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強調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做好經濟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為辯證認識、科學統籌經濟發展質和量的關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發展之需、現實之要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促進經濟質與量的有機統一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著眼當前和長遠,持續扎實推進。只講速度,不講質量,發展速度不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就會缺乏后勁;沒有量的增長,經濟穩健運行就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只有經濟發展和循環實現了質與量的協調,才能以量的合理增長去推動質的有效提升,通過質的有效提升保證量的合理增長,從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從這個角度看,經濟發展質和量從來都是辯證統一、密不可分的。
只有促進經濟量與質的有機統一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龐大的就業需求,離不開經濟總量規模的持續擴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離不開經濟日積月累的持續增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有質量的經濟增長始終是重要的物質基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則是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完美平衡;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具體到經濟發展領域,就是要求我們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在開放合作中實現經濟質升、量增。
只有促進經濟質與量的有機統一才能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風險隱患增多,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就必須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發展來化解風險矛盾,以發展來確保穩定和安全。經過多年量的積累,我國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經濟韌性不斷增強,抗風險、抗沖擊能力大幅度提升。只要我們繼續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同時加快補齊制約經濟質量提升的短板弱項,就一定能夠為安全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
二、當前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良好基礎。盡管受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影響,國內經濟運行面臨新的挑戰,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統籌推進經濟量增、質提具有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
經濟增速總體回升向好。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比去年全年增速快2.5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增速快1個百分點,呈現明顯的邊際改善態勢,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也保持領先。分行業看,工業生產穩步恢復的同時,服務業保持了較快增長。7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7%。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1%,高于第二產業貢獻率。制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改善明顯。1—7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5%,快于全部投資增速8.1個百分點。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新能源產品較快增長,7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24.9%和65.1%。新業態持續活躍?;ヂ摼W、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礦山、智慧港口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為我國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增強。
政策保障扎實有力。今年以來,集中公布了一批在新形勢下提振消費、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擴大開放、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協同配合、良性互動的政策保障體系正在加快形成?!蛾P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等政策舉措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保障持續夯實,為統籌推進經濟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發展潛力不斷釋放。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蘊含著巨大消費升級需求,39個工業大類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四大區域板塊組合開拓了較大的回旋空間,就是我們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最大潛力所在。當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伐正在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同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延鏈、升鏈、強鏈進入攻堅期,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為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堅持系統觀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實現發展質量和速度、規模和效益相統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系統謀劃、整體推進。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系統觀念,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一政策導向轉化為具體的政策舉措,促進經濟在穩健發展中提質增效。
著力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根據經濟變化特點和實際情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持續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設計和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延續、優化、完善并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加強預期管理,更好發揮宏觀政策對引導預期、提振信心的作用。完善各類擴大內需的政策,暢通政策傳導路徑,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著力增強經營主體活力。把“兩個毫不動搖”的政策導向進一步落實落細,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企業活力、創造力。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舉措。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探索研究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支持政策,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著力有效挖掘內需潛力。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圍繞主要矛盾和重大關鍵環節精準發力,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有序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實施,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用好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統籌用好各類資金,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要素保障,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著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補齊影響產業鏈安全的短板弱項,特別是要補齊基礎軟件、核心硬件、基礎原材料等突出短板,強化對工業基礎能力培養的支持力度。圍繞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統籌處理好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之間的關系,合理配置資源,推動“四鏈”融合發展。持續做好傳統產業提升改造,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生產力布局,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把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出來的“紅利”切實轉化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動力”。細化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各類舉措,把產業布局、城市發展、區域增長極打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系統合力。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促進區域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推動鄉村振興持續取得新成效。
著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短期內,著力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優化營商環境和政策供給,發揮我國產業配套能力強、基礎設施較為成熟完備的優勢,加強對外資的吸引力。中長期,要著眼于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把市場優勢轉化為合作優勢,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加快建設貿易強國,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同步提升。
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做好風險預測預警工作,構建早期識別、及時處置的風險管控機制。根據不同領域的特點,建立健全風險防范的各類基礎制度,提升風險治理效能。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揮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強化金融服務功能,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健全風險防控協同機制,推動政策協調配合,下好風險防控先手棋。聚焦供給、需求平衡匹配程度以及經濟循環暢通狀態,定期研判風險短板,做好政策制定、執行、評估與反饋,形成對風險的閉環管理,提高風險防范、處置效率。
?。ㄗ髡撸簢倚畔⒅行慕洕A測部主任)
責任編輯:孫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