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注重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這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群眾史觀的深刻把握和生動運用,是對黨的理論創新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指明了立場、方向和途徑。
一、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
生活、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人們正是在實踐中把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反映到頭腦中形成感性認識,不斷積累感性認識的材料,并運用抽象思維抓住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實現飛躍形成理性認識。
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那樣,“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崩硇哉J識是不是真理,是否正確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還必須通過實踐來檢驗。同時,客觀世界永恒辯證地運動發展著,人們獲取真理的過程也不斷循環往復。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理論創新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內的空想,必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p>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學說,而自身所處的歷史地位決定了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敝袊伯a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其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黨是“因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敝袊伯a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黨的理論是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是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其目的就是通過持續不斷的理論創新確保理論指導的科學性,更好地將創新理論轉化成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實踐力量。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和人民立場是內在統一的。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是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活動,歸根到底,人民群眾是改造世界的決定力量。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群眾給歷史規定了它的‘任務’和它的‘活動’”,“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歷史唯物主義“第一次使我們能以自然科學的精確性去研究群眾生活的社會條件以及這些條件的變更”。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創造了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
我們黨歷來肯定人民群眾在理論創新中的重大作用。毛澤東同志強調,“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啊睹x》里的這些東西,是群眾教給我們的?!编囆∑酵局赋觯拔覀兏母镩_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绷暯娇倳洀娬{:“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的理論,是為改變人民命運而創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p>
事實證明,人民群眾身處實踐最前沿,對實踐變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聰慧。理論創新要解決什么問題,人民群眾實踐的需要說了算;理論創新要具備什么內容,人民群眾實踐的過程包含著答案;理論創新成果好不好,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重要衡量標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也就是從群眾中來的黨的創新理論行。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每一步理論創新、每一次理論飛躍,無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創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系列農村調查打開了思路,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他總結了湖南農民運動創造的有關開展土地革命、奪取農村政權、建立農民武裝等經驗,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不同于俄國城市中心論、與中國實際相符合的革命理論,不斷匯聚黨和人民革命實踐的經驗教訓,逐步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義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帶領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立足人民群眾的實踐,向各行各業取經,形成了有關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矛盾、社會主義建設方針等理論成果,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鄉鎮企業的興起、國有企業的改制、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等重大改革舉措,都來自人民群眾的大膽探索和創造性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營養。鄧小平同志在對黨的十四大報告送審稿的意見中寫道,“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絕不是一個人腦筋就可以鉆出什么新東西來”,“這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人民至上與堅持問題導向有機統一起來,廣泛深入基層一線考察調研,系統總結人民群眾創造性實踐經驗,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扎根于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進行艱辛理論探索的成果。
三、推進黨的理論創新要走好群眾路線
“堅持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之一?!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只要我們勇于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使黨掌握了強大的真理力量。我們要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各項工作實踐要走好群眾路線,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也要走好群眾路線,決不能閉門造車、坐而論道、流于空想”。在理論創新中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就是要緊密聯系人民群眾、經常深入人民群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真心拜人民為師,誠心向人民學習,虛心向人民求教,得到源源不斷的實踐力量和理論智慧。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調查研究就是連接理論創新起點和終點的橋梁和渡船。調查研究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敝挥蟹畔录茏?、撲下身子,做老百姓的朋友,老百姓才愿意開口講話;只有既聽順耳話,也聽逆耳言,打消老百姓的顧慮,才能聽到平時聽不到的話;只有善于引導老百姓,與老百姓達成思想共振,才能聽到更多有用的話。調查研究也要注重方式方法,既要圍繞全局做好戰略性調研,也要針對重點“解剖麻雀,發現典型”;既要做系統的、由歷史到現狀的調研,也要做新時代新情況的前瞻性調研。不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必須下馬看花、由表及里,把握調研情況的內在聯系及反映的一般規律,取得有價值的理論創新原材料。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牢唯物史觀,強化群眾觀點和宗旨意識,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走出機關沉到基層一線,廣泛傾聽人民群眾的聲音,自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解決好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問題,同時從人民群眾的真知灼見中獲取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靈感。
從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提煉出新的理論成果。列寧指出,千百萬創造者的智慧會創造出一種比最偉大的天才預見還要高明得多的東西。人民群眾的實踐是理論創新的原材料,我們黨承擔著將其整合起來、系統起來、完善起來、升華起來的責任。毛澤東同志強調,“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調查和研究是前后相繼、缺一不可的兩個環節。調查是研究的基礎,研究是調查的深化;調查是獲取原材料,研究是消化原材料。只調查不研究,黨的理論創新和人民群眾的實踐之間就只剩下了一座斷橋。要寫好調查研究的后半篇,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注重調研成果的轉化運用,從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出發,研究隱藏在現象背后的本質;從人民群眾的直接做法出發,總結提煉普遍適用的新理論新政策。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兩個大局”加速演進并深度互動,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更需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注重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相統一,不斷從總結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新認識、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持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
完善走好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讓人民群眾的實踐智慧源源不斷地進入黨的創新理論。人民群眾的實踐不止步,黨的理論創新就不停步,向人民群眾汲取理論創新智慧也不能停步。一旦脫離人民群眾,理論成果就會蒼白無力,理論創新的智慧就會逐漸枯竭。黨的理論創新從群眾中來,我們黨就要更多地到群眾中去。完善走好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時時不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尊重、保護、發揚人民首創精神,心甘情愿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以虛心的態度走到人民群眾中去。增強調查研究工作能力,完善調研成果考評激勵機制,使黨員干部善于快速和人民群眾拉近距離,善于引導人民傳授實踐智慧,善于從人民群眾新意見、新建議、新要求中洞察時代的聲音,發現實踐的新變化,挖掘理論創新的新元素。充分發揚人民民主,暢通建言獻策渠道和批評監督渠道。群眾的妙招是理論創新的鮮活素材,群眾的批評是理論創新的改進方向,要讓群眾的大小建議及時遞得上來,正面和反面意見都講得出來。培養一支善于向人民群眾學習的理論工作者隊伍,不止步于馬克思主義的“本本”研究,還要從國情出發,從人民的實踐中來、到人民的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
?。ㄗ髡撸呵迦A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