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闡述倡議初心,回顧建設成績,總結合作經驗,宣布八項行動,得到與會各方熱烈反響和積極支持。與會人士一致認為,本屆高峰論壇鞏固了合作共識,豐富了合作成果,拓展了光明前景,取得了巨大成功,開啟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階段。
一、為開創下一個金色十年指明前進方向
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三次“一帶一路”相關座談會,連續三次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并在一系列重要國內外場合深入論述“一帶一路”。這些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為什么要共建“一帶一路”、要共建什么樣的“一帶一路”、怎樣共建“一帶一路”、怎樣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最新重要論述,擘畫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的宏偉藍圖。
闡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和價值訴求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論述,強調共建“一帶一路”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在本屆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同國際社會重溫為什么要共建“一帶一路”這一重大命題,強調“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重申“一帶一路”的合作發展屬性,強調“一帶一路”的愿景目標和理念原則,明確“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和實踐路徑。
回顧第一個蓬勃十年的非凡歷程和累累碩果。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演講中用形象生動的話語從宏觀上回顧“一帶一路”十年建設實踐的偉大歷程和重大進展,并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梳理“一帶一路”十年建設取得的實打實、沉甸甸合作成績。強調“我們致力于構建以經濟走廊為引領,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為骨架,以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管網為依托,涵蓋陸、海、天、網的全球互聯互通網絡,有效促進了各國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大流通,推動綿亙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赝曷?,“一帶一路”建設從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到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已經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打造了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充分彰顯了以實際行動助力各國共同發展的大國擔當。
總結十年建設積累的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演講中深入闡述“一帶一路”十年建設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啟示,指出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經濟發展快一些的國家,要拉一把暫時走在后面的伙伴”,“贈人玫瑰則手有余香,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這些飽含深情的論述蘊含著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處世之道,也彰顯了對世界潮流大勢的深刻把握和對全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懷,向世界再次闡明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層邏輯和責任擔當。
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演講中強調指出,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中國式現代化既基于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中國人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將不斷為共建國家提供借鑒,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也將不斷為共建國家所共享。
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前行道路上,有順境也會有逆流。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即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開展務實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間交往,建設廉潔之路,完善“一帶一路”合作機制。這八項行動明確了新階段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著力點,為“一帶一路”建設明確了新方向,開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動力,必將凝聚各方力量,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具創新與活力,更加開放和包容,共同開啟下一個金色十年。
二、“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共同發展繁榮作出重要貢獻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十年來,“一帶一路”框架內的“五通”建設相輔相成,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相得益彰,取得舉世矚目的建設成績,也創造了利在千秋的綜合效益。
增進共建伙伴國家政治經濟社會聯系。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了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六成以上人口。 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1個自貿協定。與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額年均增長6.4%,2022年與共建國家進出口貿易額近2.9萬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外貿總值的45.4%,較2013年提高了6.2個百分點。2013年到2022年,中國企業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額累計分別達到2萬億美元和1.3萬億美元。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中國同共建國家的經濟聯系有力提升了彼此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為維護各國能源、糧食和關鍵礦產穩定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促進全球全方位互聯互通進程。十年來,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扎實推進,“六廊六路多國多港”聯通架構基本形成。中歐班列從2013年的80列增長到2022年的1.6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基本形成東、中、西3條鐵路主干道,物流運輸網絡已通達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393個港口。“絲路海運”航線已通達全球43個國家的117個港口。中國已經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3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累計建設34條跨境陸纜和多條國際海纜。“一帶一路”框架內的文化、教育、旅游、科技、減貧、體育、抗疫合作不斷深入,各國人士不僅越來越認同“一帶一路”合作理念,而且積極主動投身“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各國政黨政要和智庫學者經常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日益成為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助推世界經濟復蘇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已經給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中白巨石工業園吸引15個國家107家企業入駐,涵蓋機械制造、電子商務、新材料、中醫藥、人工智能、5G網絡開發等領域,成為歐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工業園。中企參與投資運營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后,幫助這個地中海第一大港擺脫經營困境,重煥盎然生機,被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稱贊為“雙贏的標志性項目”。中企收購陷入困境的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后,很快就讓這家連年虧損的企業扭虧為盈,保住了5000人的就業,并成為塞第二大出口企業。中國承建的斯里蘭卡普特拉姆電廠,解決了斯2000多萬人的用電問題,供應全國超過40%的電力。中老鐵路、蒙內鐵路、亞吉鐵路、雅萬高鐵、卡姆奇克隧道等工程項目極大節約交通時間成本。世界銀行《“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認為,“一帶一路”交通項目全部完成后,共建國家交通時間將減少12%,貿易將增長2.8%—9.7%,實際收入將增長1.2%—3.4%,760萬人將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將擺脫中度貧困。
引領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創新。“一帶一路”超越傳統國際合作模式,制度規則導向與務實合作導向相結合,頂層設計與“摸石頭過河”相結合,政府作用與市場邏輯相結合,基礎設施與金融創新相結合,聚焦重點與開放包容相結合,引領了一場國際合作發展的范式變革。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主要國際組織深度認同“一帶一路”合作理念。“一帶一路”同多國戰略實現深度對接、同頻共振。亞投行成員國已經擴大到106個,批準227個投資項目,共投資436億美元。絲路基金累計簽約投資項目75個,承諾投資金額約220.4億美元。中國同各方伙伴正推動經濟全球化朝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自主推進現代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全新選擇。
三、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一帶一路”建設實踐已經繪就百年變局下的“大寫意”,正在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精神,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引領全球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為世界貢獻更多公共產品,助力各國共同推進現代化進程。
堅持合作發展理念,推動發展問題重回國際議程核心。中國的實踐經驗證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更好的發展來解決。“一帶一路”建設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熱烈反響和積極參與,很重要的就在于找準了人類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找出了問題產生的深層根源,找到了發展這一解決問題的鑰匙。我們要堅持發展導向,攜手合作各方努力推動發展問題重回國際議程的核心,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同時,“一帶一路”是一個綜合性合作框架,涉及的主體、領域、業態、模式極為廣泛,我們要堅持務實合作導向和發展需求導向,幫助解決各方發展中遇到的最緊迫、最直接、最現實問題,持續激發各方合作積極性,凝聚更加強大的合作動力。
堅持聚焦重點難點,精耕細作基礎設施和產業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十年實踐證明,基礎設施和產業合作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的“牛鼻子”,是防止經濟“脫實向虛”的重要基礎。相關國際機構預測認為,未來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缺口每年均處于不低于1萬億美元的水平,全球基建市場總體呈需求大于供給的態勢,各主要國家間完全可以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全球互聯互通進程。我們堅持聚焦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產業合作,充分發揮在基建、產能、產業配套等方面優勢,為合作伙伴國家經濟發展持續提供發展動能。堅持團結合作,根據具體情況合理解決債務壓力等問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堅持開放包容理念,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對所有致力于促進全球基建合作的構想持開放態度,通過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構建全球全方位互聯互通網絡。
堅持踐行“三共”原則,推動構建長效合作機制。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帶一路”區別于以往國際合作模式的重要標志,是中國為全球治理貢獻的重要理念,也是構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的重要原則?;A設施具有較強公共產品屬性,不能僅靠市場邏輯和企業力量,必須發揮各國政府重要作用,需要探索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供給模式,調動各國政府和企業積極性,形成協同發力的良好態勢。“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許多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項目,需要探索可持續投融資模式,吸引多邊開發機構和發達國家金融機構投資,增加股權融資比重,深化第三方市場合作,形成投資—發展—收益的良性循環。“一帶一路”項目既要在經濟上有收益,又要讓當地民眾能感知,需要在具體實踐中廣泛聽取各界訴求和建議,探索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的可持續機制,促進經濟邏輯與社會邏輯間互為支撐、相得益彰。
堅持理論結合實際,推進“一帶一路”實踐和理論創新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本身就是一項創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是要求堅定不移向創新要動力。為此,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積極拓展綠色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廉潔絲綢之路等合作新領域,探索政府間、企業間、地方間合作新模式,推進思想理念、價值觀念和規則標準新發展,推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努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同時,“一帶一路”蘊含深厚的中國哲學智慧,超越了西方傳統經濟、發展、合作等理論框架,打破了盲目迷信和路徑依賴,在哲學基礎、價值追求、合作模式、方法路徑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創新超越,我們需要在建設實踐中不斷推進“一帶一路”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創新發展,用中國深厚的哲學智慧和價值理念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提供理論支撐,為全球共同發展進步提供思想啟迪。
(執筆:王立勇、林永亮)
責任編輯: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