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彪S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數字技術對貿易的滲透、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普及,國際貿易出現了普惠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服務化、再全球化、安全化發展新趨勢。站在數字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起點,面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貿易強國建設應充分認識和把握國際貿易發展大勢,在國際貿易競爭的新賽道上精準施策,著力提升我國貿易的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和安全力。
一、把握國際貿易主體普惠化發展大勢,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建立大中小企業合作平臺
近年來,隨著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不斷深化和數字技術對貿易的滲透加強,中小企業以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和跨境電子商務等方式進入國際市場,成為國際貿易的新生力量,國際貿易主體出現普惠化發展新趨勢。
貿易強國的重要標志是貿易對經濟增長、人民生活福祉和就業,具有較大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中小企業參與跨境電子商務和全球價值鏈,有利于滿足多樣化國際需求、激勵企業創新,提高企業生產率和收益,擴大就業,實現包容性增長。目前民營企業已經占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半壁江山,2022年,民營企業占進出口總值比重達50.9%,對外貿增長貢獻率達80.8%。抓住貿易主體普惠化發展大勢,提升我國外貿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要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外貿經營主體,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建立大中小企業合作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共貿易平臺、融通創新平臺、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平臺,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促進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擴大直接出口,帶動中小企業通過為大企業提供中間產品參與全球價值鏈,擴大間接出口,創造就業;要強化國際合作,高度重視雙邊、區域和跨區域貿易談判的中小企業條款,降低影響中小企業出口的非關稅壁壘,推動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和市場開拓。
二、把握國際貿易對象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大勢,深化國際貿易創新,推動貿易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
數字技術改變了貿易對象、貿易方式、貿易規模,以數字訂購和數字交付方式購買產品和服務,促進了數字貿易的發展。自2005年以來,數字交付服務的出口增長了兩倍多,遠遠超過了商品和其他服務的貿易增速,2019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躍升至26.7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生產總值的30%。與此同時,貿易產品的生產、運輸、分銷和消費帶來的較高溫室氣體排放,催生碳關稅、碳標簽、碳認證、碳足跡等低碳貿易新規制,也促進了以環境產品和服務為交易對象的綠色貿易發展。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與國際貨物和服務出口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30%。各國搶占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應對氣候變化新挑戰,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國際貿易對象數字化、綠色化成為未來國際貿易發展新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創新是貿易強國建設的關鍵,創新決定國際貿易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占領未來國際貿易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應著力深化國際貿易創新。以重塑數字供應鏈為核心,推動貿易數字化轉型,應制定旨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貿易投資政策,培育創新主體;圍繞建立新的數字供應鏈生態體系,推動傳統外貿企業和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化工具推動監管模式創新,通過互聯網+監管,建立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協同監管,形成政府、平臺、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治理體系。應完善綠色貿易體系,加快推動綠色化轉型,應統籌技術政策、貿易政策、投資政策、環境政策和生態安全政策,建立綠色貿易統計體系、綠色低碳貿易標準和認證體系、生態環境風險防范機制,完善綠色貿易體系;降低環境產品和服務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擴大環境技術和服務進口。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數字貿易和綠色貿易規則談判,作為數字貿易大國,我國應加強多層次的國際合作,對標世界貿易組織新規則,及時修改和完善適應數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法律等;加快推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在區域、跨區域貿易協定框架下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作為綠色貿易大國,我國應在多邊貿易談判中主動設置議題,積極參與綠色貿易國際規則、標準和管理制定;在雙邊和區域貿易和投資談判中優先納入環境條款,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打造綠色貿易發展國際合作專業平臺,推動綠色技術、產品和服務國際交易。
三、把握國際貿易結構服務化發展大勢,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以數字化賦能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
長期以來,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近年來,數字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服務不可貿易的限制,隨著全球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推進,服務貿易的增速超過貨物貿易增速。世界貿易組織預測,按照傳統貿易統計,2030年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占比將由1995年的18%提高至25%,到2040年可能達到30%,如果按照增加值統計,國際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中服務增加值占比接近一半。國際貿易結構服務化將成為貿易發展的大勢。
貿易強國的本質是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短板。2022年,服務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占12.3%,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1.1%),服務貿易長期逆差,多數產業國際競爭力較弱,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機制亟待完善,成為制約貿易強國建設的障礙。著力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要強化服務對價值增值的新認識,推動服務貿易與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貿易收益;要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抓住全球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發展機遇,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完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擴大電信、旅游、法律、職業考試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吸引高端服務要素在華集聚;要推動數字化轉型,抓住數字全球化帶來的服務可貿易化新機遇,加快推進適應數字技術發展的生產關系變革,圍繞數字化轉型推動制度創新,建立健全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法律制度、便利化制度和監管制度,加快培育服務貿易數字化新動能,實現服務貿易跨越式發展。
四、把握國際貿易市場結構再全球化發展大勢,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
二戰后,發達國家以獨特的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和壟斷優勢,長期主導國際市場。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發展中經濟體在世界產出的占比從24%上升到40%以上,在貨物貿易總額的占比從不足1/3提升至近1/2,在服務貿易總額的占比從1/4提高到1/3,近十年來,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正在改變國際貿易市場結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各國人民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市場、資金、資源、信息、人才等等都是高度全球化的。只有世界發展,各國才能發展;只有各國發展,世界才能發展。目前,金磚國家由5國擴容至11國,非盟加入G20,共建“一帶一路”十年,吸引了世界超過3/4的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將繼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力量。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到2040年,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中所占的份額將從35%提高到近40%,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將超過50%。單邊主義、霸權主義、保護主義阻擋不了全球化潮流,國際貿易市場結構再全球化勢不可擋。
貿易強國的重要標志是一國貿易對世界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和就業具有較大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把握國際貿易市場結構再全球化發展大勢,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提升我國貿易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要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踐行全球發展倡議,聚焦綠色發展、新型工業化、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加強減貧、教育、衛生等領域合作,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堅持高質量、高標準的合作方向,將減貧脫貧、糧食安全、教育衛生、發展籌資、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作為重點合作領域,讓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國際分工,共享經濟全球化成果,努力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要加強南南合作,發揮南南合作的重要平臺——中非合作論壇的作用,落實2023年中非領導人對話成果,踐行《支持非洲工業化倡議》,穩步實施《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推動非洲一體化和現代化建設,實現中非人民共同富裕與可持續發展。
五、把握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普適化發展大勢,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美墨加協定》《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區域和跨區域談判重構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引發國際經貿規則國內化;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從《美墨加協定》區域貿易協定進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跨區域伙伴關系協定,導致區域經貿規則跨區域化?!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其總人口、經濟規模、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的1/3,《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涉及人口規模超過5億,英國加入后,貿易規模超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影響覆蓋歐亞大陸,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普適化趨勢正在形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圍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國際經貿規則決定貿易的內容和規模,決定貿易的競爭力、輻射力和影響力,決定貿易的未來。順應當代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普適化發展大勢,提升我國外貿的競爭力、輻射力和影響力,要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對內以開放促改革,抓住國際經貿規則國內化的發展機遇,全面深化改革,發揮貿易對國內經濟改革的推動力、經濟增長的牽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輻射力;要參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談判,以開放促合作,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中,提升我國外貿的國際競爭力,在與全球經濟的聯動中,發揮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牽引力,提升我國對外貿易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六、把握國際貿易環境安全化發展大勢,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健全國際貿易安全體系
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烏克蘭危機等外部沖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引發國際社會對貿易安全的高度關注。美國為維護全球霸權地位,以確保經濟安全為由,基于西方民主價值觀,強制推行友岸外包、近岸外包、脫鉤斷鏈,重塑全球價值鏈;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經濟安全戰略》,制定保障歐盟經濟安全的政策架構,防范供應鏈和能源安全風險、關鍵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風險、技術泄漏風險等;日本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強化關鍵產品和重要物資供應鏈安全、加強關鍵基礎設施審查等。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數據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生物安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貿易環境新變,確保貿易安全成為全球貿易發展大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貿易安全是貿易強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貿易強首先必須是安全強。應對外部貿易安全環境變化,全面提升我國外貿的安全力,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把統籌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健全國際貿易安全體系,強化貿易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健全現代化出口管制體系、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加強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安全與高效貿易風險管理,建立以供應鏈安全為核心的貿易安全治理體系;要加強國際合作,充分發揮國際貿易在維護和平和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權威性,加強區域和跨區域合作,以貿易多元化抵御貿易集中可能帶來的風險,在開放合作互聯互動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孫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