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

來源:《紅旗文稿》2024/11 作者:馬玉娜 2024-06-12 15:43:5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強調“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應急管理是國家應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和河北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強調,特別要完善城鄉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提升基層防災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水平,必須著力完善體系、提升能力,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深入推進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一、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是構建國家應急管理理念、體系和能力三重現代化的關鍵所在。推進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對現代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是維護基層社會安全穩定大局的重要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推進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基層貫徹落實的真實寫照。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重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管理理念,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將其列為基層堅守的首要目標和基本底線,盡可能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和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為維護災后基層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鶎討惫芾憩F代化尤其強調依靠群眾,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拓展人民群眾參與的有效途徑,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為維護災后基層社會安全穩定提供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強大的內生動力。

  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健全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基層治理機制,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水平。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要求樹立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意識,重視全周期風險管理、綜合減災和科技賦能,有助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鶎討惫芾憩F代化還有助于構建在基層黨委統一領導下,政府部門協同、政社合作的綜合應急治理格局,充分發揮社區村居前沿陣地作用,增強社會各方參與度,為高效統籌發展與安全提供堅實的基石。

  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強調“維護公共安全體系,要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我國基層社區分布廣,災害種類多樣、發生頻繁、隱患多源,防不勝防。基層又是災害發生的主要承受地區。因此,基層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防線?;鶎拥膽惫芾砟芰退剑诤艽蟪潭壬嫌绊懼鴩野踩桶l展,應該成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點。

  二、我國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成效顯著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指引下,我國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加強,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強保障。

  基層應急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吨腥A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等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相繼頒布,關于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建立。應急管理部印發的《鄉鎮(街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參考》和《村(社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參考》,聚焦基層應急預案編制涉及的工作原則、程序步驟、指揮機構、預警傳播、信息報告、應急響應等關鍵內容?;鶎討惫芾眍I域法規政策和制度標準體系持續完善,為全國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加強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標準指引。

  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持續提升。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深化,基層應急管理部門的應急管理責任進一步壓實,持續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傾、關口前移,將主體責任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各行業各領域各單位分工負責機制初步建立,災害風險隱患排查、風險識別、監測預警、及時處置等能力持續增強。基層應急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根據地區人口數量、經濟規模、災害事故特點、安全風險程度等因素,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配套得到完善。新技術新手段在基層應急預防保障、應急監測預警、應急響應處置和事后恢復重建中的作用,以及多技術手段的協同能力得到進一步重視。

  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積極穩步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培養應急管理人才,加強應急管理學科建設。2021年底,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為推動基層應急管理人才隊伍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2年,全國鄉鎮街道建有基層綜合應急救援隊伍3.6萬余支、105.1萬余人?;鶎討蹦芰藴驶ㄔO穩步推進,社會參與程度不斷提高,成為日常風險防范和第一時間先期處置的重要力量。

  三、多措并舉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筑牢國家安全屏障,推進基層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深化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基層應急管理要牢固樹立“抓早抓小、預防為主”的理念,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早排查、早預警、早響應,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堅持系統思維,系統把握災害事故致災規律,科學統籌災前、災中、災后各環節,持續深化解決思想認識、體制機制、配套保障等方面難題。

  完善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開展的許多重大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應急指導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防災救災的強大動力。完善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進一步建強各級應急指揮部體系,確保上下貫通、一體應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靈活高效的基層應急指揮體系,推動形成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貫通銜接、多部門有效協同的聯動工作機制。明確各級政府在基層應急指導體系中的組織架構、職責分工、溝通機制,以及各部門在災害防治、信息發布、搶險救援、物資保障、恢復重建等方面的工作職責,形成應急工作整體合力。

  強化基層應急隊伍建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建設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要從制度和實踐兩個層面加強基層應急工作者的能力培訓和組織管理。堅持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提高基層應急隊伍的應急能力和社會參與程度,逐步形成規模適度、管理規范的基層應急隊伍體系。著力建設基層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根據本行政區域特點和需要,強化對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加強與專業隊伍互動演練,提高隊伍綜合應急能力。

  加強公眾應急教育。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社會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加強公益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開展常態化應急疏散演練,支持引導社區居民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著力提升基層自救互救能力。在學校、社區、重點行業廣泛開展應急科普宣教活動,包括備災、減災、突發事件應對等內容,也可以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加強廣泛性和實戰型的公眾應急教育。此外,要夯實基層應急保障基礎,利用各種安全科普平臺和公共宣傳渠道,借助多樣化的宣傳手段,廣泛傳播應急知識技能,提升社會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災害信息發布和問題反饋機制。精準拓展信息發布渠道,通過電視、廣播、社交媒體、實地宣傳等多種渠道,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高災害信息發布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公眾覆蓋率。災害信息發布要及時、公開、透明,又要表達對受災民眾的重視,積極宣傳防災救災正能量。同時,要暢通公眾信息反饋渠道,鼓勵和倡導受災群眾通過合法的途徑表達訴求,吸收群眾代表參與災后處理與重建相關的區域重大事項決策,增強決策透明度。

 ?。ㄗ髡撸汗睬鄨F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 寅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少義 校對-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61402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