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典范

來源:《紅旗文稿》2023/9 作者:于江 陳文兵 2023-05-15 11:28:47

  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曲折起伏,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充滿艱辛。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率先進入大規模工業化進程,幾百年里逐步形成以殖民他國、階級壓迫、單純資本驅動等為特征的實現現代化的傳統路徑。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現代化大潮席卷全球,實現現代化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奮斗目標。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現代化事業提供了清晰科學、可感可行的中國經驗和中國范式。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斗的夢想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標。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近代工業革命的機遇,并在西方現代化浪潮沖擊下呈現頹勢,更在鴉片戰爭后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擺脫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屈辱和被動,中國人在爭取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前赴后繼、不懈抗爭,但無論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還是辛亥革命,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歷史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實現不了現代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深刻改變了人類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圖景。在一百多年的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將實現民族復興和現代化作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為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繼續奮斗,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奇跡。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边@一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洞察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立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得出的科學結論。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人類文明在發展前沿取得的重要突破,無論是其中的中國特色還是符合現代化一般規律的探索,都為人類追求更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優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秉h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昌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解體原因雖然復雜,但放棄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無疑是關鍵因素。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而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歷史的教訓說明,放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必然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喪失領導核心,從而導致社會主義事業走向失敗。歷史同樣證明,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建設,要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深入加強思想教育,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凝聚力和戰斗力。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揭示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標志著我們黨對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我們黨奮斗成功的核心要義,也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立足之本在于獨立自主。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和實踐都表明,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二戰后的歷史充分表明,一些發展中國家付出喪失獨立性的代價謀求依附性發展,結果卻陷入各種發展“陷阱”,現代化進程遭受重大挫折,國家發展出現中斷甚至倒退,其根源就在于未能堅持獨立自主。黨的二十大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一項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為新發展階段自主獨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服務中國人民是這條道路走得通、走得好的關鍵。國際上多家重要民調機構都得出相同結論,那就是中國人民對本國政府和執政黨的滿意度長期以來保持在高水平。這個結論背后,是舉世公認的當代中國兩大奇跡: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體現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本質要求,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彰顯了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與西方現代化模式不同,“以人民為中心”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遵循的是“人本邏輯”,超越了西方現代化所遵循的“資本邏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建設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運用和發展,凝聚中國人民力量共建現代化國家,讓全體中國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必將激發出團結奮斗的磅礴偉力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是全面協調的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這些精辟概括鮮明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性、系統性、戰略性,對于我們全面學習、全面領悟、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由于一窮二白的基本國情,新中國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把建立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作為我國現代化的主要努力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對現代化理論進行重大創新。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全方位協調發展,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中國式現代化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規劃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避免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實現現代化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走“串聯式”道路,而是實行“并聯式”疊加發展,不僅注重生產力的提升,而且關注文明形態的創造,這是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工業化歷程、綜合國力空前躍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有本質不同,西方現代化那種兩極分化、掠奪別國等道路我們不能走也走不通。這一重要論述讓我們進一步領會了和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也是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的必然要求。歷史上,西方大國崛起往往伴隨著侵略擴張和殖民掠奪,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中國式現代化主張以互利共贏理念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堅信“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堅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倡導“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主張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各種文明包容發展,使各國在和平和睦環境中致力于實現現代化。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時代,世界人民爭取發展、互利共贏的時代洪流勢不可擋。各國在探索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都需要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都需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以準確分析世界大勢,準確把握前進方向。

  歷史地看,現代化肇始于西方,然后向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推進。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钡鞣絿姨貏e是西歐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擴張本性驅使下,先后走上了通過戰爭、殖民、掠奪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二戰后,隨著廣大亞非拉國家紛紛獨立,為宗主國發展源源不斷輸送財富的殖民體系坍塌,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資本主義“黃金時代”在20世紀70年代走向終結。西歐的“黃金三十年”戛然而止絕非偶然,而是西方現代化內生的資本增值擴張邏輯、社會兩極分化和政治極化、無限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等特征難以為繼的現實反映。這種所謂的“現代病”,是世界現代化必須汲取的教訓。從全球范圍來看,拉美、東亞和中東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現代化也經歷了曲折,并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拉美國家由于政治動蕩、社會兩極分化、過度城市化、體制改革滯后等原因,現代化進程出現嚴重反復。

  從我們自身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基于中國國情和奮斗實踐,為世界現代化展現出光明前景。面向未來,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積極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現代化成功經驗,堅定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這條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在新時代新征程創造更大的奇跡,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ㄗ髡?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專職副秘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 寅

  

標簽 -
網站編輯 - 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14674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