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標準辦好學校思政課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來源:《紅旗文稿》2024/11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2024-06-12 15:43:50

  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各級黨委(黨組)要把思政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各級各類學校要自覺擔起主體責任,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為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戰略屬性、民生屬性,把思政課建設作為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為引領,立足新時代首都發展偉大實踐,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

  一、堅守初心使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我對教育工作在這方面強調得最多,教育工作別的方面我也強調,但思政課建設我必須更多強調”,“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學校思政課最鮮明地體現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最持久地塑造著強國一代的信念信仰,是關乎我們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關鍵課程。

  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思政課是學校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涵蓋教材、教學、教法和教師隊伍建設等的系統工程。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事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學生,是培養造就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北京市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自2020年秋季學期起,在全國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覆蓋全體本??菩律?。以高水平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為突破口,成立教學研究會,緊緊圍繞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錄制北京高?!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網絡示范課。市領導帶頭“四不兩直”走進高校聽課調研,高校黨委書記、校長紛紛進課堂上講臺,形成領導干部帶頭抓思政課的“頭雁效應”。北京26所市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立足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學理化、體系化、學科化和分領域、分專題的研究闡釋,為講深、講透、講活這門核心課程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人才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北京市堅持首創精神,出臺全國首個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指導意見,召開全市工作推進會,建設西城、朝陽、海淀、通州、懷柔5個改革創新試驗區,著力推動大中小學教材一體化建設、教師一體化培訓、教學一體化聯動。指導全市中小學用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錄制100余節示范教學課程,與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學形成有效銜接。強化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協同合作,通過互相觀摩課堂表現、交流換崗等方式,打破校際、學段間的隔閡,增進思政課教學經驗的交流,做好不同學段思政教育工作“手遞手”,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堂。建設全國首個實踐教學“數字地圖”,推出800余個涵蓋大中小學全學段的數字教案和教學視頻,為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講好黨的創新理論提供有力支撐。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研組,建立23個一體化共同體、79個一體化研究基地、122個一體化實踐校。連續五年舉辦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師講述我(我們)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動,為教師搭建共同學習、相互激勵、共同成長平臺。

  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發力。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思政育人體系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思政課教育實效的有益補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必須將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等內容,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全過程。北京市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籌建思政課多學科協同創新中心,邀請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專家參與教學教研,強化資源供給和內容支撐。立足學科特點,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一批課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選樹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不斷擴展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輻射范圍,讓思政教育與日常學習、生活聯系更為密切,實踐互動更為充分,案例更為鮮活,從而不斷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同頻共振,逐步構建覆蓋全面、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形成協同效應。

  二、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推動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這就要求思政課建設必須加快推進內涵式發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動態檢視思政課建設中的問題和不足,不斷豐富教育資源、更新教育手段,著力破解瓶頸短板,推動思政課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切實提高育人實效。

  打造高精尖示范“金課”。學校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教學方式的吸引力,是直接影響學生獲得感的重要因素。北京市充分發揮名師名家集聚優勢,持續打造“金課開講啦”等網絡示范教學活動,推出“百人百講”示范“金課”,為全市思政課教師提供貫穿全年、覆蓋全員的網絡大課堂。持續加大對北京高校思政課高精尖創新中心支持力度,高標準建設思政課教學資訊平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文獻支撐平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數字化教學平臺、教學質量評估平臺、實踐育人平臺等六大平臺,為全市乃至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支撐。

  推動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抓住教學痛點、難點和關鍵著力點,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思政課建設的“最大增量”,探索數字時代思政課教學理念、方法、場景等要素的迭代革新。面向師生群體,深入實施“數字馬院”工程,利用5G全息技術探索建立校地聯動的“雙師課堂”,打造全市師生“指尖上的思政課”學習APP,以科技賦能傳統思政課教學,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開展常態化質量監測。思政課能否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學質量是關鍵。北京市成立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教學組織,加強對全市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評估監測、咨詢指導。積極探索建立市校兩級教學督導員隊伍,聘請政治素質好、教學經驗足的老干部、老專家、老教師擔任教學信息員,納入學校教學督導員隊伍,構建領導評、專家評、同事評、學生評的立體化教學評價體系。

  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新時代思政課建設不是單一部門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保障體系。北京市研究制定《北京市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關于推進北京高校思政課質量保障工程的若干措施》等專門文件,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指導高校不斷優化思政課專職教師崗位補貼發放辦法,形成合理級差,切實發揮補貼在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上的激勵引導作用。

  三、立足首都優勢,大力推進以實踐教學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北京市堅持以“大思政課”打通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讓思政課與時代同向、與現實同頻、與實踐同行,更好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

  以重大活動為契機強化價值引領。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在重大活動中感受思想偉力,感悟真理力量,是提升育人效能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北京市堅持“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履行“四個服務”首都基本職責,牢牢把握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的寶貴契機,組織數十萬名青年學生發揮自身特長,參與群眾游行、文藝匯演、志愿服務等各類服務保障工作;組織思政課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訓練,將思政課開到了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第一現場,幫助青年學生在實踐中上好政治洗禮的“大思政課”。

  講好京華大地鮮活實踐。把思政課堂搬出教室,“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教育效果的有力舉措。北京市立足“首都”這一最大市情和“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或回信點位為重點,在北大紅樓、香山革命紀念館、前門議事廳等標志性點位,建立200余個“沉浸式”實踐教學基地,覆蓋全市16區,形成“國際科創中心大思政課”、“國際交往中心大思政課”、“中小學生‘七個一’”等品牌。統籌全市宣傳文化資源,發揮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匯聚優勢,推出“‘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等文化育人品牌,25個項目、65項具體活動,為首都青年學生打造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的鮮活實踐課堂。高水平編制“接訴即辦”、“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等12個市級教學案例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為什么是一致的”等20余個重點難點問題解析,及時回應學生思想困惑和現實關切。高質量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教學案例庫,在高校試點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選修課,助推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貫通。

  打造一校一策特色品牌。學校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教學科研資源,為善用“大思政課”提供了豐沃的育人土壤。各校在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專業特色的基礎上,著力建設了一批專業育人平臺,挖掘蘊含在行業、專業中的精神特質,打造出“空天報國”、“人民城市”、“音樂廳里的思政課”、“冠軍思政”等大思政課品牌,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的有機統一。開發具有學情特點的育人資源,挖掘學校特色的人物、故事、精神,發揮身邊人身邊事的育人價值,通過豐富的親和力、感染力,讓思政課變得有血肉、有溫度、有力量。

  四、聚焦“六要”標準,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承擔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思政課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北京市著力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提升教師素養和能力水平。

  選優配強教師隊伍。北京市從源頭處杜絕風險,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嚴把入口關,落實新入職思政課教師必須為中共黨員等要求,將師德師風、政治能力、政治意識等內容作為選聘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把配備關,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比例,核定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抓好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配備國家規定標準落實落地。優化結構關,鼓勵高校通過“引、聘、轉、備”等形式,吸引其他學科優秀教師、輔導員擔任思政課教師,邀請知名專家、行業先鋒、知名校友等群體,與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共同授課,推動思政課教學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創新退出機制,將評課結果作為思政課教師發展的重要依據,對評教連續排名靠后的教師實施動態退出,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上“動起來”。

  完善教師培養體系。根據思政課教師成長發展特點,健全培訓培養體系,建立涵蓋新上崗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等全類型、多樣態的教師培訓體系。針對不同類型教師的群體特征和個性化需求,完善培訓課程體系,分課程、分專題開展精準滴灌式集體備課和教學培訓,實施持證上崗制度。建立思政課教師職稱評聘“單列計劃、單設指標、單獨評審”、“一師一檔”,持續實施“思政課教師資助計劃”,暢通教師職業成長通道,搭建成長發展平臺,不斷提升教師綜合能力。指導高校持續優化思政課教師評價指標體系,突出教學優先的培養和評價導向。加強實踐鍛煉,實施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人才培養工程,加大從思政課教師中選拔培養干部的力度。實施思政課教師實踐鍛煉計劃,組織開展國情考察、黨政機關和基層掛職鍛煉、蹲點調研等。

  建立常態交流機制。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既是教出來的,也是“磨”出來、帶出來的。北京市注重通過常態化交流互鑒,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面向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打造“青椒論壇”,分享教育教學經驗,搭建溝通平臺。發揮思政課教學研究會作用,組織開展青年拜師和小組研討、圓桌談等活動。遴選建設“名師工作室”、“青年名師工作室”,發揮教學名師的傳幫帶作用。對標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等國家級賽事賽制賽程,組織北京高校思政課教學基本功比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建。開展貫穿全年、覆蓋全體思政課教師的練兵比武和展示交流活動。

  五、強化擔當作為,凝聚全社會支持學校思政課建設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思政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北京市著力加強規劃設計,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思政課建設,關鍵靠黨的堅強領導,通過體系創新,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管理體系。市委常委會每年專門聽取思政課建設情況匯報,并將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納入市委工作要點,審議通過課程教學方案。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研究審議“大思政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等重點工作。統籌推動市領導到學校調研聽課和上講臺制度,發揮市人大、市政協作用,推動各部門各區協同發力,形成全市全社會關心支持思政課建設的良好氛圍。堅持系統思維,構建涵蓋思政課內容供給、課題體系、教學改革、育人共同體、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機制保障等全面建設方案,健全“一盤棋”統籌協調機制、“一攬子”工作推進機制、“一體化”協同落實機制。

  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是抓好思政課建設的主體??钙疝k好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政治責任,學校責無旁貸。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不斷完善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共同推動、校院聯動、基層教學組織協同、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的工作體系。嚴格落實“一把手”工程,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推進思政課建設,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帶頭落實“聽、備、講”全鏈條抓思政課機制,主動到一線開展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難點堵點,著力推進思政課建設。

  統籌匯聚各方力量。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需要多方參與,有效凝聚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合力。北京市樹立“大思政”理念,建立健全校地協同、館校結對等機制,將首都豐富的文化、科技和文物等資源優勢,轉化為“大思政課”育人效能。將在京高校經濟、歷史、國際關系等方面的學科優勢轉化為思政課教師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的資源優勢,策劃推出一批面向師生的主題展覽和教育活動。牽頭制定京津冀思政課建設協同發展措施,建立三地思政課教師訪學交流、實踐教學資源共享等機制,舉辦京津冀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發展論壇,組織三地專家交流研討、協同攻關。

  責任編輯:張少義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少義 校對-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61380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