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論述從我們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為新時代黨員干部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特別是要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理解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實踐要求,正確地認識群眾,正確地看待群眾,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一、堅信人民群眾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
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學地解決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活動是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指導,充分認識到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根本動力。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群眾,廣泛開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將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黨的群眾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群眾路線,就要堅持人民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是共產黨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實踐主體,黨的事業的成功,離不開群眾的辛勤勞動和積極探索,只有尊重群眾實踐,鼓勵群眾的實踐創造,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遼沈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離開了人民,我們就會一事無成?!薄叭嗣袷枪埠蛧膱詫嵏?,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同人民在一起,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為了人民干事創業,依靠人民干事創業。
二、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既是由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也是由黨的初心使命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私利,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黨經過一百多年的奮斗,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新時代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以實現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追求。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緊緊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的執政基礎來自人民,執政成果歸屬于人民,黨的一切工作只有從人民利益出發,才能真正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百姓才能從心底里真正的信任和支持黨的一切工作。黨員干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虛心向群眾學習,懷著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真心對群眾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于解決群眾的難題,是不是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干部要胸懷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自覺投身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火熱實踐,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業之中。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我們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滿意的事情抓起”。習近平總書記不僅這樣強調,而且身體力行。他在重慶考察調研脫貧工作的時候,曾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貧困戶家慰問和調研,耐心地尋問了許多細節問題,比如“低保補助有多少?”“土地流轉一年收入多少?”“醫藥費花了多少?報銷了多少?”“子女一年給的贍養費有多少?”等等,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崇高的愛國敬民情懷。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把群眾的小事當作重要的事情來對待,小到群眾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都要不折不扣地去認真對待。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果,不僅需要各級黨員干部的苦干實干,更需要黨員干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僅要下大功夫解決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而且要著眼于長遠,做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事情。
三、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要想把群眾路線落到實處,就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只有堅持把人民群眾當作主人來敬畏、當作先生來尊重,才能讓黨的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永葆生命力,才能把黨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堅持人民群眾在國家權力中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敝袊伯a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歸人民所有,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在國家政權運作中處于主體地位,黨員干部是人民群眾的公仆。要通過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特別是要切實保障和落實人民的選舉權、參與權、知情權等。
堅持人民群眾在國家建設和管理中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彼麖娬{:“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敝挥谐浞肿鹬厝嗣袢罕姷氖讋摼?,努力挖掘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智慧和創造力,把人民群眾當先生來尊重、去請教,才會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實踐之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從而制定出能體現廣大民眾根本利益的路線方針政策。
堅持人民群眾在權力監督中的主體地位。走好黨的群眾路線要保證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防止公共權力被濫用。這一過程離不開人民群眾對權力運行的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堅持群眾路線,就要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衡量工作優劣要把人民群眾的意見作為“標尺”,考核評價干部要把群眾認不認可作為根本依據,始終把干部至于群眾監督之下。
四、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
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群眾謀幸福。這就需要了解人民群眾到底需要什么、向往什么、期盼什么,需要深入到基層民眾中去調研。好的方針政策應該來自人民、順應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利益。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時候黨重視并堅持調查研究,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向前推進,就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謀幸福。調查研究是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根本方法。只有調查研究才能真正使黨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調查研究提出了許多具體要求。他指出,“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多到分管領域的基層一線去,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要營造環境、創造條件,鼓勵基層干部群眾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對發現的問題,要分析原因、找準癥結,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現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來越發達,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領導干部親力親為的調查研究”。因此,領導干部不論閱歷多么豐富,不論從事哪方面工作,都應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要努力做到群眾在哪里,調查研究就跟進到哪里,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ㄗ髡撸簴|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薛 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