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指引

來源:《紅旗文稿》2024/4 作者:劉同舫 2024-02-28 15:22:14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奮斗史,我們黨能夠在各個歷史時期擔當時代重任、應對時代挑戰、創造時代奇跡,根本上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堅持和運用,離不開在實踐基礎上持續推進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回答了理論創新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明確了理論創新的“魂脈”與“根脈”、母體與源泉、主體與價值、體系與學理,使我們黨對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對理論創新的重要論述,明確了理論創新的基本原則和重大意義,闡明了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為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一、堅守理論創新的“魂脈”與“根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和根”。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對理論創新中“魂脈”與“根脈”的闡釋,是我們正確推進理論創新的根本遵循。

  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理論創新的“魂脈”與“根脈”,二者共同構成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從理論創新的“魂脈”看,馬克思主義剖析了資本主義運行的內在矛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為無產階級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強大思想武器,也為廣大人民的自由和解放開辟革命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迸發出穿越時空、歷久彌堅的真理力量,其蘊含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是黨的理論創新的靈魂。從理論創新的“根脈”看,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豐富的思想智慧,其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為理論創新提供了豐盈的思想素材。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就無法凸顯理論創新的中國特色,不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沒有堅實的理論創新根基。只有扎根于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理論資源,不斷汲取思想智慧,才能實現黨的理論的持續性創新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魂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在理論創新過程中相互貫通。一方面 ,需要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對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而言,唯有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了解和運用中國人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俗和語言方式,才能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碰撞融合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條重要且前景光明的理論創新方式。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身的發展而言,其之所以能夠與馬克思主義實現結合,根源在于二者具有契合之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共鳴中不斷激活自身的生命活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結合既是理論創新的方法,也是理論創新的結果。

  馬克思主義“魂脈”形塑了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文明形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熔鑄了當代中國和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基因。理論創新是為了更好地堅守社會主義文明傳統與中華民族文明傳統,在對雙重文明傳統的自覺中創造符合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只有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才能守正創新?!盎昝}”與“根脈”的確認使得理論創新過程中的“守正”不僅具有方法論的引領意義和實在的內容指向,而且在現實的問題導向中明確了理論創新的時代任務,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引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構建。

  二、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都是滿足時代需要的產物。用以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理論,必須反映時代的聲音,絕不能脫離所在時代的實踐,必須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將其凝結成時代的思想精華。

  時代是思想之母。理論創新必須基于對時代的觀察和把握,以此實現對時代的引領,脫離時代的理論創新終將喪失內在生命力。對當今世界與中國的歷史坐標進行定位是對當今時代展開反思的理論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從世界歷史發展的宏大視野出發,指出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世界歷史的進程來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是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呈現,也是現階段世界各國博弈的偶發性因素堆疊。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來看,當代中國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世界變局的背景下,中國持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逐漸從世界歷史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世界歷史的主動創造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今天正處于緊要關頭,高歌猛進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都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重大課題。

  實踐是理論之源。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歸根到底體現于對實踐問題的回答和對實踐發展的引領,必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當代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扎實推進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構建;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持續推進全方位、深層次的社會變革。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與實踐,是中國共產黨提交的關于世界文明向何處去的答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蘊含著對資本主義主導下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超越。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但不限于世界普遍面臨的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大國政治博弈產生的區域沖突、全球范圍的經濟競爭與周期性經濟危機、群體間的價值觀沖突等。理論工作者需要回答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不斷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已經展現出了強勁優勢與蓬勃生命力,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理論體系日益博大精深。

  將時代作為理論創新的母體,有利于理論工作者以歷史的眼光定位當代世界文明中華文明的坐標,在深入研究當代世界與中國特征的基礎上,解析人類發展面臨的諸多困境,更好回答時代之問、世界之問。將實踐作為理論創新的源泉,有利于科學地總結人類社會和中國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實事求是地分析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有利于在破解實踐困境的同時引領實踐的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更高水平。

  三、理論創新的主體與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無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創造。黨的理論創新也是為了解決好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人民是理論創新的主體,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理論創新的價值歸屬。

  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我們需要注重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將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提煉出新的理論成果。人民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黨的創新理論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身處實踐最前沿,對實踐變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聰慧,只要走到人民群眾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能豁然開朗、找到答案。人民在理論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我們必須廣泛傾聽人民群眾的聲音,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從人民群眾的真知灼見中獲取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靈感,在認真研究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將人民群眾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人民群眾在理論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既體現在人民在理論創新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推動力量,也表現在中國共產黨將人民視為理論創新的服務對象。理論創新不是為了實現少數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進行理論創新的價值歸屬。理論創新要堅持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推進人類解放的進程,促使人真正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理論創新天然包含著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是為了維護并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除剝削與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價值內核,既凸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描繪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光明景象。

  四、理論創新的體系化與學理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影響深遠,在于其以深刻的學理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真理性,以完備的體系論證其理論的科學性。體系與學理是理性認識中兩個極為重要的維度,體系強調的是不同認識方面之間的聯系與秩序,學理強調的是不同認識層次之間的結構與邏輯,前者反映的是系統與要素的辯證關系,后者反映的是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

  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刻解釋力與強勁改造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完備的體系論證。馬克思曾說他的著作是一個藝術的整體,列寧也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塊整鋼。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內在統一,顯示出超越時空的真理力量。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同樣強調各部分理論之間的系統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實踐基礎上,從總體上把握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不僅回應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的現實要求,而且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扎實的理論生長點。理論創新的體系化符合社會發展的整體性,是將社會內部的各個方面聯結起來齊頭并進,既是對實踐進程中片面發展某一方面的超越,也體現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全方位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實踐進程的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會越來越豐富,理論創新的體系化將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深刻。

  推進理論的學理化,既是理論創新的重要方向,也是理論創新的重要特質。缺乏學理支撐,理論創新只能是感性經驗和具體事件疊加;具備學理支撐,理論創新才能走出具體和感性認識層次,走向必然與理性認識層次,才能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掌握歷史主動,推動實踐的深入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理論創新“魂脈”與“根脈”的系統性論斷、母體與源泉的科學性認識、主體與價值的全局性總結以及體系化學理化深刻闡釋,使我們黨對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在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的指引下,持續推進全面且深入的理論創新,深入把握時代特征、有力破解時代難題、不斷引領時代發展,必將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偉力。

 ?。ㄗ髡撸赫憬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責任編輯:張少義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少義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083101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