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秉h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平安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全面闡明了平安中國建設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币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有效應對和防范“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有力應對處置各種風險挑戰,平安中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之治”優勢更加彰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開創了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道路的新境界。
維護國家政治安全能力顯著增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領導和推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相繼出臺涉及國家安全、反間諜、情報、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密碼、香港特別行政區安全等專門法律;修訂涉及人民警察、反分裂國家、核安全、保護國家秘密、國防、軍事設施保護、槍支管理、國防教育、測繪等法律;堅持專群結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鑄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全面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及其海外利益得到有力保護,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建立健全,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取得歷史性成就;防范和打擊跨國恐怖犯罪有力,反分裂反恐怖斗爭取得了階段性壓倒性勝利。
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和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傮w國家安全觀為信息化立體化治安防控、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突發事件應對等提供了磅礴實踐偉力。2021年全國刑事立案總數實現六連降,八類主要刑事案件和查處治安案件數量實現七連降。爆炸案連續多年下降,成為槍爆案件最少的國家之一。黨中央統一部署深化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指令通達、反應靈敏”的國家應急體系快速建立;風險防范、預測預警機制健全完善;涉及公共安全的14部法律相繼出臺或修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連續10年實現持續下降。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食品安全、生產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黨中央統籌深化市場監管、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與綜合執法機構改革,領導和推動立法機關出臺《反食品浪費法》、修訂《食品安全法》;組建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監測與食品安全評估體系;十年來,我國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檢測涵蓋從農田到餐桌各環節。全國檢察機關2021年依法起訴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劣藥等犯罪,督促查處假冒偽劣食品同比大幅度上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同有關監管執法機構已連續舉辦10屆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構建起了政府、企業、消費者、行業協會等社會各方參與的食品治理共同體,初步實現了食品安全從“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轉型跨越。
社會矛盾化解取得歷史性進展。出臺和修訂未成年人保護、婦女權益保護、老年人權益保障等法律法規15部(次),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建立律師代為申訴與法律援助制度,賦予“楓橋經驗”新的時代內涵,將“楓橋經驗”寫入《鄉村振興促進法》《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推動“楓橋經驗”由諸暨“盆景”浙江“園景”向全國“全景”覆蓋應用。全國信訪總量明顯下降,集體訪總量已連續11年下降。社會矛盾總量出現歷史性拐點,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道路。
發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全面優化,基層政權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社會組織活力明顯增強。黨建引領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成熟。適時修訂村(居)委《組織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制度化法律化。村(居)委員會被《民法典》賦予特別法人資格,基層治理法治體系持續完善?!敖值溃ㄠl鎮)吹哨、駐地單位報到”的政府社會合作機制全面建立。村(居)委(居民小組)、業委會、物業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創新運行。黨員下基層、社區群眾、志愿者合力應對疫情、社會治安、特殊人群服務幫助形成良好氛圍。市域社會治理試點扎實推進,著力解決了一批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
生態空間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十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相繼頒布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綱領性文件,明確了生態空間治理的路線圖、時間表。加速推進生態空間安全立體保護法律體系建設。制定和實施“史上最嚴”《環境保護法》,強化按日連續計罰的執法手段;新出臺涉及環境保護稅、土壤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長江保護、黃河保護等法律8部,修訂涉及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法律26部(次)。著力健全生態空間治理法治實施體系、監督體系、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強化生態空間治理綜合執法,懲治和防范破壞生態環境嚴重犯罪;檢察機關充分運用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有利保護生態空間治理提質增效,生態安全領域重大突發事件明顯減少,老百姓真正獲得“天更藍、水更清、萬物更加生意盎然”的高品質生活。
網絡空間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爸噶钔ㄟ_、監管有力”網絡監管組織體系健全完善,全國“一張網”“一盤棋”大格局基本形成。以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為主干,以電子商務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情報法、民法典侵權責任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刑法修正案(七、九)等為支撐的網絡治理法律體系日趨完備。網絡治理執法力度顯著增強,網絡監管執法機關持續開展的“清朗”“凈網”等專項活動成效突出,依法“管網、辦網、用網、護網”形成良好氛圍。我國參與全球網絡治理影響力明顯提升,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為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
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十年實踐創造了輝煌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深刻啟示。
充分體現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歷史和現實深刻啟示我們,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發展中國式治理現代化道路,堅定不移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唯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才能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全過程;唯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才能健全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唯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才能讓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
充分展示我國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巨大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改革與法治“雙輪驅動”戰略,使我國社會治理體系成熟化定型化法律化。這包括:“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體系完備、協調有序”的法律規范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多黨合作、政治協商”黨領導的“大團結、大聯合”的協商民主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城鄉統籌、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法治實施體系;“全面覆蓋、嚴密規范”的法治監督體系;“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必須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中國式治理體系優勢轉化為強大效能,不斷彰顯“中國之治”的制度優勢。
充分顯示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有效轉化中國式治理體系的優勢,是凝聚共識、贏得人心,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力量源泉。唯有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強化人民的主體地位,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難題,才能拓寬社會治理全過程人民參與、成果人民共享、成效人民評判的途徑,才能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共同體,拓展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的新格局。
?。ㄗ髡撸褐袊▽W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