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

來源:《紅旗文稿》2023/20 作者:郭 海 2023-10-27 15:10:27

  2023年9月15日,在東北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東北大學全體師生回信,強調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做強優勢學科,不斷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等教育的極端重視和對東北大學師生的親切關懷。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起點,我們要深刻認識把握“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大意義、根本遵循和實踐路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轉化為一流大學建設的生動實踐,為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培養高素質的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一、堅守育人興邦使命,深刻領會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教育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指引推進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指引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提出的“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這一重要論斷,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賦予高校育人興邦的使命追求,充分體現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

  培養高素質人才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高素質創新人才在創造先進生產力、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這就要求高校心懷“國之大者”,深刻認識理解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教育強國、高素質人才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牢牢把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定不移地走好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培養高素質人才是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部署,妥善應對全球競爭挑戰的迫切要求。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流大學建設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更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高校必須充分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人才培養制高點的作用,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著力攻克關鍵“卡脖子”技術,支撐祖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更大擔當作為助力國家贏得國際競爭主動。

  培養高素質人才是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東北全面振興重大任務,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必須牢牢抓住高素質人才這一戰略資源,必須有一支戰略科技力量扎根東北。東北大學是東北人民養育的大學,是在遼沈大地上成長起來的大學,必須扎根遼寧、立足東北,與東北區域振興發展互促互進、共生共融。東北大學要進一步明確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的關鍵領域和主攻方向,強化有組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有組織科技創新、有組織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一頂一的拔尖創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試,在提高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的“適配度”上先行先試,建成區域人才高地和創新中心,著力提升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能力。

  二、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回信中指出,站在新的起點上,希望東北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堅持立德樹人,繼續改革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最大優勢。著眼國家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匯聚政府、學術界、教育界、產業界各方力量,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需要各方統籌協調,資源整合,并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需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管黨治黨、辦學治校全過程各方面,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扎根中國大地走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路。

  堅持服務高質量發展,辦人民滿意高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高校要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作用,把三者有機結合、一體統籌推進,提升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形成高等教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生命線,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堅持從國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從教育科技人才成長的大規律上辦教育,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要堅持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著力構建“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培養體系,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把各方面積累的辦學資源和優勢最終轉化為促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的資源和優勢。要抓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這個重點,把握人才培養長周期性的特點,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更加重視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健全人格的培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人才自主培養,匯聚學科優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對人才數量、質量、結構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滿足這樣龐大的人才需求必須主要依靠自己培養,提高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是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維護國家利益、贏得未來發展主動的關鍵環節。我們要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錨定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引領作用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動態調整優化學科和專業設置,構筑面向現代產業體系的科學均衡的高質量學科體系。要聚焦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針對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發展重大需求,推進戰略性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培養交叉學科緊缺人才。要實施一流學科培優工程,匯聚學科優勢為人才培養搭建更前沿的科研平臺,產出更高質量的知識創新成果,形成更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全力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全方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堅定守正創新,努力展現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擔當作為

  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改革創新系統性重塑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質量。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做到思想對標、政治對標、行動對標,以更大擔當作為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厚愛。

  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培育高素質人才核心素養。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擦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鮮明底色。要將學校百年來愛國報國的精神傳承和紅色校史資源貫穿育人育才全過程,內化為東大人的價值基因和核心素養,引導師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東大人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推進產教融合,構建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一體化培養過程改革,加快推進專業轉型升級,完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提高人才培養體系系統性、前沿性和國際化水平。要聚焦裝備智能制造、流程工業自動化、新材料、資源高效綠色利用等專業領域的國家戰略需求,構建金屬冶金材料全產業鏈人才培養聯盟,實施卓越工程師等計劃。開展好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推進與央企、行業領軍企業全方位參與協同育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著力培養造就大批工程技術領軍人才和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具有東北區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創新動能和人才支撐。

  加強科教融匯,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實現科研過程和成果與人才培養環節和內容的交融貫通,是科學研究范式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路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在科研、教學、學習的過程中構建師生學術共同體、育人共同體,建成一批高層次的人才培養基地,依托大型科研平臺、重大科研任務,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轉型、企業生產需要,培養創新人才。要促進教學與科研融合轉化,鼓勵教師把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融入課程、教材、實驗、實踐等培養環節,以最新科研成果反哺教學。

  突出人才引領驅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強教必先強師,教師隊伍是教書育人的主體,是新時代育人育才、強教強國的動力來源和重要牽引。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優秀教師代表的致信,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弘道追求等6個方面對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出深刻闡釋。我們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人才強校作為核心發展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匯聚一批頂尖人才和一流學者,培育一批傾心育人的教學名師,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引導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科學家精神,潛心教書育人,為高素質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注入澎湃動能。

  深化改革創新,激發教育發展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眼國家戰略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學院等辦學主體的活力,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發展潛力。這就需要高校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要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目標責任制和內部評價,真正讓內部評價體現辦學理念并產生正向指引,形成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學術評價導向。要建設專業化、職業化的高素質管理服務隊伍,深化資源配置改革,提高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要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和融合式教學,打造智慧校園,以信息化助推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落實好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學習借鑒世界高等教育的有益經驗,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

 ?。ㄗ髡撸簴|北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王 寅

標簽 -
網站編輯 - 孫劍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42610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