畫人民、演人民,必將造就精品迭出、優秀人才不斷涌現的生動局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恢宏壯麗的交響曲,為世界貢獻特殊的中國聲音和色彩。

 ?。ㄗ髡撸何鞅睅煼洞髮W傳媒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張少義

標簽 -
網站編輯 - 薛蓮 校對-孫劍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09330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