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把首次地方考察定在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發展先行一步的廣東,殷切寄望廣東“要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為廣東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南。
一、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睆V東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通過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逐漸形成的既符合現代化一般規律又具有獨特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也必將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得到實現。作為我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的廣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書寫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也必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边@一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的鮮明態度,充分彰顯了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大國擔當和大國胸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自覺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實現從發展窗口向文明窗口的躍升,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廣東應有貢獻。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廣東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綱”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浉郯拇鬄硡^是中國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著眼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和構建全國新發展格局,要求廣東舉全省之力,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科學擘畫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也標注了大灣區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與世界互聯的橋頭堡,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是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展現了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布局。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在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上下功夫,在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能級和國際競爭力上下功夫,在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上下功夫,攜手港澳更好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在廣東考察時就指出:“改革推進到現在,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提出改革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蓖七M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找準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的著力點、突破點,使各項部署及相關規劃、政策體系遠近結合、上下貫通、內容協調,必須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在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考察,深入企業、港口、農村進行調研,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掌舵領航、把脈定向。習近平總書記把廣東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局中來考量,以“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和“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為廣東指明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再出發的歷史起點;以要有雄心壯志、胸懷“國之大者”的要求,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和胸懷格局;以“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為廣東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任務目標和戰略路徑提供了戰略指引;以“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賦予廣東新的重大使命任務。推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戰略全局的重大部署,就是要以改革為先導、向改革要動力,大興調查研究,加強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頂層設計,形成具體的施工方案和行動計劃,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的奇跡。
二、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蔽覀円斡浟暯娇倳浀恼佌伣虒В愿哔|量發展為牽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
以高質量發展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之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現實需要,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本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新征程上,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仍然要加大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廣東是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任務更加艱巨繁重。習近平總書記寄望廣東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聚焦用力,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我們要立足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萍剂t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聚焦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依托先進戰略科技力量,產學研用共同發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甩掉“卡脖子”的手,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鏈,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挺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全球產業變革新趨勢、確保我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是支撐我國由大到強、制勝大國博弈的關鍵,無論經濟如何優化發展,都要防止出現制造業“空心化”。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構建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已經成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途徑,對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關鍵作用。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三、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基點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共產黨人未雨綢繆,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遵循發展規律、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我國發展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變化了的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是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關鍵所在。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經受住考驗,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支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就像人們講的要調理好統攝全身陰陽氣血的任督二脈?!蔽覈鳛槌笠幠=洕w,擁有廣闊內需市場和強大供給體系,有基礎有能力實現內部可循環,塑造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有利于更好發揮我國的“大國優勢”,使我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把穩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主動權。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市場是個海洋,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正加快構建國內國際相互促進的‘雙循環’,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的市場優勢將會更加明顯”。歡迎外國投資者抓住機遇,到廣東來,到粵港澳大灣區來,到中國來,深耕中國市場,創造企業發展新輝煌。只有持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才能更廣闊、成色才能更足。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就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這些短板、弱項不及時補上,必然影響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進度和成色。這次考察廣東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要求廣東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堅持問題導向,下功夫把短板變成潛力板,一方面要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把握好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功能定位,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區域互聯互通,發揮水資源配置工程在促進區域發展中的作用,推動省內各區域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協調發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抓住縣域這個重要發力點,積極推進以縣域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就要抓住本質,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始終,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推動廣東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持續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中國式現代化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一定會實現。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向前推進。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著眼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既是為廣東量身打造的任務書,也是廣東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施工方案和行動計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持續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以廣東現代化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效,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顯著優勢。
?。▓坦P:程京武)
責任編輯:王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