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既根植中國土壤、彰顯中國智慧,又積極借鑒和吸收人類政治文明優秀成果,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精辟闡述“新型政黨制度”概念和這一制度的獨特優勢、鮮明特色,強調要堅定制度自信,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著力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這些重要論述彰顯出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一項偉大政治創造
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政黨制度,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產生、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凝聚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鴉片戰爭后,一批有識之士試圖革新中國政治制度以挽救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但無論是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的君主立憲制,還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革命先驅試圖效仿的西方多黨制,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主張團結所有進步力量、建立民主聯合陣線。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薄叭蠓▽殹钡恼摂?,為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全面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強調要“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在長期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系。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形成于協商籌建新中國的偉大實踐。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建立新中國的任務被提上了歷史日程。1948年4月,中國共產黨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拔逡弧笨谔栄杆俚玫搅烁髅裰鼽h派、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熱烈響應,這也標志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公開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基礎。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代表和民主人士達成《關于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討論了新政協召集問題、參加者、時間地點以及應討論事宜等。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正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新型政黨制度。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展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應邀參加政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得到了全面貫徹和實施。1950年3月,第一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明確了民主黨派的性質、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多黨間合作的方針和原則等,促進了民主黨派的健康發展。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在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的關系上,要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基礎上新增“肝膽相照、榮辱與共”。1989年12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首次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定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被正式寫入憲法。2005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指出新型政黨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2006年2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進一步發展。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完善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要求完善政黨協商形式、加強協商機制建設。同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政黨協商的指導思想和重要意義、內容、形式、程序、保障機制等。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繼續完善相關制度方法,“展現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2020年12月,《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印發,進一步提升了新型政黨制度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2021年6月,《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發布,全面回顧了新型政黨制度產生、發展和不斷完善的歷程,介紹了這一制度的鮮明特色,總結分享了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成功經驗。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揮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堅持“十六字方針”,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支持民主黨派更好履行其職能。
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顯示出了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造了一種新的政黨政治模式,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型政黨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勢最終體現為對人民利益的代表性,代表性越廣,實現利益的能力越強,優勢就越大。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本質上來說,黨的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黨的立場和人民群眾的立場也是完全統一的。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存在著不同的階層和社會群體,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存在著具體利益的差別。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既尊重多數人的意愿,又照顧少數人的合理要求,能夠更好地代表不同階層、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拓寬、暢通各種利益表達渠道,全面、真實、充分地反映各社會階層人士的意見建議,具有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和協調各方關系的優勢。在每年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政協委員會通過協商民主制度把不同階層不同界別的民意表達出來,人大代表通過民主集中制把不同的“眾意”綜合起來,變成國家意志即“公意”,最終實現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新型政黨制度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真誠開展政治協商,廣泛實行政治合作,不斷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協力鞏固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中國共產黨堅持平等相待、民主協商、真誠合作,支持各級人大、政府和司法機關中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發揮作用,共同推動國家政權建設。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工作,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優勢,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推進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互相監督方面,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知無不言的摯友、過失相規的諍友,互相監督不是彼此傾軋,不是相互拆臺、相互掣肘,而是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中國共產黨處于領導和執政地位,自覺接受各民主黨派的監督。各民主黨派的監督,是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政治監督,是一種協商式監督、合作性監督,是為了促進中國共產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實現了政黨間民主監督與和諧合作的辯證統一,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
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新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真實有效地促進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鄙鐣髁x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獨有的民主形式,它與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下,各黨派、各界別人士都可以參與多方面的協商,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反映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需求,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通過反復協商征求意見、理性審慎決策施策,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施策的有效性,避免了社會的撕裂和動蕩。
三、著力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偉大的創造性、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符合中國國情和國家治理的需要,是有利于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基本政治制度。新的時代條件下,要不斷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提升新型政黨制度效能。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征和重要內容,也是多黨合作事業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穩步推進新型政黨制度的運行與發展,才能真正突顯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才能有效提高新型政黨制度的效能。前進道路上,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引導各方面人士自覺接受和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我國多黨合作事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越走越堅實、越走越寬廣。
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及今后,還要充分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要發揮好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民主監督的重要作用。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對中國共產黨進行民主監督,是發揮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的重要方式,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發揮好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推動國家政權建設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平等相待、民主協商、真誠合作,支持各級人大、政府和司法機關中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發揮作用,共同推動國家政權建設。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工作,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優勢,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對于推進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之上的。今天,我們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越是向前推進,越需要凝聚最廣泛的力量。實踐表明,正是有了牢固的思想政治共識,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任何困難和風險考驗,都能自覺做到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甘苦與共,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前進道路上,要引導人民政協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統一戰線歷史、人民政協歷史,不忘初心,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下攜手前進。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這一制度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產生、發展和完善,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日益煥發更加旺盛的生機和活力。
?。ㄗ髡撸褐袊鐣茖W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薛 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