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

來源:《紅旗文稿》2023/1 作者:張立群 2023-01-12 17:33:45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會議強調著力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其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居于首位。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

  一、必須堅定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

  擴大國內需求對當前穩定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22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著力擴大內需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不管是出于對經濟增長的謀劃還是對經濟安全的考量,都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準確把握國內市場發展規律,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內需拉動作用,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社會再生產活動從宏觀層面分析,可以抽象為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在實際經濟活動中,這兩個方面互為條件、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沒有需求,生產和供給就失去了目的,產品的價值就無法實現,企業的資金周轉就會中斷。因此,我們既要始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著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等關鍵領域的改革,不斷完善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制度;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對需求總量的調節,確保供求總量關系大體平衡。供給的形成取決于產業體系建設和生產能力的發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重點要處理好產業、區域、城鄉等經濟結構,以及要素資源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需求的形成則源于人的生存發展需要(消費需求),以及為滿足這些需要所進行的積累和建設活動(投資需求),還取決于就業和收入增長(包括收入分配)、儲蓄率和投資預期等因素。因此,供給與需求既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二者相互依存的運動中,存在產生總量失衡的內在動因。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一旦發生比較嚴重的失衡,經濟增長就會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就會受到嚴重阻礙。各國的經濟發展實踐證明,通過市場糾正總量失衡的過程,代價太大。因此,必須發揮好政府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作用。

  通過政府宏觀政策合理調節總需求。第一,必須正確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的合理增長區間。從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水平和要素資源充分利用,特別是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出發,當前的經濟增長水平明顯偏離了這一區間。為此,就需要發揮好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的作用,有效擴大內需,提高總需求增速,解決需求收縮問題。進而帶動經濟增長盡快回升到合理區間。第二,要充分考慮世界經濟可能衰退的前景,考慮未來出口(外需)可能的下滑前景。因此,當前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以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充分就業較好實現為目標,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加強各項政策之間的銜接和配合,盡快形成擴大消費、提振投資的合力。

  二、擴大內需必須全面系統把握好消費與投資的關系

  內需包括消費與投資這兩個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的部分。消費是目的,投資是手段。偏離消費需求的投資,會形成要素資源錯配特別是人力資源的浪費;不考慮積累和投資的需要、以“分光吃凈”模式進行消費,社會生產力水平就會停滯甚至退化,消費水平也會每況愈下。一國消費與投資的合理比例,主要決定于其所處的發展階段。在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歷史階段,投資的占比會始終較高。這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城鄉體系等多個方面的建設需要。在此階段,消費的占比雖然相對較低,但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則相對更快。因此,切不可不區分國情和發展階段特點,去進行投資消費比例的國際比較。儲蓄率和投資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反映了一國經濟成長性的高低。由于消費受個人偏好和市場因素影響較大,而且無法形成資本回報,所以擴大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一般著力于投資,特別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高成長性的國家,這些政策往往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果。

  三、擴大內需首先要全面恢復國內消費市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因此,必須把擴大和增加消費擺在擴大國內需求的首位。

  擴大內需,首先要盡快恢復國內消費市場,穩住民生基本盤,帶動相關產業盡快恢復。第一,擴大消費必須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必須努力擴大就業。為此,必須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面活躍。當前企業生產經營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需求不足。而有效增加市場需求,增加企業的訂單,關鍵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性作用。依靠有效投資形成高質量供給,同時有力促進就業增加、收入增長,為擴大消費創造必要條件。第二,擴大消費空間。當前,要緊密結合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加快引導和釋放被長時間壓抑的線下消費需求,同時在相關的消費條件、消費場景方面,做好必要的應對準備。第三,要積極開拓住房、汽車等大額消費市場。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以及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多策并舉,較長時間積聚的剛性和改善性買房需求將較快釋放,進而帶動整個房地產市場回暖。房地產開發建設的條件也會顯著改善,房地產投資有望筑底回升。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當前,在外需不振、投資空間趨向飽和的情況下,促進消費是重中之重。從持續提升傳統消費、積極發展服務消費、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等方面入手,對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真正發揮出消費的基礎性作用。

  四、擴大內需關鍵要提振投資

  支持高質量發展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持續積累形成高水平的物質技術基礎。為此,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投資,實現當前擴大內需的目標,較快帶動企業生產、促進就業和收入增長,也必須抓好投資。

  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與第二個百年建設目標緊密結合,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切實抓好提振投資這一關鍵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要看到我國仍處于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有大量的投資待選項目。從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產業升級看,我國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方面存在大量短板,特別在眾多中小城市更為突出。建設功能一體化的現代城市群,推進產業創新升級,必須大幅度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硬件的建設水平,必須面向長遠筑牢筑好現代化的基礎體系。還要看到,隨著城鎮人口特別是戶籍人口持續較快增長,城市住房體系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布局需要通過住房增量不斷調整優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居住需求,住房體系水平必須不斷提高。因此,房地產建設的待選項目眾多。還要看到,我國經濟仍具有高成長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與經濟長期高成長紅利聯系,我國投資項目的長遠回報率高,發行長期建設債的回旋空間很大。另一方面,與新型城鎮化聯系,我國居民居住方面的需求潛力仍然巨大,房地產市場具有很好的成長性。這些條件使大力度提振基礎設施投資,促進房地產投資持續較快增長成為可能。

  必須看到,未來外部沖擊的傳導不容低估。要充分認識當前外部環境正在錯綜復雜地發展變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分緊迫;從國內看,確保安全穩定大局,切實保障好民生,都急需推動我國經濟加快實現總體回升。這些都需要投資強勁增長的帶動。當前具備大力提振投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按照中財委第十一次會議的要求,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政府主導下,依據長遠發展規劃認真選好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充分發揮好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作用,動員各方面資金和力量,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振基礎設施投資,開啟我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從有到好的偉大歷史跨越。要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關部署,從國民經濟全局安全和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防范的高度,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充分發揮好房地產滿足美好住房需求的功能,通過相關政策的完善,推動房地產業盡快進入平穩健康發展軌道。通過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的恢復和活躍,帶動企業訂單和生產恢復活躍,帶動企業投資恢復活躍,推動就業和居民收入形勢持續好轉,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和活躍。

  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有機遇也有挑戰,但總體看,機遇要大于挑戰。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和部署,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中,強化宏觀政策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統籌支持,推動形成擴大內需的強大合力。

 ?。ㄗ髡撸簢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景華

標簽 -
網站編輯 - 湯寶蘭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77601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