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來源:《紅旗文稿》2023/1 作者:桑百川 2023-01-12 17:12:5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提出五個方面著力點,其中之二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認識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戰略意義,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圍繞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多措并舉,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高水平開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開放促改革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構成了新時代的鮮明特征。

  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資是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吸收利用外資工作。2015年9月22日,他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強調“利用外資是我們的長期方針”,并提出三個“不會變”,即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2017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時指出,外商投資推動了資源合理配置,促進了市場化改革,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利用好外資;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中強調要“創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環境”;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我國發力優化外資營商環境,外商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高,營商環境國際排位大幅躍升。黨的十八大以來設立的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成為引領外資管理體制創新的開放平臺,先后出臺自貿試驗區版、全國版和海南自貿港版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并多次修訂完善,外商投資市場準入范圍持續擴大;簽署并生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構建自貿區網絡體系,積極參加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為吸引外資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2019年11月7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提出以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為重點,以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外商投資環境為著力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20條政策措施; 2020年1月1日,實施統一的外資基礎性法律《外商投資法》,為推動外商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制保障。黨的二十大閉幕不久即發布新版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增加、擴展鼓勵外商投資范圍。

  積極吸收利用外資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國穩居全球外商投資第二大國,外商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外資企業以不足全國各類企業總量3%的數量,吸收了約占全國1/10的城鎮就業,貢獻了全國1/6左右的工商稅收、1/3以上的貨物進出口,大批產品和服務質量優良、技術創新能力強、占據價值鏈高端的外商投資企業,產生明顯的技術、管理、知識、信息和營銷理念等的外溢效應,促進了經濟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帶動著創新發展和經濟結構升級,提升了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是“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以更大的勇氣推進高水平開放,堅定地走開放發展道路的戰略抉擇。

  2022年,新冠疫情反復對我國經濟造成較大下行壓力,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沖擊不容小覷。要實現經濟運行總體企穩回升,需要進一步釋放我國大市場優勢,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為國際投資合作注入確定性,擴大外商投資規模,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勞動者收入,助推消費需求,增加有效供給,改善經濟預期。

  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短期沖擊并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期方向,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為吸引高質量外商投資創造條件,有助于聚集全球優質要素資源,推動形成適宜創新的制度條件,增強創新能力,實現創新發展;加大中西部地區吸收利用外資力度,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更快進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范圍,促進產業競爭,帶動落后產業部門進步,有助于實現不同地區和產業部門均衡發展;更大力度吸收利用掌握氣候友好型技術、節能環保的外商投資,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增進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助于實現綠色發展;更大力度推動外資融入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之中,在保障外資分享我國經濟發展機遇的同時,利用外商投資增大社會福利總量,提升公眾福利水平,有助于實現共享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外商投資是銜接國內經濟循環與國際經濟循環的樞紐,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改善外商投資營商環境,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制度,才能為國內經濟大循環提供制度保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廣泛利用全球資源,才能更多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全社會收入水平,保障國內大市場穩健發展,更好實現國內國際經濟互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才能強化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避免脫離全球供應鏈體系,穩定提升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為建立安全可控的供應鏈體系奠定基礎;更大力度吸引外資,利用全球領先企業附載的先進技術、先進治理理念、管理知識和信息等高端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才能建立富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突破卡脖子技術。

  在黨的二十大確定的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總體部署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主要發力點。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高水平開放的核心是制度型開放,通過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塑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構建起開放型經濟制度體系,打通國內經濟循環的堵點,暢通國內經濟循環,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優質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使外商投資服務于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進一步壓縮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減少服務業領域特別管理措施條目,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拓寬外商投資準入范圍,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行業和領域,使外資能夠更多分享我國大市場商機。以現代服務業擴大開放作為我國新一輪開放的重點,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吸引更多全球高技術服務企業來華投資。依托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高水平開放平臺,探索完善現代服務業開放管理體制,形成一批制度創新成果,為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積累經驗。

  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嚴格執行《外商投資法》,進一步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政策文件,全面檢視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情況,在產業政策、科技政策、資質許可、注冊登記、上市融資、稅收和合規補貼的激勵政策、開業條件、服務價格等方面,不折不扣地給予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標準制定;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平等對待國內外所有企業、個人及投資者的知識產權;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健全外資企業投訴機制,依法依規高效解決外資企業關心的問題。

  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瞄準國際經貿規則變遷的趨向,把協議開放和自主開放結合起來,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釋放制度開放紅利。構建“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的非歧視的外資規制體系,做到既“準入”又“準營”,保障外資企業的市場平等競爭地位;構建競爭中性的規制環境,規范政府補貼行為,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提升經貿政策合規水平,增強政府決策的可預見性與穩定性;提高環境和勞工權益保護標準,強化監察及執法力度。

  促進外商投資便利化。進一步積極推進外商投資放管服改革,減少外商投資行政審批事項,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部門服務功能,完善外資企業管理服務機制,優化外資企業設立備案登記事項,簡化企業設立和變更管理程序。完善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制度,做好企業要素可得、政策兌現、融資支持、用工保障、人才引育等服務保障工作,及時解決外商投資遇到的困難,推動投資數額大、帶動作用強、產業鏈上下游關聯度高的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

 ?。ㄗ髡撸簩ν饨洕Q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薛 蓮

標簽 -
網站編輯 - 湯寶蘭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77564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