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講話時強調:“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比嗣袷菤v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氨仨殘猿秩嗣裰辽稀笔橇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重要內容之一。堅持人民至上,對于廣大黨員干部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完成黨的中心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旗幟鮮明地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一邊,強調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強調馬克思主義政黨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黨領導人民依靠自身力量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同時,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這一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有著更為堅實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建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樹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鐫刻在自己鮮紅的黨旗上,逐漸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一百多年來,黨的工作重心不斷發生變化,但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執政理念沒有變,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路線沒有變。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黨的奮斗目標和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我們黨著力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堅持人民至上生動體現了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同時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將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責任。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必須發揮人民主體性、激發歷史主動精神,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促進包括人民精神生活在內的共同富裕。
二
“人民”二字,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人民至上體現在堅持黨的根本執政理念、樹立正確政績觀。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黨和國家最深厚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的根本執政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的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在人民中尋找發展動力、依靠人民推動發展、使發展造福人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確政績觀,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策、慎重用權”。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過提出并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
人民至上體現在深化改革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备母锸且粓鋈嗣駨V泛參與的深刻社會變革,改革價值取向必須是以人民為中心。應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站在人民立場上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實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人民至上體現在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解決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等問題,扎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質量的城市生態系統和安全系統。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方面,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把保障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文學藝術創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領域,要求首先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這一根本問題,作品要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成果。
人民至上體現在依法治國、用法治保障和增進人民權益。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辈粩嗫椕芄駲嗬U系膰烂芊ňW,讓法治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廣泛吸納群眾智慧,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創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人民至上體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蔽覀凕h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倡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更有韌性的全球發展,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觀政策的突出位置,堅持發展優先,始終想著發展中國家的難處,照顧發展中國家關切,堅持普惠包容、創新驅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边~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踏上新的趕考之路,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凝聚起14億多中國人民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創造新的輝煌。
心系人民,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有了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堅定立場,還要將這一宗旨意識的強化落實到工作本領的提升中。“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黨員干部應樹立群眾觀點,站穩人民立場,心系國之大者,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擔當進取,增進人民福祉。“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睉钊胙芯啃滦蝿菹氯罕姽ぷ鞯囊幝珊吞厣腰h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堅決反對庸政懶政的躺平式干部,反對遇到困難繞著走、碰到難題往上交,切切實實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錘煉品格,心系人民期盼。人民至上,必須內化為黨員干部的精神品質,真心真情地生發出“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钡木??!懊裰鶓n,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鼻笳鎰諏崱⒄孀嵏?,及時回應群眾利益訴求,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增強無私的品格和無畏的勇氣。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堅持守正創新,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攻堅克難。不斷鞏固發展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自我革命,接受人民監督。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黨員干部應堅持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堅持不懈深化作風建設,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落細落地實施細則,持之以恒糾“四風”樹新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徹底根除有損干群關系、群眾深惡痛絕、動搖執政根基的不正之風。堅持把反腐敗作為關系民心向背的大事來抓,以“零容忍”態度猛藥去疴、刮骨療毒,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全面鞏固擴大反腐敗斗爭取得的壓倒性勝利成果,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作者: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張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