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個結合”,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來源:《紅旗文稿》2022/23 作者:張東剛 2022-12-10 15:08:1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強調,“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理論特質,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科學規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本遵循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指引。

  一、“兩個結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大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引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行動指南。同時,馬克思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學說。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根本在于堅持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實踐昭示并將繼續證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明確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之“的”,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大大深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規律性認識和原創性理論貢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深刻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客觀規律、能夠切實指導中國實踐的創新成果。比如,提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理論和共同體理論;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提出強國必須強軍,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等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是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破解時代之問的典范,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展現了強大的真理力量。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賡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比如,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蘊涵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協和萬邦的天下觀;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提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等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以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促使中華文明持續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既是貫穿體現“兩個結合”的集大成者,也是科學運用“兩個結合”的理論產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二、在扎根中國實際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只有扎根于實踐才能展現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能不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關鍵在于能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

  馬克思主義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并隨實踐不斷發展的科學學說。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瘪R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它始終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始終堅持與社會實際運動緊密結合,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實踐品格激發了馬克思主義的創造力,它不僅致力于科學的“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的“改變世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我們黨的鮮明基因和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了中華文明深刻變革,也走過了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取得了革命與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都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判斷新時代中國實際得出的科學結論。我們黨正是從這一實際出發,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理論依據而言,馬克思主義是遠大理想和現實目標相結合、歷史必然性和發展階段性相統一的統一論者,堅信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但實現這一崇高目標必然經歷若干歷史階段?!卑l展社會主義不僅是一個長期歷史過程,而且是需要劃分為不同歷史階段的過程。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沒有止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沒有止境,每個歷史階段新的實踐都賦予“結合”新的要求,都促進“結合”的深化發展。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

  新征程上,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著眼解決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要永立時代潮頭、把握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三、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和價值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國的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在歷史進程中凝聚下來的優秀文化傳統,決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成落后的東西,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了根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比如,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比如,我國古代主張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這些都給人們以重要啟示。再比如,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余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這些思想中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馬克思認為,在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人們生產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設雖然決定于經濟基礎,但又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先進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反之,落后的、錯誤的觀念如果不破除,就會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桎梏。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由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寫就的,中國的問題由中國人民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自己解答。只有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薛 蓮

標簽 -
網站編輯 - 湯寶蘭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98093
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观看视频