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紅旗文稿》2024/13 作者:趙 揚 2024-07-14 11:51:01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需要,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的一件大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毙聲r代新征程,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強擔當、更實舉措,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一、深刻認識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基礎條件差別之大在世界上少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工作,在全局上謀勢、在關鍵處落子,不斷豐富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戰略和政策體系,突出抓好這件關乎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新發展理念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指引,貫穿經濟活動全過程,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新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協調發展,強調的是追求發展布局、發展關系、發展空間、發展要素、發展進程的協調性,防止和遏制孤立發展、片面發展、畸形發展、隱患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系上?!闭腔诖?,新時代更加強調協調發展,黨中央為此作出了更加長遠、更為系統的戰略部署,旨在增強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下功夫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也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惫餐辉J侵袊厣鐣髁x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其他國家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之一。實現共同富裕是一項長遠目標,客觀來看目前仍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差距過大問題仍然存在,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仍有待完善,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迫切需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平,進而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梢哉f,區域協調發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必由之路。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質量發展“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我國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在經濟發展上,既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齊步走”,也不能完全放任各地區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而是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發揮比較優勢,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全域現代化,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全員現代化,包括東部與西部、沿海與內地、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等不同區域、不同群體,必須通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來實現?!扒рx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推進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也從“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轉向為“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現階段,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正在全面布局、扎實推進,著力以區域協調實現更好的發展,在發展中實現更高層次的協調。這需要立足各地區基礎條件、資源稟賦、發展階段,遵循比較成本規律,促進區域關系包容和諧、結構相對均衡、實現整體協調,以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二、準確把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形勢任務

  根據不同時期國家總體發展戰略調整生產力布局,是我國統籌區域發展的寶貴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向著更加均衡、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方向闊步前行,同時也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亟須進一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經過不懈努力,各地區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發展均衡性逐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呈現出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區域協調發展嶄新局面。從近年來區域經濟運行看,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情況總體好于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也呈現好轉復蘇跡象,特殊類型地區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長江經濟帶區域生態環境發生顯著變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深入落實,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發展能級持續提升。

  新征程區域協調發展面臨新挑戰。新征程上的新挑戰集中在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部分區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三方面。地區發展絕對差距仍然較大,東部地區結構調整步伐快于西部、發展質量和效益優于西部,東北地區多年來經濟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水平,西北地區資源環境保護壓力突出、經濟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經濟轉型升級相對滯后。區域生產力布局調整任務艱巨,部分關鍵產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分布過于集中,一些地區產業布局與資源環境的匹配性不足,差別化的區域產業政策亟待完善,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地區間產業同質化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仍然突出。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仍有困難,欠發達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較低,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升,資源型地區產業轉型發展面臨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制約??偟膩砜矗覈洕l展的空間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全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

  新思路賦予區域協調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要面向第二個百年目標,作些戰略性考慮”。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成為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多場聚焦區域協調發展的座談會,指出“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強調“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囑咐“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筑得更加牢固”,要求東北“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強調“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勉勵長三角區域“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要求“在更高起點上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這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時代命題的深邃思考、對經濟規律的深刻把握、對未來發展的深遠謀劃,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邁向更高水平指明前進方向、注入澎湃動能。

  三、全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全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既要立足局部和當前,更要著眼全局和長遠,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分類施策,堅持創新引領,堅持久久為功,多措并舉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力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堅持系統觀念,立足全國“一盤棋”跳出區域看區域。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實現區域合作層次和水平的提升。堅持統籌兼顧,更好發揮各地區積極性,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促進區域戰略對接銜接,推動區域協同、握指成拳,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更加積極有效應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效推進區域間融合互動、融通補充。堅持系統謀劃,以整體思維看待和分析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形勢,切實提升區域交通互聯性、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避免出現無序競爭、零和博弈等情況。堅持整體推進,善用“十個指頭彈鋼琴”,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基礎設施通達程度均衡性水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推動各區域更好融入和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堅持分類施策,培育更多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增長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眳f調發展,不能簡單理解為齊頭并進、平均主義。基于不同區域的特色優勢,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培育更多增長極、增長帶,形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對于區域布局而言,要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對于不同區域而言,要立足自身定位,不斷開拓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京津冀協同發展緊扣“協同創新”、“產業協作”,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長三角聚焦“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大力推進區域一體化的“五大任務”;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拓展軟硬聯通,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對于不同主體功能區而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堅持改革創新,進一步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面對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堅決破除地區之間利益藩籬和政策壁壘,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優化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促進各類生產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集聚、優化配置,增強區域發展活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傾斜,在國土空間規劃、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優化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指標使用,確保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全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縱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森林、草原、濕地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建立橫向利益補償機制,鼓勵生態保護地和受益地、流域上下游合作發展,開展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財政體制,合理確定中央支出占整個支出的比重,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困難地區提供有效轉移支付,基本公共服務同常住人口建立掛鉤機制。

  堅持久久為功,為中國式現代化拓展空間、積蓄動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必然有一個從不充分到充分、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因此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挖掘潛力、增強后勁。永葆為民初心,更注重機會公平,更突出資源配置均衡,讓區域協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問題導向,從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出發,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增強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保持戰略定力,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地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ㄗ髡邌挝唬杭执髮W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張少義

  

標簽 -
網站編輯 - 薛蓮 校對-張少義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79394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