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是我們黨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這一重要論述,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奮發有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在新征程上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一、堅持辯證思維推進系統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在這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上,我們必須運用辯證思維正確處理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直面的若干重大關系,在面對各種矛盾問題和重大風險挑戰時始終保持方向明確、頭腦清醒、應對有方、行動有力,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要清醒看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無論善于利用機遇順勢而為,還是勇于逆勢而上化危為機,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尤其是辯證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在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規律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有效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確保中國號巨輪始終沿著正確航向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推進系統工程必須堅持辯證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6組重大關系,既辯證統一又一脈相承,既著眼長遠又腳踏實地,是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和科學內涵的實踐要求,是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的方式方法,是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的必然要求。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論十大關系》,在社會主義建設全面開始之際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國實際的方針政策。實踐充分證明,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辯證地而不是形而上學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和把握問題,是我們共產黨人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今天,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匯聚智慧和力量,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系統工程,必須繼續堅持以辯證思維謀全局,用辯證方法破難題,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挑戰。
二、正確認識6組重大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痹谕七M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正確處理好6組重大關系,不斷拓展和深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關系。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四梁八柱”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這一探索性事業是分階段、分領域推進的,實現各階段發展目標,落實各領域發展戰略,同樣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系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做到遠近結合、上下貫通、內容協調。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關系,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要結合具體實際開拓創新,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切實尋求有效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努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戰略與策略關系。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黨和人民利益的體現。政策和策略正確與否,關系著黨能否廣泛而有效地團結最大多數人民群眾,為實現黨在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戰略應當有前瞻性、全局性、穩定性,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的判斷和決策;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為戰略服務的,是戰略實施的科學方法。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強化戰略思維,保持戰略定力,把謀事和謀勢、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因應情勢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戰略策略,是我們黨創造輝煌歷史、成就千秋偉業的成功秘訣。加強對中遠期的戰略謀劃,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高瞻遠矚、見微知著,靈活機動、隨機應變、臨機決斷,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成大事,就定能在因地制宜、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把握戰略主動權,登高望遠、腳踏實地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守正與創新關系。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求我們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要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只有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守正絕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創新絕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守正與創新相輔相成。在守正中把穩舵盤、保持航向,在創新中尋求突破、揚帆遠航,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一方面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正確方向,另一方面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著眼于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我們就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效率與公平關系。效率強調發展生產力,要求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更高層次上做大“蛋糕”,要繼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公平強調優化生產關系,要求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更高水平上分好“蛋糕”,要著力追求“造福人民的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重要目標,統籌效率和公平,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礎上,效率也要以公平為前提才得以持續,避免現實中劍走偏鋒、顧此失彼。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同時,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的同時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在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讓每個人分享成果、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從而更好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
活力與秩序關系。社會的活力主要體現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的運動和涌流。社會的秩序主要體現在黨和政府對各類社會活動必要的、依法的規范和監管、調控和治理,也包括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居民個人等的自我管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今天的中國是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也是充滿良好秩序的中國,呈現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實現而且能夠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在秩序的框架下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創新創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競相迸發,要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潛能,鼓勵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創新創造,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善擔當等問題,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形成勞動創造財富、實干創造業績、奮斗創造幸福的正確導向,不斷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源源不斷匯聚發展動力。
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關系??萍甲粤⒆詮娛菄覐娛⒅?、安全之要,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腳踏實地、苦干實干,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在自主中謀求發展、在開放中堅持自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科技創新資源,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既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又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方能成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各種沖擊,更好開創未來。
三、著力抓好開局之年各項工作
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抓好開局之年的工作。我們要努力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看家本領,堅持運用好辯證思維全面貫徹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好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各項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把藍圖變為現實,正確處理好6組重大關系,主動擔責、積極作為,著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錨定奮斗目標、創造新的偉業,必須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發展主動權、實現高水平安全的戰略謀劃,有利于化解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有利于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定。把新發展格局藍圖變為現實,我們必須要擼起袖子加油干,要撲下身子當好“施工隊長”。當前,總需求不足是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必須大力推動擴大內需戰略各項舉措落地見效,要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釋放出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需求潛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繼續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必須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著力提升宏觀經濟治理的現代化水平。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要“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做好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持續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運用辯證思維搞好“六個統籌”,堅持辯證方式用好“五大政策”,盡快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同時,要健全經濟政策緊密配合新機制,堅持統籌兼顧、做好綜合平衡,優化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設計,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堅持依規依紀依法調控治理經濟。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越是困難時,就越要不失時機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進一步引導經營主體強信心、穩定社會預期。要堅持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依法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恪守契約精神,完善市場主體有序參與政策制定機制,強化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從政策制定到執行全鏈條管理的角度加強針對性、協同性、時效性和執行力。要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拓展科技、人才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空間,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山河錦繡,歲月華章。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學好用好辯證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團結奮斗、頑強拼搏,正確認識和處理前進道路上的一系列重大關系,我們就一定能推動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ㄗ髡撸喝嗣袢請笊缭u論部高級編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