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高度,對“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提出了重要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紅色資源保護、管理和利用,反復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充分用好紅色資源,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革命紀念館的重要責任、光榮使命。
一、深刻領會“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祖國大地上星羅棋布的紅色資源,見證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在不同年代形成的一個又一個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構筑起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在新征程上為立黨興黨強黨提供豐厚滋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精神支撐,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為立黨興黨強黨提供豐厚滋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反復強調紅色資源、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對于黨性教育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2014年,他指出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2015年,他提出“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17年,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他強調“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貞?、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2019年,他在重慶考察工作時強調“重慶要運用這些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仰,養成浩然正氣”。2021年,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寶貴精神財富“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精神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黨的百年奮斗史表明,只有具有偉大精神的政黨才能領導人民贏得偉大斗爭、開創偉大事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險阻、直面風險挑戰,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展現出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形成了黨的光榮傳統,具有精神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是同各種錯誤思潮進行斗爭的精神武器。黨的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支撐,為我們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物質力量,而且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就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紅色資源承載著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最終又凝聚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價值遵循和目標導向,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不竭精神動力。
二、把好“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的基本原則
文化興則國家興。紅色資源植根于中華大地悠久厚重的文明沃土,記錄著中國近現代史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的足跡,承載著偉大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激勵我們繼往開來、團結奮斗實現更大輝煌的強大動力。新征程上,深入挖掘好、研究好、闡釋好、展示好紅色資源蘊含的文化價值、文化胸懷、文化精神,首先要把握好正確政治方向,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我們多年的探索、經驗為基礎,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提升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用好紅色資源,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突出公益屬性和社會效益,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高揚思想旗幟、把握正確方向、聚焦使命任務、加強改革創新,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精神偉力。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文化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紅色資源熔鑄著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紅色血脈,蘊蓄著強大正能量,但能否運用好、發揮好最大效能,則考驗著我們的政治把握能力、思想理論水平和實踐工作能力。國家文物局近日印發的《革命文物主題陳列展覽導則(試行)》,為各地用好紅色資源,辦好革命文物主題陳列展覽,弘揚革命文化,發揮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提供了富有操作性的指導意見。我們必須按照《導則》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政治學習、歷史學習、黨史學習,特別是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學習理解,將學習成果貫穿于活化運用紅色資源之中,讓活起來的紅色資源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局。
用好紅色資源,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近年來,革命場館、革命舊址成為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熱門打卡地,全社會掀起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熱潮。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紅色資源不僅是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對于廣大人民群眾和青少年來說,也是充滿正能量、具有豐富滋養的精神源泉,是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革命類紀念館要以服務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內容建設為本,策劃開發多樣化、有溫度、高品質的革命文物公共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推動革命文物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互促共榮。
用好紅色資源,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革命類紀念館在場館建設、文物保護、藏品研究、陳列展覽、開放服務、教育傳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紅色資源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建設等方面的作用發揮不斷提升。在長期工作中形成的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為推進紀念館事業發展提供了守正創新的基礎。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需求,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持改革創新、統籌協調、開放共享,在紅色場館的發展定位、體系布局、功能發揮、體制機制等層面不斷提升完善,在紅色資源的科學保護、系統研究、精品展示和強化教育等方面不斷探索,運用新的發展理念、技術手段,統籌資源,發揮合力,銳意進取。
三、用心用情用力保護、管理、運用紅色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好紅色基因。
加強科學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保護是首要任務。我們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科學保護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系統梳理革命文物資源,建設革命文物大數據庫,完善革命文物名錄體系,推動革命文物整體保護。根據紅色資源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保護措施,統籌好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確保紅色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堅持改革創新,以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為抓手,以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為引領,完善革命文物保護制度。加強統籌謀劃,組織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程,全面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發揮好示范作用。優化征藏體系,樹立專業化收藏理念,強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相關藏品征集,注重舊城改造、城鄉建設等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的征藏。積極探索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加強文物科技創新,實施智慧保護。通過立法探索加強對紅色資源的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
開展系統研究。統籌研究力量,強化研究規劃,深化學術研究,加強革命文物藏品研究闡釋,是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的基礎。積極開展革命史料的搶救、征集和研究工作,深入開展革命歷史總體研究和專題研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背后的思想內涵,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標識,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系統梳理闡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有效整合優化各方研究力量和資源,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動形成系統研究紅色資源的強大合力,加大革命文物保護、研究、展覽、管理等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為強化紅色資源研究闡釋提供人才保障,促進研究闡釋不斷提質升級。
打造精品展陳?!陡锩奈镏黝}陳列展覽導則(試行)》明確要求革命文物主題陳列展覽必須堅持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要把好導向、聚焦主題,用史實說話,見史見事,形式設計、制作布展應服從服務展陳主題、展陳內容,準確把握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和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著力打造高質量精品展陳,提升代入感、沉浸感、真實感,增強展覽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創新陳列展覽宣傳推廣及相關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云”展覽傳播體系,增強陳列展覽輻射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鼓勵開展革命文物主題陳列展覽的館際合作、境內外交流,通過聯合辦展、巡回展覽、流動展覽等多種形式,拓展交流合作的渠道和平臺,積極構建反映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程和新時代的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
強化教育功能。圍繞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重大節點,研究確定一批重要標識地,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顯時代特色,使之成為教育人、激勵人、塑造人的大學校。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要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特別要抓住青少年等重點人群,設計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建設富有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導他們從小在心里樹立紅色理想。中共一大紀念館開展的“百物進百校百講證百年”百件文物進課堂活動,將真實的革命文物送入校園,并圍繞文物進行一系列儀式性闡釋展演,拉近學生與文物之間的距離,就是推動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與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融合發展的品牌項目。
紅色資源是開展黨性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充分用好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賡續紅色血脈,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要引領全社會從紅色資源中汲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凝心聚力,奮進新征程。
?。▓坦P:周崢、張玉菡)
責任編輯: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