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绷暯娇倳浽?023年第6期《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農業是基礎,基礎不牢大廈不穩。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14億多人口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始終是頭等大事?!绷暯娇倳浀闹匾v話為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受制于人均資源不足、底子薄、歷史欠賬較多等原因,“三農”仍然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薄弱環節,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相比,農業農村現代化明顯滯后。這是黨中央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加快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原因。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要條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農業是基礎、是支撐,更體現強國建設的速度、質量和成色。只有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豐富多樣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需求以及對鄉村文化和綠水青山生態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笨v觀世界強國發展史,一個國家要真正強大,必須有強大農業作支撐。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意味著農業發展方式的創新、農業發展進程的提速。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不能照搬國外現代化模式,而是要體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國飯碗,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利時機,不斷縮小在核心種源、關鍵裝備等領域的差距,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壯鏈、強鏈,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新發展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糧食與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保障。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在要素成本趨漲、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通過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才能有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通過設施裝備的現代化和現代科技的應用,在現有資源條件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從而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供給韌性。在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基礎上,通過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等建設,實現農業設施條件現代化。通過發展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等,推動機械裝備和農藝技術的現代化。通過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優良品種的研發和應用。通過現代科技,特別是顛覆性農業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擴展農業發展空間。主要基于作物品種、土壤改良技術、精準調控灌溉等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使得資源、區位等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約束放松,鹽堿地區、干旱半干旱地區、北部高寒低積溫地區、都市地區等非傳統種植空間的農業發展潛力都得到進一步發揮。在效率提升的基礎上,通過生產體系、產業體系與經營體系的現代化,提高糧食與重要農產品生產的價值和效益,進一步調動農民在市場條件下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引領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發展,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不懈奮斗。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前首要任務是抓好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農”工作重心已經實現歷史性轉移,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決不能松勁歇腳,更不能換頻道??偟囊笕匀皇侨嫱七M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拔鍌€振興”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整體,要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還要強調精準、因地制宜,激發乘數效應和化學反應,提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效力效能。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這些論述深刻闡釋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也鮮明指出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農業強國的時代要求。要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任務,推動農業全面升級,帶動農村全面發展,促進農民全面進步。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農業低碳綠色發展的基礎。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相結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強化退化耕地治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保護農業生物資源,降低農業資源利用強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促進畜禽糞污、秸稈、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凈化產地環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推進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升農村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只有通過農業現代化才能實現綠色發展目標。通過精準農業、清潔生產、綠色投入等技術創新以及循環經濟生產模式的建立,實現化肥農藥投入、碳排放的減量和糞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的提升,在資源精準利用、高效利用的情況下實現農業生產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
二、 深刻理解和把握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將伴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推動農業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競爭力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注重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由產業鏈相對單一向集聚融合發展轉變,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利時機,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支撐的內涵式發展之路。要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立足我國國情,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努力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顯著提高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要注重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智能化,彌補水土資源先天不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生產區域布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推動工業和農業相互促進、城市與鄉村相互融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體推進,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先進生產要素向鄉村流動、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護農村傳統村落,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和美麗鄉愁,著重提高農村生活品質。
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培育新型農民。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主體,引導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推動農民合作社興辦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小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盤活農村資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讓更多農民勤勞致富,共享發展成果,共享現代生活;把鄉村建設擺在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堅持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逐步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讓農民過上好日子、過上現代化的生活;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讓農民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科學文化素養和行為方式等適應現代化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民。
三、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在發揮改革與科技雙輪驅動作用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一重要指示闡明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依靠什么、該怎樣干的重大問題,為我們解決農業大而不強問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指明了科學路徑。
深化農村改革,建立健全農業農村現代化體制機制。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服從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總體戰略,基于中國國情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在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深化農村改革。改革的主線是處理好農民和農地的關系,以促進“大國小農”這個基本國情農情條件下的農業現代化轉型。要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農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一方面,要放活土地經營權,促進農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和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將農地經營權配置給有經營意愿和經營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另一方面,要強化農地經營權的穩定和保護,通過賦予經營主體更有保障的農地經營權,鼓勵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長期投資。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面向小農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有機銜接。
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現代化科技動能??萍歼M步是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的主要動力和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現代化的科技動能,必須要持續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要堅持問題和產業“兩個導向”,一手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手抓創新體系效能提升。瞄準“卡脖子”技術難題,找準產業高質量發展急需的產品和技術,加快研發與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造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堅持政府和市場協同發力,針對當前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要求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優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切實提高科研攻關能力和創新水平、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創新的積極性、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效率。
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糧食安全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任務,大食物觀是糧食安全觀在新時代的豐富和發展,也是新時代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導向。一是要拓寬食物供給渠道,提高食物來源結構的多元化水平。除了向耕地和植物動物要食物,還要進一步開發草原森林海洋資源,挖掘微生物和生物工程技術潛力,加強對非常規農業生產空間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將食物來源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將顯著提高我國食物供給潛能,增強國內資源在保障食物供給安全中的作用。二是要增加食物供給種類,提高食物產品構成的多元化水平。當前,中國城鄉居民食物消費需求加速轉型升級,食物消費呈現口糧消費下降、肉蛋奶等非口糧食物消費快速剛性增長的變化趨勢。樹立大食物觀,就是要順應食物消費結構升級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既保障傳統的以口糧為主的糧食安全,也保障肉蛋奶蔬果油糖等非口糧食物的供給安全。
?。ㄗ髡撸褐袊鐣茖W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