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

來源:《紅旗文稿》2023/7 作者:劉紅凜 2023-04-14 10:51:26

  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作為現代化事業的引領和推動力量,政黨的價值理念、領導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風貌、意志品質直接關系國家現代化的前途命運。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一、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只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p>

  近代以來,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復興的現代化之路,但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都沒有成功。只有當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現代化才走上了正確的道路。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后的歷史命運、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中國共產黨100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么現代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正確的軌道上順利推進;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學指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前行提供堅強制度保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可以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走出光明大道,贏得光輝未來。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首要重大原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就一定能夠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確保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

  二、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一以貫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進,取得了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就明確把“穩步推進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作為執政后的一個根本任務。1954 年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了“四個現代化”建設構想,錨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1964年底,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要求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979 年 3 月,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同年 12 月將“中國式的現代化”稱為“小康之家”“小康狀態”。2002 年黨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部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在戰略上不斷完善,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現代化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要通過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干出來。新中國成立以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擘畫和成功推進充分說明,不管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驚濤駭浪,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沿著正確方向勇毅前行。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清晰在前,更加需要不懈奮斗、持續奮斗、頑強奮斗,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引領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乘風破浪、順利前行。

  三、黨的領導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我們黨勇于改革創新,不斷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p>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能夠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在新時代十年得到推進和拓展,最根本的是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們既要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又要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在新的趕考路上,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牢記“國之大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奮力在新征程上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無比壯麗的事業,也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照抄,必須依靠我們自己去探索實踐,必須通過改革創新為之注入動力活力。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同時,順應時代潮流、勇于推進改革,不斷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導實踐,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敢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

  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中國共產黨在創建過程中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偉大建黨精神,并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傳承發揚,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使中國共產黨具有了其他政黨難以比擬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堅持把自身建設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與執政能力,破除一切束縛生產力與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迎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新挑戰,有效化解了新風險、抓牢了新機遇。

  四、黨的領導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我們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主人翁精神?!?/p>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F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政黨,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民至上既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與價值遵循,也是黨攻堅克難、贏得勝利的根本所在;既是貫穿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一條“紅線”,也是檢驗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實踐充分證明,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是中國共產黨最為根本的政治優勢。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激發了億萬人民投身現代化的創造偉力。

  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自上而下具有嚴密的組織體系與嚴明紀律,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特點。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支部為單位建立廣泛的基層黨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最為獨特的組織優勢。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擁有9600多萬名黨員、493 萬多個基層黨組織、領導著 14 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具有世界上其他政黨難以比擬的強大組織體系與強大組織力。實踐充分證明,嚴密的組織體系不僅有利于維護與實現黨的集中統一,也有利于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的全覆蓋,為堅持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密切聯系廣大群眾、順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共產黨最為根本、最為獨特的優勢。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助于形成全黨合力、增強“內聚力”,有助于形成黨內團結統一、行動一致的政治局面,從而使全黨上下齊心協力為實現黨的政治目標而努力奮斗。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與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方能有效增強黨和國家的組織動員力、統籌協調力、貫徹執行力,集聚起萬眾一心的磅礴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急事、難事。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業、共同的行動,確保全國人民擁有團結奮斗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凝聚萬眾一心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ㄗ髡撸簭偷┐髮W特聘教授、黨建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少義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少義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21968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