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一、深刻把握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意義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服務性行業,交通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產業分布不均衡,特殊國情決定必須建設一個強有力的交通運輸體系。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領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支撐。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重要指示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交通強國;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時指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強調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將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深刻領悟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確保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人口規模巨大”這一國情的必然要求,交通運輸現代化是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們只有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才能保障14億多人口的順利安全出行,推動加快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們要從中國式現代化的國情去深刻理解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交通裝備體系、運輸服務體系、交通治理體系,推動交通運輸安全、智慧、綠色、開放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新路,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深刻認識貫徹落實“兩個綱要”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綱領性作用。2019年9月、2021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兩個綱要”共同構成了指導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綱領性文件。這在新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標志著交通強國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標志著交通強國建設由行業意愿上升為全黨全社會的意志?!督煌◤妵ㄔO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和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兩個階段目標,與黨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總體戰略安排是高度契合的。貫徹落實好“兩個綱要”,科學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各項工作,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開新局、闖新路、立新功。
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歷史性成就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被喻為國民經濟“大動脈”。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我國建成了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服務支撐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運轉。交通運輸縮短了時空距離,加速了物資流通和人員流動,深刻改變了城鄉面貌,不僅有力保障了國內國際循環暢通,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赝聲r代10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辦成了一批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建成了一批過去想建而沒有建成的重大工程,交通運輸事業綜合實力大幅躍升,部分優勢領域現代化水平躋身世界前列,迎來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實現良好開局。
統籌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機場、中國快遞成為靚麗的名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服務和支撐了我國貨物貿易國的運轉,加速了物資流通和人員流動,保障了國內國際循環暢通。
著力提升綜合運輸服務能力。我國綜合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貨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郵政快遞業務量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從2021年數據來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架次,快件處理接近3億件。高峰時,平均每天鐵路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列,高速公路車流量超過6000萬輛次,交通運輸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
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完成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的兜底性目標任務,實現了“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有力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交通連片成網,夯實了區域重大戰略實施基礎。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位運行,2021年完成投資3.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在服務穩定經濟大盤、做好“六穩”“六?!惫ぷ髦邪l揮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全力加強物流保通保暢,中歐班列、遠洋貨輪、貨運航班晝夜穿梭,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
以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支撐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造技術躋身世界前列,“復興號”高鐵、C919大飛機等大國重器制造水平不斷攀升。交通運輸率先成為信息技術應用主戰場,網約車、網絡貨運、共享單車、無人配送、自動駕駛、無人機等蓬勃發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10年來鐵路貨運量、水路貨物運輸量分別增長了22.2%、79.6%,全國主要港口集裝箱鐵路水路聯運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運輸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交通運輸安全形勢總體穩定,10年來未發生重大鐵路交通事故,道路運輸領域較大以上等級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了76.9%、78.5%,水上交通事故的件數、死亡失蹤人數分別下降了52.2%、44.8%。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交通運輸美好愿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縱深推進綜合交通運輸改革。積極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國家層面形成了“一部三局”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架構,省級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規范體系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10年來累計取消下放51項部本級行政許可事項、21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鐵路市場化改革、出租汽車行業改革持續推進,正在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
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成功籌辦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掛牌運行。立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的“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網絡加快形成,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4個國家約200個城市,國際道路運輸合作范圍拓展至19個國家,國內航空公司經營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國家的153個城市,水路國際運輸航線覆蓋100多個國家,郵政網絡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通運輸“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中老鐵路、中巴經濟走廊“兩大”公路、中俄黑河公路橋等建成通車。
新時代10年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之所以能夠實現良好開局,在于堅持做好交通運輸工作的六條原則:一是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二是堅持服務大局,以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為戰略定位,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要抓手。三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根本目的。四是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五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六是必須堅持交通天下,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統籌推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各項工作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新征程交通運輸邁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新階段、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的關鍵五年。交通運輸行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全過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兩個綱要”為引領,以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核心任務,以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為職責使命,著力在人民滿意上用心,在保障有力上用功,在趕超世界前列上用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取得更大成效。
著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人民的需求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源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2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超過1.2萬美元。從國際經驗看,這一時期交通運輸需求仍將量質齊升。實現共同富裕,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社會再生產大循環中,必將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消費結構、生產結構、流通結構,進而帶動交通運輸業結構升級,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價值、分散性、快速化的貨運需求特征將更加明顯,運輸需求規模仍將持續增長。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運輸服務體系,持續提升出行服務品質,暢通現代交通物流體系,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加快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探索符合國情的交通運輸發展路徑。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解答。新征程上,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處理好借鑒發達國家交通運輸發展經驗和立足中國國情的關系,既不能刻舟求劍、封閉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積極探索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和路徑,加快完善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加快推動交通運輸法立法工作,進一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
著力突出創新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進程中的核心地位。創新推動發展,只有創新才能把握引領時代。新征程上,交通運輸要錨定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總目標,深入推進“三個轉變”,更加注重交通運輸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創新驅動發展。要以科技創新為手段,抓好重大科技攻關、抓好產業應用帶動、抓好人才培養使用、抓好標準規范引領,培育交通運輸競爭新優勢,為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打頭陣、立新功。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交通運輸問題。新征程上,要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增強問題意識,聚焦交通運輸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抓實干、實打實解決問題。要促進城鄉融合,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促進區域協調,加強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脫貧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西部地區路網空白,進一步提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地區等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推進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體化。要加快推動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推進交通領域清潔低碳轉型。
著力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要用普遍聯系、全面系統、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把握規律。新征程上,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充分發揮各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出行“一張網”,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要深化研究、深入探索、積極推進交通運輸客運“一票制”、貨運“一單制”、運輸“一箱制”等技術標準、裝備、規則。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全過程,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安全生產和安全監管,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要加強跨行業融合,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推進交通運輸業與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
著力深化交通運輸對外開放合作。我們要具備世界眼光,深刻洞察國際交通運輸業發展新趨勢,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交通問題作出貢獻。新征程上,交通運輸行業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精神,構建互聯互通、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提高海運、民航全球連接度,加強國際交通合作,辦好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為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打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天地。要堅守初心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毫不松懈糾治“四風”,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要進一步培育現代交通文明,建設交通強國文化,講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故事,激勵廣大交通人崇尚先進、見賢思齊,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優異答卷。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